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张俊秀指导── “万里长城”永不倒

一代“国门”张俊秀病逝,令人心痛,张指导音容笑貌犹在眼前。

  回想1985年,中国队 “5·19”兵败,赛后队伍解散。不久,收拾局面的工作开始,张宏根带着国家二队赴日本神户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张俊秀出任领队。尽管队员都很年轻,吸收了吴群立、马林、王东宁、魏克兴以及在世青赛中表现不错的李华筠、柳海光、麦超、郭亿军等国青球员,但在中国足球刚刚遭受沉重打击的背景下,带队出战还是有压力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参赛球队从性质到水准相差很大,亚洲国家派出的是准国家队,欧美国家则纯粹由大学生球员组成。张指导腰腿有老伤,为了解对手,奔波不同赛场去看对手之间的比赛。他问我是不是也要去看比赛,能否搭车。于是,我叫了一辆出租车,途经中国队驻地,接上他一起去球场。张指导再三感谢,这是我能给张指导为数不多的帮助。

  那次比赛,中国队先后战胜墨西哥和美国队。打美国队前一天下午,中国队冒着酷暑训练。我告诉张指导中国青年队在世青赛上战胜英格兰队,高洪波打进两球。张指导大嗓门用好消息鼓励队员,大家很兴奋。中国队与东道主日本队争夺第三名的比赛踢成2平,加时赛中国队连入两球,以4∶2击败对手,这是中国足球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首次获得奖牌。

  年底,中国队重组,高丰文出任主教练,备战1986年亚运会。在一次热身赛中,国家队被天津队打得场面上很难看,有一家媒体的报道标题是“国家队被天津牵着鼻子走”。因为错把我当成那篇报道作者,张俊秀在沈阳的热身赛赛场边问:“你是记者,你写的文章每篇都那么好吗?”我被问得莫名其妙,便回答说:“有几篇还可以。”张俊秀这才说出他的想法:“记者有写得不好的时候,国家队的比赛也有踢得不好的时候,都得这样批评吗?”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是在中国足球困难的时候,批评应当善意,不要冷嘲热讽,否则,对足球对媒体都没有好处。

  那个时代,媒体远没有今天这样发达,大家的关系都很简单,有话直说。张指导并非十分在意媒体报道,但这次的几句话让我难忘,也在工作中懂得“笔下留情”。此后,每次见到张指导,他总是笑着招呼我“喉舌”。足球在中国影响这么大,已经不只是一个体育项目,而是一项社会事业,应当有自己的声音,也应当有许许多多爱护这项事业的舆论来呵护和监督。时至今日,中国足球始终被盼着,也被骂着,但我忘不了张指导的几句话,那是对足球发展环境的诚心。

  张指导爱讲段子,有天津人特有的幽默,又酷爱古典音乐,家中的收藏从盒带到光盘,坐下开聊先放一张听听,还要考考我。他的晚年,见面的机会少了,这么一位乐观开朗的前辈竟被病痛折磨在床,天有不公。

  张指导安息,“万里长城”永不倒。

缅怀张俊秀指导──    “万里长城”永不倒

缅怀张俊秀指导──    “万里长城”永不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