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以爲宋江是英雄 長大後知道方臘才是 事實是潘金蓮造就水滸

歷史越悠久越不能評說,因為時代的發展,眼光和思想千差萬別。我們只能吸取歷史的精髓,不能道聽途說的品長論短。歷史就是歷史,他是你昨天吃過的飯,前天的一道菜,大前天的一壺茶,紅塵裡的一包佐料,八月十五晚上的一輪明月。

小時以為宋江是英雄 長大後知道方臘才是 事實是潘金蓮造就水滸

方臘以宗教起家,凝聚力比打家劫舍的梁山群寇強的多,內部也比他們更和睦。因為還處於鼎盛時期,骨幹的好勝心也強,戰力還在,加上熟悉環境。打梁山群匪,簡直跟玩兒似的。奈何施耐庵開了掛,非把宋軍西軍的功勞安在一群土匪身上

小時以為宋江是英雄 長大後知道方臘才是 事實是潘金蓮造就水滸

梁山雖然108位好漢,但是真正算得上高手的沒有幾個,大部分人都是隻有一技之長罷了。像浪裡白條水性好,鼓上瘙輕功好等等……武功高強的真沒幾個,平時對付對付官兵還可以,真遇到方臘這種對手就看出來了,方臘手下將不多,但是個個武功高強,一旦打起來大部分的108將都不是對手。所以才死的比較多。

小時以為宋江是英雄 長大後知道方臘才是 事實是潘金蓮造就水滸

梁山好漢,說白了就一幫殺人犯,聚在一個山頭當土匪。每人有一個專屬技能,但是很多人的技能在戰場上的用處並不大,只能是在生活中有些過人之處罷了。能讓我佩服的就花和尚魯智森(正直),武二朗武松(正大光明,有仇必報),再有個小乙哥燕青(忠義)。

小時以為宋江是英雄 長大後知道方臘才是 事實是潘金蓮造就水滸

而且宋江一方並沒有天時地利人和,打地頭蛇般的方臘導致損失慘重,去的時候大家都不願意的,被逼無奈,外加地形不熟,成功未可知,但是失敗已註定!而且最恨宋江的一件事,就是林教頭氣死的事,按理林沖站在王倫這邊連晁蓋七人都被幹掉了,更別說後來108了。

小時以為宋江是英雄 長大後知道方臘才是 事實是潘金蓮造就水滸

正史上宋江只是小流寇,被宋名將張叔夜收服,並無什麼一百零八將。方臘實則明教教主,實力非凡,是被童貫大軍所滅,本人被宋名將韓世忠所擒。而非水滸小說中武松單臂,或某些傳說中魯智深等人活捉。水滸傳虛構成份太多,當小說看看熱鬧就行了,誰歷害不歷害的,作者說了算。宋江那一小撮人的實力,連方臘的萬分之一都不及。

小時以為宋江是英雄 長大後知道方臘才是 事實是潘金蓮造就水滸

要說方臘手下大將不多,也是不客觀的。事實上梁山也不多啊,關勝,林沖,秦明,呼延灼,董平,魯智深,武松,阮式三雄,張順,李逵,燕青。主要是在水滸傳裡梁山是主角,自然方臘只是打醬油的角色,不可能精細給你的說,所以顯得方臘就八大金剛。如果方臘是主角,像石勇,楊雲,段景柱這樣的不入流的角色一筆都不會寫。總體來說,方臘部將比宋江多,而且更厲害。

小時以為宋江是英雄 長大後知道方臘才是 事實是潘金蓮造就水滸

從道義上來說,對方臘來講,他們是為人民而戰,想建一個民主新國家。對宋江集體而言,他們想通過方臘洗白自己。對朝廷來說,兩個反黨集體的互相殘殺是最理想的。朝廷的成功在於,有個會用腦的政委高俅,而兩個反革命集團裡全是武夫,只用刀槍不用腦。如當時雙方都派個政委去和談攻心,告訴對方是要建立一個民主的主義國家。

小時以為宋江是英雄 長大後知道方臘才是 事實是潘金蓮造就水滸

為了天下窮人為已任,推翻幾座壓著老百姓的大山,兩股力量團結起來,朝庭最終就不是用兩杯保健酒就可了事了。簡單一句話,梁山就一股流寇,打祝家莊,打青州府,打下來有用嗎?你又守不住。但是方臘打下一地就建立政權,那可比梁山流寇厲害多了。流寇是纖芥之疾,方臘是心腹之患。

而有個有趣的現象,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過,中國歷史差點被潘金蓮改寫,如果方臘不被武松單臂活捉,如果武松不被逼上梁山,如果武松不怒殺西門慶潘金蓮,如果潘金蓮不毒夫武植大郎,如果潘金蓮不掀街窗,在家還做針線活,武大郎還賣餅,武松還做縣衙捕頭,以武松的武功,會官至大將軍,方臘率南方几十萬大軍掃平宋朝,歷史南霸方臘稱帝,歷史重寫,皆因潘金蓮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