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故事|外婆的長河記憶

初夏的傍晚,外婆靜靜地坐在朝南的窗口,抬頭看到遠處的山巒,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我知道外婆又在想在長河古鎮度過的那段老時光。

外婆生在杭州,是在一個叫長河古鎮的地方長大的。我查閱資料知道長河古鎮是在運河邊,有著八千年的文明史、一千年的建鎮史,看起來真的是個歷史悠久的地方。

運河故事|外婆的長河記憶

長河古鎮是個依水而建的小鎮。在長河有兩條著名的古街——澤街和槐街。澤街,亦稱“直街”,背靠澤河,東西走向,長約300餘米,街寬2米,街兩邊店面建築考究,多為明代所建。外婆說民國古鎮鼎盛之時,澤街兩旁有大小店鋪百餘家。

外婆還說那時“蕭山長河頭”的繁華富足,名鎮八方。

槐街依槐河設街,沿槐河成市,亦稱“橫街”。槐街長約500餘米,街寬6米,為南北向,與東西向的澤街呈“丁”字狀,相匯於財神橋頭。

槐河,因為河邊栽滿了老槐樹,久而久之,河道也便被老百姓以樹命名了。每到夏末,一連串兒的白色槐花掛滿枝丫,白花碧水,襯得樹下的河水愈發清新好看了。外婆小時常在槐樹下提著小籃子採滿滿一籃子,回家給大人做槐花麥飯、槐花雞蛋餅。

古時,水運交通便捷,長河古鎮的澤河和槐河沿線便成了商人們貨物中轉之地。那時北面的錢塘江還是一片沙地,集鎮的蔬菜、貨物要運至江北需通過槐河、澤河,於是長河鎮就這樣逐漸成了貨運中轉站,不少商戶們都聚集於此,隨之,菸草店、茶館、銀行都開了起來,商業一度很繁榮。

在外婆的童年記憶裡,槐河澤河已取消了通航功能,但水質依舊乾淨清澈,河水很平緩,河岸邊多是楊柳依依,水裡常有魚兒躍出水面。

夏日的傍晚,有不少孩童沿著水邊嬉戲打鬧,用腳濺起高高的水花伴著歡快的笑聲落到水面上。常常有小男童突然高喊著:“踩著小河蚌啦”!。

運河故事|外婆的長河記憶

外婆午睡後會把西瓜泡在大人挑來的冰涼的河水裡。賣冰棍的人路過院子門外,篤篤敲響木板。黃昏時,用水和鹽煮上一大籃子花生。吃完晚飯,早早抱著竹床子放到河邊乘涼。夜空繁星,密密麻麻,躺在河邊的竹床上看星星。有老人在旁邊唱鄉間小調。

那時候,古鎮的河岸邊是最熱鬧的地方:來來往往挑水、做活兒的男人們;淘米、洗菜、洗衣服的女人們;歡呼雀躍的孩童們。

那時沒有自來水,河裡的水還能喝,外婆說,每家每戶都對水很愛惜。後來,家家戶戶裝上了自來水,加上沿線的企事業單位將汙水排入河中,慢慢地,河中漂浮物隨處可見,兩岸雜草叢生。再後來,外婆離開了長河古鎮,隨著媽媽來到江西定居。但我知道,外婆是很想念曾經在長河古鎮度過的美好童年時光。

前兩年,我們陪著外婆回了趟長河古鎮,濱江區開始對長河加快整治。在整治中,濱江區和長河街道對整個河道分段清淤,清理了河中生活垃圾,並進行了曝氣處理,並對河道全面進行截汙納管和清理淤泥。

我看到外婆站在河邊舉目四望,楊柳恢復萋萋舊貌,時不時有小鳥啾啾其間,這樣的景緻怎不讓人流連!在那個時候,我想,外婆一定是又想起了在長河古鎮度過的美好童年。

作者:許麗雯 單位:江西省藝術研究院

本文為“大運河沿線八省市社科聯+北京市網信辦”聯合主辦的“我身邊的運河故事”徵集發佈活動來稿。

運河故事|外婆的長河記憶

我們是大運河文化在線,是大運河文化的傳承者,也是運河歷史故事的講述者,更是文創產業搭建的探索者,關注我們,你將體驗到
更有趣的文化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