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和李逵同时反对招安,为何宋江要砍了李逵,而不敢动武松?

帅哥天皓\n

武松和李逵同时反对招安,为何宋江要砍了李逵,而不敢动武松?

首先,李逵是宋江一直以来的小弟,在宋江发配到江州,李逵遇见宋江开始,宋江出手甚是阔绰,一出手就是四十量纹银,穷屌丝李逵哪见过这阵仗,李逵看到这个大财主,黑厮,有钱、大方,还拿他当兄弟,简直要给宋江跪下来舔了,他是宋江的自家人。

其次,李逵就是个头脑简单的四肢发达的家伙,他只知道打打杀杀,他只顾当下快活,从来没想过以后的出路,招安是好是坏,他从来没有想过,他只是江湖草莽,没有进过体制,他以前过得生活太过艰难,或许都没吃几天饱饭,现在过着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拿秤分银子的生活,他当然不想放弃,他的反对简直就可以忽略。

再次,大虎英雄武松在江湖上还是有点名气的,他也在体制内待过,知道大宋王朝已经腐烂到骨髓里边了,他不想再去受那份鸟气。虽说宋江对武松也不赖,但是毕竟他俩不是一路人。武松是个粗人、都头,舞刀论枪的主。武松这个人也很有主见,在他杀了西门庆潘金莲,找物证认证的时候,就知道他粗中有细,果敢,敢想敢做。

再说到山头,水泊梁山是由各个山头组成的。桃花山、二龙山、宋江排、晁盖派等等。

武松属于二龙山派系的。这个派系的人有花和尚鲁智深,青面兽杨志,行者武松,金眼彪施恩,操刀鬼曹正,菜园子张青,母夜叉孙二娘。这个派系的能量不可小觑。杨志和鲁智深都和林冲武力不相上下。“马上林冲、马下武松”。


分析到这几点,就像母亲的亲儿子和侄子,同时犯了错,你觉得母亲会先惩罚谁?肯定是亲儿子了。

还有,宋江在对李逵说拖出去斩了,一下就把话说死了,没有回旋的余地。李逵随他出生入死,怎么会一句反对就会杀头呢?这是说武松听的,也是说给给反对他的人听的——

就诏安这件事,没有商量的余地,我连我的亲随都杀,你们看着办?


宋押司真的腹黑到极点。


我是苏门侍读,欢迎大家关注讨论。


苏门侍读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逵没脑子,除了一股莽劲,啥事就凭个义气,没个准谱,这样的人看似桀骜不驯,实际上碰见如宋江般有心机玩脑子玩套路的高手,李逵只有认命的份,说让他干啥他就干啥,让他有多服气就得有多服气!

与李逵没主见没脑子不同,武松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极其自负的人,以宋江的智力和能力,忽悠起来武松比较费劲,在宋江看来,武松是一个不听话的人,也不是自己人。

真要动怒收拾武松的话,也不好办,弄不好都得内讧,如果都一致针对武松还好,梁山水泊那么些人,纵使武松有三头六臂,他也弄不过宋江可在梁山水泊。


武松也不是孤立无援,也有自己的圈子,凭借着自己的胆识和能力,有不少兄弟与武松生气相投。

因此,宋江不敢迁怒于武松,只能做做样子那李逵开刀,梁山的兄弟,哪个不知道李逵是宋江的心腹,宋江让李逵掏心,他都不能说个不字,当然,宋江也不过是做做样子。

被武松驳了面子,李逵也跟着捣乱,骂李逵其实就是在骂武松,收拾李逵其实也就是在收拾武松,除非大家撕破脸,不然的话,武松也不好再执意反对。

这不过是大人物的政治术,如果宋江不懂整,非要拿武松怎么样,不说武松不答应,就是他后面的人也不可能答应,宋江可不想挖坑自己跳真跳进去了,谁都救不了他,给他个胆子,他也不敢动武松!


