拼过了高考,死在了大学(学习动力差原因分析)

我在高校工作。

我见过很多高考分数很优秀的学生,他们到了大学打游戏、睡觉、逃课,毕业了找不到工作,给父母抱怨就业难。

我也见过了很多非常优秀的孩子,他们来自各种家庭,毕业了拿着很多奖学金,在保研和好几个非常好的工作之间选择。

这也让我陷入了思考?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的不同。

1、他们对大学生活的认识不同。

拼过了高考,死在了大学(学习动力差原因分析)

很多学生在高中时候被灌输了“上了大学就不用学习了”,他们没有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只是应试考试的机器,在大学里,他们理所当然的不学习了。甚至有些学生因为大学繁重的课业,产生了厌学态度。

曾经就有一个学生来做咨询。他说:“所有人都告诉我大学多么多么美好,来了之后才发现,一样要学习,一样要写作业,我觉得我的人生活在了谎言里,然后我就不想学习了,我就要按照他们之前告诉我的那样,上了大学就不学习”。

而那些到了大学还认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们很早就对大学生活有了正确的认识,知道大学既是学生时代的结束,也是人生职业生涯的开始,这段过渡很重要。有了这个认识,他们就能找准自己的身份定位,继续做好一个学生,做好一个学生的天职“学习”。

2、他们对自己学业、职业的规划不同。

拼过了高考,死在了大学(学习动力差原因分析)

很多学生上大学,对学业的规划和职业的规划完全是“迷茫”的。大学的目标就是“不挂科”。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学业应该怎么规划。不知道本科毕业找工作还是考研?自己的专业能找到什么工作?自己专业考研能去哪些方向?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大学四年应该怎么过?

对大学期间的学业规划完全没有,对大学毕业后的职业规划也没有。他们人云亦云地混完了大学,突然发现自己在求职的时候毫无优势。没有目标的大学生活,混混沌沌着就过去了。

优秀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业、职业都有明确的规划。他们很清楚自己要不要读研究生,要找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条件能找到好工作。他们有目标,自然就有动力。在大学期间表现优异的学生,都是这种有目标的类型。

我们国家的中学教育体制,从来都是以高考分数为导向,只是这一条线。

上了大学,没有了高考这根线,很多孩子找不到人生的目标、学习的意义了。而现有的教育体制和家长都以“上大学”为自己教育的终结,殊不知,

大学才是学业生涯最后的冲刺阶段,看到终点了,却停下来脚步,就是这些大学“迷茫”的孩子们上演的故事。

高考完了,也许孩子们和家长才应该重新思考,孩子们的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应该怎么做

因为,从这一刻起,那个一直应付高考的人,他才成年了。

提前规划,心中有目标,大学这条路才不会走偏。

拼过了高考,死在了大学(学习动力差原因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