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縣「五個三」助力高校結對幫扶工作紮實開展

近年來,柞水縣堅持把高校結對幫扶作為決勝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加強對接聯繫、配合協調、服務保障等工作,不斷深化幫扶合作層次、細化幫扶措施,推進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一是落實“三個保障”,夯實高校幫扶工作基礎。以強化領導、制定方案和落實資金為保障,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分管副縣長為副組長,相關單位為成員的高校幫扶工作領導小組。聯合幫扶高校多次深入實地調研摸排,制定了《結對幫扶柞水縣助力脫貧攻堅工作實施方案》。按照“政府投一點、高校補一點、社會籌一點”的“三個一”思路,積極爭取高校幫扶資金,集中投放在貧困村基礎設施改善、教育設備購置及學生資助,有效緩解了教育扶貧資金短缺難題。

二是搭建“三個平臺”,確保幫扶措施精準落地。搭建溝通協調、技術轉化、教育幫扶等三個平臺,先後與西安交通大學、楊淩示範區管委會等11所高校和科技園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建立了縣、鎮、村三個層面的幫扶協調工作機制。在縣科技資源統籌中心,創建了大學生創客工廠等平臺,設立了院士、博士、專家工作站3個,搭建了資源共享、技術培訓、創新創業等6大平臺。建立了以縣社區教育學院為龍頭、以鎮農科教中心和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為補充的三級培訓網絡體系,對貧困人口開展各類職業教育和實用技術培訓提供了平臺。

三是實施“三個培訓”,提高脫貧攻堅內生能力。通過強化決策人、領頭人和致富帶頭人培訓,為脫貧攻堅提供智力支撐,邀請吉林農業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李玉等院士在“柞水大講堂”為科級以上領導幹部開展專題培訓8次,累計培訓領導幹部900餘人次。聘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教授進村(社區)入企,培訓81個村(社區)致富帶頭人1000餘人次、經濟組織法人及鎮村(社區)財務人員200餘人次。精準組織開展“菜單式”技能培訓,重點對產業扶貧、電子商務、種植養殖等實用技術進行系統講解,提升了貧困群眾就業技能。

四是用好“三個優勢”,壯大一主兩優脫貧產業。充分發揮高校專家、科研、專業等優勢,在產業發展、技術引領、拓展銷路上取得突破。聚焦“一主兩優”脫貧產業發展、“雙百工程”產學研一體化示範基地建設,建成木耳菌包生產廠5個,實施板栗、核桃良種建園、嫁接改造1.5萬畝,建設中藥材標準化示範種植基地7500畝。加強與吉林農業大學等11所科研院所的合作,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為板栗核桃等大宗土特產品深加工、休閒食品加工提供技術支撐。在下樑鎮西川村和乾佑街辦馬房子村等地建設電商平臺,在陝財職院師生食堂設立了柞水農副產品售賣點,拓展了農產品銷售渠道。

五是強化“三個舉措”,提升全縣教育教學質量。從創新辦學模式、實行培訓計劃和加大幫扶力度等三個方面為抓手,充分利用陝財職院等院校學科優勢,與柞水職專開展聯合辦學,並援助教學物資,提升學校辦學條件。協調陝財職院等11所幫扶高校,有計劃的開展教師師德師風及業務水平培訓工作,累計培訓教師500餘人次。會同幫扶高校168名教師與全縣1700多名教師組建成幫扶團隊,與我縣4728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建立結對幫扶關係,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和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