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文:南国宝宝式整合(上)

南国宝宝2年拓出176家母婴店。刘江文构思的母婴连锁扩张方式,不是直营,不是加盟,不是托管,也不是拼单式的进货联盟。

文 |《中童观察》记者 伍述

南国宝宝2年拓出176家母婴店。刘江文构思的母婴连锁扩张方式,不是直营,不是加盟,不是托管,也不是拼单式的进货联盟。

“南国宝宝的扩张方式我们学不了。”一个行业内的饭局上,一位区域母婴连锁的老板如此说道,其他几位甚是赞同。

我把这句话甩给南国宝宝的总经理刘江文,他很认真地说:“那是他们没有看明白我这个模式的精髓。”

15年前,刘江文进入母婴行业,从母婴品牌在海南的经销商起步,逐渐成长为许多品牌在海南的最大代理。但是,厂家营销系统出身的刘江文,深知站在厂家的角度,是如何看待代理商的,“随着行业的发展,代理商肯定是被两头挤压,日子会很不好过。”

未来只有掌握消费者临门一脚的零售终端,和掌握消费者心智的品牌,才有真正的市场话语权。如何从代理商这个环节,向下延伸去做母婴门店,他思考了很长时间。

之所以思考这么久,是因为主流的发展方式都有很严重的弊端。“零售发展主流模式,不外乎直营、加盟为主,但都遇到发展瓶颈了。”

直营和加盟的弊端

母婴连锁一旦跨区发展,当直营门店超过一定数量之后,就开始不赚钱了。很多跨区域之后都没做好,很累,有的甚至把之前赚的大部分钱都亏进去了。

为什么?

第一,跨区域以后,就很难形成一个非常强势的供应链,因为每个省份的产品结构不一样。有些产品在海南好卖,到广东就不一定好卖。

就算差不多一样,你在老家代理的产品,未必能带到异地去。因为在异地市场上,也有他那个地方的代理。

第二,跨出去以后,人生地不熟,社会关系搞不定,管理半径变大,人才和团队都不好控制。连锁跨区经营,凶多吉少。

第三,直营这种重资产的方式就更难了。

如今在二线城市开一个300平米的母婴店,拓店费大概200万,刨去少量货物是供应商铺底不用现金,也是很大一笔资金。

受到电商冲击,一个新店的养店周期正在变长,原来半年就可以,现在一年两年都不赚钱。假如一年开十几家、几十家,每个店都不赚钱,压力就很大了。

重资产,风险大,速度慢,养店期长,这是直营店异地扩张的典型缺点。

加盟店没有这些问题,但是太松散了,没有控制力,徒有虚名,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出现一家通过加盟发展成功的模式与企业。

必须要有一种新的模式去做。

经过长期的思考,刘江文设计出一套众筹子公司的商业模式,这就是合伙人模式,各方的资源在一起聚集,彼此之间相互赋能。

众筹子公司商业模式

这个模式首先不是直营,不是自己去开店,而是去收编既有的门店。但是收编的方式又不是加盟,也不是收购,而是合伙。

南国宝宝总部51%,区域门店方39%,团队10%,三方合伙在门店当地成立一个子公司。

三方都把自己的优势资源都放进来。

合伙成立一个子公司,大家把优势资源放进来,这本身没有什么稀奇。问题的关键是:如果只是把资源换个地方,重组之后没有产生增量,那么新搞一个合伙公司有什么意义呢?又有谁会加入呢?

但是刘江文还真做到了。

案 例

海南有个乐东县,当地一个老板有2家店,在当地比较强,曾经每个店月销售40万。但是2个店的采购议价、营销管理、供应链都很差,个体户老板有系统,但几乎都不用,说不清库存多少,管理混乱,没有那么详细的账,什么都是预估。

即便如此,生意还是不错,因为没啥对手。

但是没对手的日子会结束的。连锁系统去开店了,他的销售额开始慢慢下降。从40万,一路跌到只剩下20万。

这可要了他的命。因为他的毛利水平一直不高,跟一线品牌合作,毛利只有15个点。

刘江文说服他加入了子公司模式,门头换成南国宝宝。这个子公司控股门店51%,这51%股份折合成子公司的股份。在乐东县,刘江文没有整合其他门店,他这2家店占子公司的股份就比较多,40个点。

合作以后,南国宝宝总部派出一个管理人员,导入供应链,门店形象升级换代,焕然一新,结构调整,营销推广系统化,之后销售额节节攀升,从20万一路涨到45万,毛利水平从15个点涨到30个点。

2个店当初的月利润1万元,现在每个门店平均月利润都是5、6万块钱。这还没算子公司的利润。在总部的支持下,他又开了2家店,很快盈利。

之前他的年利润20万,合伙之后第一年他就赚到了140万+,老板非常开心。

这个神奇的转变是怎么做到的?

子公司模式的秘密

【导入供应链,让奶粉重回利润主流】

这是第一个重大关键点。因为不管什么样的合伙,不管怎么分钱,首先,要有钱可分。

为什么之前乐东店的毛利下滑到只有15个点呢?

因为最核心的奶粉不赚钱了。

母婴店真正能赚钱的,就是那10%的产品,剩余90%的产品,其实是满足客户一站式购物或者特殊需求的,虽然SKU占比很大,但是利润贡献很小。

10%的SKU占80%的销售额,自然是以奶粉和纸尿裤为主的快消品。南国宝宝还算过,公司的5个核心主推自有产品,贡献了公司80%的利润。

现在门店的问题就是这10%的产品毛利提不上去。

为什么大多数较大规模的连锁系统,奶粉品类大多做不起来呢?

