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发现河南:以文旅的视角

重新发现河南:以文旅的视角

文丨叶然(方塘智库区域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随着新兴产业的兴起和人们逐渐对产业转型不断深化、升级的认知,人们慢慢发现,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和增长,已经不能用简单的经济逻辑来看待,同时也属于社会和人文范畴。

对于发展文化来说,它是一个长足发展后才会看到效果的“软实力”发光的发展举措,而非短期内便能见效的“药方”,因此,成为了衡量国家、地区、城市的品质精致与否的至高标准。

曾任美国哈佛教授的小约瑟夫·S·奈是提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形态的第一人。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可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形态,而软实力主要是一种文化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主要来自于一个国家的文化体系、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吸引力。在这一综合实力的概念概括中,可以看见的是,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同等重要性。

文化体系的成功构建正逐渐成为地方发展的主推力。

经济与文化的融合早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文化的力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成为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软实力竞争的核心力量,地方文化作为国家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助力国家软实力和地方经济发展上,其突出性和重要性,逐渐清晰。

1、中原文化是谁的文化?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中原被认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原文化曾在历史上对河南甚至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但是后来,随着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而逐渐衰落。

重新发现河南:以文旅的视角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原文化才慢慢复兴,随之而来的河南区域经济也逐渐有了成果明显的发展,“中原崛起”和中原城市群等战略的不断提出,亦为河南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机会。曾任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说:“河南要用发展赢得尊重。”

但是,与周围其他地区,甚至沿海一带相比,经济发展速度、水平均有较大差异,区域竞争力明显不足,原因何处寻,在全球化、文化复兴、国家文旅蓬勃发展、中原城市群战略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提出的背景下,如何提升河南的区域竞争力?“河南要用发展获取尊重”,又如何发展?

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带被界定为黄河中游、今河南境内。这一地带处于东西南北浸润的中心,使其无论在吸附还是扩散方面均优势于其他区域。

中原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和灾难最集中的一个地区,很多民族、种族、政权为了争夺中原地区的控制权,逐鹿中原。

由此向外扩展才是广义上的中原,是与华夏文明源地直接毗连的地带。随着华夏文化从源地向四周扩展,在秦汉以后,中华文化圈逐渐明晰、定型。因此,中原文化的概念,便慢慢被界定出来,关于中华文化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的说法,也便由此时真正地开始。在早期,中原文化向北、向西扩展较为顺利,后经元朝、清朝两个少数民族所建的王朝,使他们进一步被纳入中华文化圈。

中原文化向南扩散在早期所遇阻力不小。但在东汉晚期以后,北方战乱导致中原移民一次次南迁,使源地文明随人口迁徙而向南传播,至长江流域、西南、岭南、闽台等地。彼时,汉文化还辐射到中国的一些近邻,东北方的朝鲜和日本、北方的蒙古、西部的中亚、南部的东南亚诸国等,这些地方构成了中华文化圈的外缘。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中原文化的框架内,汉文化可堪为核心文化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原地带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盛衰兴亡,安史之乱的爆发成为中原地带衰落的最后一场战役,从此,中原也便真正成为了“昔日黄花”。

重新发现河南:以文旅的视角

从历史文化传播的角度而言,中原文化的开放性要更早于其他文化种类,奠定了“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的中原文化在整个中国文化的重要地位。正是因为此,河南在一直以来的文化宣传上,也在强调它作为中华文化发祥地以及华夏文明的开端的重要性,中原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有着正统性和根源性。

在人的潜意识里,因为中原文化的正统性和根源性,中原一带一直被认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根源地,然而,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的河南,从大的层面来看,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从小的层面说,中原文化更应该是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

2、被中原文化“耽误”的河南文旅

但是不可置否的是,近些年,河南不论是在具有根源性和正统性的中华文化的宣传推广上,还是基于中原文化来推动河南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意产业的构建都缺少一定的火候。

然而这种区域上的缺陷并非一种偶然因素,从历史变迁的角度看待之,其中原文化在区域发展上呈现出的缺陷,从根本上说,与历史文化变迁的特殊性有着一定的关系。

有着历史厚重感的中原文化虽然享有“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的美名,但是长期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地带都以沙场征战和都城的不断更新替换为主,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朝代更替,使得中原文化不仅具有根源性和正统性,也铸造了中原文化的保守性。

事实上,中原文化与其他地区文化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是一种“政治——伦理型”文化,不仅长期居于正统文化地位,也长期居于主流文化地位,历史上形成了政治保守主义和“官本位”传统。

而且,“在漫长的封建统治中,中原文化一直处于封建统治的中心地位,长期受儒家正统思想的熏陶,专制制度、宗法制度及其思想影响根深蒂固,使得河南人形成了正统保守的心态。”

