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的网络通信模式未来有望全面推广

近日,据媒体公开报道,由粤港澳三地合作共建的超级跨海工程——港珠澳大桥通4G网络信号了。

港珠澳大桥的网络通信模式未来有望全面推广

这是由中国铁塔公司承建的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历时3年零2个月终于完工,通信项目已通过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的网络验收测试,信息“大桥”与港珠澳大桥实现了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港珠澳大桥深达40余米的海底沉管隧道内,手机上的4G网络信号依然满格,语音视频通信流畅。

港珠澳大桥的网络通信模式未来有望全面推广

读完这则新闻不禁让人心生疑惑,这么深的隧道,信号满格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呢?平时坐火车过长一点的隧道,还经常出现信号消失,语音断续,甚至无法接打的情况。而在手机刚普及的时候,每逢春节,特别是除夕夜,还经常出现短信发不出、电话接不通的情况,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些技术有什么区别呢?

手机通信信号是如何提供的,海底隧道信息设施为什么是铁塔公司建设呢?手机移动通信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移动台(如手机);基站BS(天线、无线电信号的接收、发射设备及基站控制器等);交换网络(移动交换机、跨地区间的中继传送设备等)。

港珠澳大桥的网络通信模式未来有望全面推广

移动台之间无论离得多近,均不能直接进行通信,需要经过基站和移动交换中心进行接入和转发,因此移动台能否收到无线信号,首先取决于所在区域基站的信号覆盖情况。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在港珠澳大桥深达40余米的海底隧道内手机依然可以实现满格。

火车过隧道时,遮挡和衰减的情况是比较严重的。还有大家生活中一定有这样的经历,打电话一旦出现语音断断续续的情况,可以拿着手机走到稍微开阔的地带,语音信号立即就清晰流畅了,也是这个道理。

港珠澳大桥的网络通信模式未来有望全面推广

在无线通信的信道传输过程中,由于大气及地面的影响而发生传播损耗及传播延时随时间变化的现象叫做衰落,一般分为非频率选择性衰落(又称平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衰落对通信的影响主要有:接收电平降低,无法保证正常通信;接收波形畸变,产生严重误码;传播延时变化,破坏与时延同步;在快衰落情况下,由于电平变化迅速,影响信号同步跟踪过程等,如何对抗衰落是无线通信必需认真解决的问题。

港珠澳大桥的网络通信模式未来有望全面推广

IMT-2020(5G)从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主要的应用场景、业务需求及挑战出发,将5G概括为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功耗大连接和低时延高可靠四个主要技术场景。从5G的规划设计指标可以看出,5G相对当前通信网络有着全方位的提升,将有效解决当前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存在的瓶颈和痛点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