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玩手機入刑,民意已在倒逼

這些年,因為開車玩手機而引發的交通事故屢見不鮮。全國多地統計表明,開車玩手機,已經取代酒駕,成為交通事故的第一殺手。僅河南鄭州一地,2015年前11個月立案的673起交通事故,就造成了104人死亡,而引發死亡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開車接打電話或玩手機。

酒駕可以從司空見慣的常態,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不是全民的自覺意識突然之間昇華了,而是法治的重拳加大了力度。其實開車玩手機,跟酒駕對於交通安全所造成的危害,本質上並沒有任何區別。但是,在法治面前,區別卻大了去了。一個可以入刑,一個罰款扣分。甚至於更多的時候,因為開車玩手機而引發的交通事故,並沒有被記在“玩手機”的賬本上,可見法治對於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生命危害並沒給予充分的懲治,客觀上給開車玩手機者,留下了一片法無禁止的盲區。

杭州、上海等地的處罰措施,是通過高清監控探頭取證與路面執勤警力聯動,進行查處的。技術上,已經不存在難度。難就難在現有的處罰力度,遠遠不能起到震懾作用,難在法律設計的動作總是被開車玩手機的所“超車”。開車玩手機入刑,民意已在倒逼,生命已在倒逼,法律設計再也不能蝸行了。

(劉雪松) ——《錢江晚報》

別再讓生命敲醒“犯困的神經”

一個靚麗的身影“消失”在那條熟悉的路上,一個鮮活的生命“墜落”在那個年久的“深淵”。8月1日,鄭州中原路出現大面積塌陷,34歲的張帆不幸墜落塌坑,隨後失蹤。8月7日,失蹤了136個小時的張帆,在距離地面13米的地下防空洞被找到。

要知道,災難從來不是“假想敵”。它總是在政府部門“打瞌睡”時埋下隱患的定時炸彈,總是在人們防範鬆懈時讓你付出驚人的代價。從張帆的悲慘遭遇,到“電梯驚魂”“下水道吃人”,再到“電線墜落”“樓房垮塌”……類似的安全事件一再發生,帶來嚴峻的治理考驗。表面上看,有投資不足、規劃不當、標準偏低等技術層面的原因,而根本原因恐怕還在於管理部門“九龍治水”、政府安全責任缺失、審批把關不嚴、監督檢查不到位。

做好城市基礎建設,又何嘗不是一種效率頗高的投資?

(孔方斌) ——《京華時報》

遊客黑名單為何僅20人上榜

據報道,國家旅遊局去年推出的一份“最惡劣不文明遊客黑名單”,到目前為止,黑名單上共有19條記錄共20個名字,引發國內輿論廣泛關注。記者核實後發現,這份名單是國家旅遊局官方網站在2016年6月公佈的。

為何只有20人上榜?一方面是因為遊客黑名單處於割裂狀態。根據規定,既有全國“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也有省級“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建立黑名單後,5家航空公司也建立了黑名單,還有地方旅遊部門與機場聯合建立黑名單。此外,故宮等景區也建立了各自的黑名單。

雖說這些黑名單各有各的作用,但由於是碎片化存在,其威懾效果大打折扣。由於相關部門目前還沒有實現共享,上榜遊客並沒有為其行為付出應有代價。當然,這需要完善相關法律,因為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只能由法律來規定。

(馮海寧) ——《法制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