重新发现河南:以文旅的视角

此外,河南可以说是理学的故乡,千百年来,儒家思想提倡的尊卑有别以及“学而优则仕”的读书做官论,为河南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上了深深的“官本位”烙印,崇尚权威、唯权是从。当沿海地区开始以致富为荣、从商下海时,中原地带始终以当官为荣。

再者,如果说中国曾经是农业文明大国,那么中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则可看作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不仅因此使其具有了土著特性,也长期形成了“重农轻商”的思想意识。

所以,在长期以中原文化为统治中心的封建统治里,“重农轻商”的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河南人的求安稳、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显然,以“官本位”为主的中原与“商本位”的南方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因而,受长期以来形成的“官本位”和“重农轻商”的文化意识的影响,河南的传统产业长期占据区域发展的主位,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占比明显较低,产业调整缓慢、升级困难,使得河南省的产业竞争力一度呈走低形式。纵使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徐光春对中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却并没有改变如今中原文化在全国文化繁荣下的文旅产业的低迷现象。

中原文化的历史特殊性正在影响着河南文旅产业的构建与发展,因为中原文化不仅是河南的,亦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角色。中原文化的根源性和世界性,注定使得中原的区域发展和河南省的文旅产业发展,需要考虑它的两面性。

所以,对于文化特点比较特殊的中原文化来说,不论它有多少历史文化的重叠,唯有将具有根源性和正统性的中华文化与在地属性的中原文化结合起来思考,明确河南中原文化在弘扬中华文化中的地位,才能充分发挥中原文化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重新发现河南:以文旅的视角

3、河南文旅的新未来

然而,文化所呈现出来的差异化的特性,有其劣根性,自然有其优势的一面。正是因为中原文化有根源性和正统性,所以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便具有了超越一切历史时空的超越性和文化本身的开放性。

在中原文化中,不仅汇集了历朝古都的政治文化,也在“理学的故乡”中,汇聚了以庄子、孔子、孟子等为主的圣人文化。而在由众多文化汇聚而成的中原传统文化中,如何批判性地继承并与现代文化加以融合,对于文化有着根源性和正统性的河南的区域发展而言,可谓任重之。

在当下,区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区域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本质体现,而这种创新活力来源于对外来新文化和新思想的吸纳、消化和包容;来自地方文化中蕴涵的企业家精神,以及有利于地方创新主体竞争与合作的制度和社会结构,而外来的知识和信息成为本地知识创新和学习的重要源泉。

因为中原地区曾长期占据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的缘故,在一些专家学者的中原文化研究理论中,他们认为中原地区长期受到大一统专制政治的“驯化”,加之儒家正统观念的长期熏陶, 形成了“自我中心主义”的傲慢心态和政治文化优越感,以及受到封建统治的影响而形成的中庸保守心态,对接收外来新文化和新思想上,其阻力和风险都突出明显。

这种保守的内倾的文化对经济结构形态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得产业结构趋于内向性,产品结构单一,生产特点多为自给自足,亦造成了对外来思想的抵触和创新能力的低下。

而若想打破这种保守的文化内倾,并且提升河南省整体的区域竞争力,便需要解放保守的思想,加大对创意文化产业的构建。“十二五”期间,河南在产业转型上做足了文章。

河南省按照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部署,推进文化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河南省的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339.6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23.31 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7%以上。但是从河南文化产业结构来看,整体实力依然显示出弱势态势,文化产业占全省GDP的比重仍然偏低,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

重新发现河南:以文旅的视角

从文化创新力的角度说,这种创意文化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主要受制于河南省长期以来的保守的政治文化和儒家思想正统观念的影响。因此,“培养创新的社会环境,以促进文化观念的嬗变”,为中原传统文化转型、升级为以创新、创意带动中原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变。

另外,在道家思想中,蕴含着“天人和谐”的自然观,不论从文化精神上还是理论上,这种观念不仅为我们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方式方法,对今天在文化复兴倡导下,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亦有重要意义。

在今天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复兴的倡导下,不论是基于发展而提出的观念创新、科技的创新、体制的创新,最终都需要回归到文化的创新上。在中原文化既是区域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双重特点里,河南省的文旅发展不仅需要加大对创新兴人才的培养和吸纳,以及培养和“营造学习型区域”,同时需要深挖诸多文化高度聚集的中原文化,以文化之精髓,构建超级IP,打造大型的文化创意类活动,以达到文化营销、推广的目标。

另外,从目前来看,就中原文化和华夏文明发源地的说法,已经基本上广为人知,在接下来的营销推广和产业构建上,需要深入到具体的文化目的地的发展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