历史三日谈

这件事体现了宋江的权谋,宋江通过假意斩李逵,达到了几个目的,可谓一箭三雕。

《水浒传》第七十一回,梁山一百单八将聚齐了,在重阳宴会上,宋江写词一首,里面有一句:“望天王降诏早招安”。结果引起武松和李逵两个人的不满:

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 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 招甚鸟安!”

宋江大怒,令人把李逵推去砍了。宋江为什么不砍武松而只砍李逵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宋江并不是真的想杀李逵,而是借杀李逵达到自己的目的。李逵头脑简单,是宋江的脑残粉,宋江要砍他,他也不会有怨言。但是武松不一样,如果宋江要砍武松,难免让武松心生不满,离心离德,甚至造成一批好汉对宋江失望。

那么宋江为什么要演一出砍李逵的戏呢?有三个原因:

第一,震慑造反派。宋江通过砍李逵,向造反派发出明确的信号:招安是梁山的既定方针,我宋江连自己亲信都敢砍,

谁再反对招安我就要打压谁。

第二,卖人情给造反派。你们造反派求我不杀李逵,我听了你们话,没杀李逵。那么你们造反派欠了我宋江一个人情,我以后再提招安,你们还好意思反对吗?

第三,向招安派释放信号。很多人认为梁山上的招安派都是宋江的人,其实并非如此。招安派们听宋江的话,只是因为宋江想招安。他们是宋江的盟友,而不是部下。宋江假意砍李逵,也是在向招安派喊话:现在梁山上的反招安势力还是很强的。我连李逵都能杀,我是真心想招安,你们稍安勿躁。

经过这一次事件,梁山上下统一了思想,开始推进招安工作。不久就发生了宋江上东京见宋徽宗的事情。



梦露居士

这个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呢?我们来看看——

《水浒传》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啥意思?意思很明显,就是梁山的众筹阶段已经完成,管理人员都到齐了,下面,开始排大小个,定下以后怎么大秤分金,小称分银。

当然,这是大部分梁山好汉心里想的意思,而对于黑三郎,显然还有更深层的想法——与朝廷对话。



题外话,这段故事讲的也很有意思。宋江咋排的座位?黑三郎可不傻,他才没有“亲自”排名次呢!而是,在祭祀天地,祭奠晁天王的时候,凌晨时分,外面突然一声巨响,完了道士就说天降神器,宋江就找人挖,挖呀挖的,就挖到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天罡三十六星,地煞七十二星,众位好汉的名字。

各位兄弟,看到了吧?你们是老天爷安排的座次,老天的安排,这还不够你们臭屁的啊?

再看看这排名顺序吧——

老大自然是呼保义宋江,老二为玉麒麟卢俊义。接下来吴用,公孙胜左右军师,后面的座次有意思了——关胜,林冲, 秦明,呼延灼, 小李广花荣,小旋风柴进, 李应,朱仝, 鲁智深,之后是,行者武松。

看出门道没?



从第五位开始,一直到第十四把交椅,基本都是其他大山头的首领,像二龙山的鲁智深、武松这样的,还有曾经的梁山元老,比如林冲,再有就是曾经朝廷的名将,花荣、秦明等等。

而李逵排在第几呢?二十三位。

这就是差距,可以说梁山好汉虽多,可在宋江眼里也不算复杂,一类是宋江的心腹、打手,比如李逵、戴宗这类的。一类是外族、藩王,就是上面那些好汉。

话说排名之后,宋江就开始要实现自己的报复了,但在这之前,他还要测试一下这些小集团势力的态度,于是就弄了一个机会,唱了几句词,将诏安纲领第一次正式提了出来。

显然,结果达到了,鲁智深、武松是不同意的,林冲这一类梁山旧臣,并没有做声,而秦明、关胜一伙,应该是默许的,其他势力中立。目的达到了,宋江心里有了数,知道不能急于一时,便借着李逵这二虎撒泼,呵斥了他一顿,借台阶下来。