因为他们一直在卖一线品牌,不去构建自有产品品牌,结果,好卖的一线产品不赚钱,赚钱的产品不好卖。所以

大多数连锁系统基本放弃了主攻奶粉品类,认命了,转而主攻服装棉品,甚至考虑从占比不大的营养品、辅食、玩具上抠利润。

刘江文:南国宝宝式整合(上)

南国宝宝的大型活动

但刘江文的思路不同。他要重新杀回奶粉,因为奶粉等快消品类才是门店的绝对最大品类,“我们要在有鱼的地方钓鱼。”

奶粉新政之后,不存在渠道定制的奶粉自有品牌了。“但是我可以把某些品牌定义为自有产品。”刘江文说,“就是厂家和我们共建品牌,厂家参股做我的股东,我们门店主推他的产品。

刘江文向厂家承诺销量占比——大单品占整个门店系统POS销售额的5%。“他们在其他母婴系统可能都占不到1%吧?”

我主推你,你就要把更多的利润分给我。这就是刘江文的核心大单品战略。假如三年内刘江文牵头的全国新零售项目整合到100亿规模时,占5%就是5个亿。现在很多奶粉品牌一年的全部销量也没有5个亿。

为稳定合作,刘江文还将吸纳他们成为上游股东。“看中的是入股背后的产品资源和无与伦比的供货成本优势。”

刘江文不会选四大粉,选的主要是第二阵营的排头兵,有一定的品牌基础,也给得出利润空间。这样共建品牌,比搞个三线品牌更快。

贝因美、伊利、飞鹤、君乐宝全国卖得不错,南国宝宝不动,转而主打澳优、三元、蓝河等,始终如一,长期打造,不离不弃。

“推品牌不能半途而废,禁不住诱惑。别人多给几个点,再来个优惠政策,你就改变主意了,这样没一个品牌能推起来的。”

之前刘江文在海南代理澳优、高培,一做十几年,一直没换过,不管坏消息还是好消息,从不放弃。“现在这两个高毛利品牌都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品牌了,你说能不赚钱吗?这样我们就实现了自有产品既好卖又赚钱的目的!”

刘江文认为,奶粉其实南北都差异化不大,把大单品统一起来,占整个公司门店系统的很大比例,好卖又有空间,自然就成功了!

他要求未来全国的各大合伙人共同推广这些品牌,选定十支,长期不变,每年淘汰率10%以内,甚至一个不淘汰。

通过核心大单品战略,刘江文就将主推奶粉品牌的毛利空间,提高了10个点。

【总部不加价】

赚了钱,接下来就要谈怎么分钱。

乐东店之前都是当地经销商供货。产品从厂家总部到省代到当地区域代理,再到他这个零售环节,每一个环节10个点,中间3个环节,30个点被拿走了。

在南国宝宝的模式里,子公司给门店供货奶粉,平均10个点的加价,但是总部对子公司是不加价的,相当于厂价了,只有子公司这一个环节。所以门店就至少增加了20个点的毛利率,直接提升了门店的毛利率水平。

子公司10个点的加价,就构成子公司的毛利。子公司在管理上是虚拟的,只是一个分配平台。总部输出管理,从门店里收取2个点的管理费用,子公司基本没有管理费用,这10个点几乎都是利润,因此子公司的净利润比较丰厚。

乐东店在子公司占股40%,也就是能分走子公司40%的利润。这就是为什么他的门店月销售从20万涨回45万(不过是2倍),利润却从每个店1万涨到5万(5倍),实现回报7倍增长的根本原因。

南国宝宝总公司发货给子公司不加价,实际上是把这部分利润让给子公司。这样子公司的吸引力就大增,才能让地方上的店老板甘愿放弃对门店100%的控制权和收益权,把自己的全部身家和资源都折股加入南国宝宝的子公司,变成一个非控股股东。

从自己说了算的老板,到非控股股东,如果不是因为赚得更多,谁会干?

换个角度,加入南国宝宝的子公司,门店实际上享受的是省代的供货价待遇。哪个门店不想要弄个品牌的省代干干?

通过子公司来整合各地的地方门店资源,实现利益、命运共同体,这就是子公司模式的最大的魅力所在。

刘江文认为,门店在子公司的占股高到49个点都可。“多占他就会多努力,就多赚钱。”而别的子公司生意好不好,跟你没关系,避免了集中在总部占股份,股份少又吃大锅饭,大家都不努力的弊端。

这就是为什么要通过子公司来整合。假如通过南国宝宝总部来整合,总部就要不断增加股东,股份就稀释了。股东太多,每个人的股份就1-2个点,那么必然有人想着让那98%去努力,我这一两个点躺在家睡大觉,公司照样给我钱分,那就是大锅饭,实际上是整合不起来的。

去年,南国宝宝的子公司投资回报率,低的60%,高的150%,甚至200%,平均将近100%。“可见子公司的这个设计奥妙无穷。”刘江文说。

本文系《中童观察》2018年8月刊封面专题——《 刘江文:南国宝宝式整合》上篇,更多关于南国宝宝模式秘密的内容,请关注明日微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