这就是题意的原因——后来宋江诏安受降之后,为了自己的美名,亲手毒死了李逵,也说明在他眼里,李逵的虎命,就是自己的——

好啦,欢迎小伙伴留言讨论,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文人草堂。


文人草堂

李逵就是宋江的小跟班,他最大的后台就是宋江,宋江自然可以任意处置他了。还有一点,李逵最大特点就是忠于宋江,宋江说什么他都会听,即使真的要砍李逵,李逵也不会说什么。

然而武松就不同了。武松本来就不是宋江一派的,自身武功也非常的厉害,在梁山诸好汉中绝对可以排进前十。这样宋江就不得不考虑说出这样的话可能引发的窝里反的后果。这样以来,他辛辛苦苦建立的梁山山寨就会毁掉,他自己想要接受招安,当大官的愿望也会落空。

而且他与鲁智深、杨志等人都是二龙山一派的。他们这一派是梁山上除了宋江派之外实力最雄厚的。要是将武松杀掉,鲁智深等人就会不乐意,影响梁山内部的稳定团结。

梁山上有许多人对宋江投降朝廷不满,如果杀掉武松,这件事可能就会成为导火索,激起梁山的内斗,甚至造成梁山的瓦解,局面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因此,宋江不敢说砍了武松的话。只能对他说一些安抚的话,以求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玉溪散人

《水浒传》,“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这一回中,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聚在一起,搞了一个大聚会,叫做“菊花之会”。

大会搞得很热闹,“且说忠义堂上遍插菊花,各依次坐,分头把盏。堂前两边筛锣击鼓,大吹大擂,语笑喧哗,觥筹交错,众头领开怀痛饮。”

眼看着大会就要圆满结束了,没想到,老大宋公明喝高了!竟然文豪附体,“乘著酒兴作《满江红》一词”。

宋江是个押司,是没有什么文才的的,要不然早考上进士,宋朝的进士还是比较好考的。

这首词的中心思想,就两个字——招安。

乐和正唱这个词,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

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

黑旋风李逵也是发了人来疯,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

宋江也是大怒,但是,他只对自己的马仔,打手——李逵,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

众人都跪下告道:“这人酒后发狂,哥哥宽恕。”

宋江答道:“众贤弟请起,且把这厮监下。”众人皆喜。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宋江只发李逵的飙,而对第一反对人——武松,视而不见呢?

答案有以下三点。

一,武松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是二龙山的头领。鲁智深、杨志、孙二娘等人,都是二龙山的,这在梁上也是不小的一个山头,一旦宋江找武松的麻烦,等于是把二龙山势力往外推,搞不好就要大火拼。那还不是在给自己找麻烦吗?

李逵就不同,他人缘不咋的,又没有什么势力,本身又是宋江的小弟,贴身打手,弄一弄他是没有问题的。

二,武松反对时的态度缓和,虽然是反对,但说话比较讲究方式方法,说“冷了弟兄们的心”,意思是大家都不愿意招安。态度十分的缓和,没明确的说“我不同意”。

而李逵却表现得十分暴躁,而且还口吐脏字,“鸟”有“那话儿”的意思。骂了带头大哥,能有好下场?

三,宋江拿李逵表明自己的态度,那就是你反对招安,老子就砍了你的脑袋。当然,不可能真砍,李逵也是有朋友的,戴宗,燕青等肯定是会求情的,其他的宋江一派,都会顺势求情。

但宋江的决心是表达了,那就是老子就是要投降的。谁反对招安,看看李逵这厮,就是下场。

所以说,一个人想有自己的独立意志,如武松,首先就得有实力,有实力了,你的话才有号召力。实力不够,如李逵,说再狠的话也是不管用的。





马踏狼烟2

其实也难怪宋江要砍了李逵,这黑厮的做法也是太过分,至少表现出作死的样子,看看当时发生了什么。

电视剧里面李逵的台词是“怎么老是招安招安的,招个什么鸟安”,而之前武松的台词则是“冷了兄弟们的心”,这完全不是一个语气,在众目睽睽之心,忤逆大哥的结果就是有点讨打。

而原著中的李逵则更过分了,武松表现的大致相同,认为冷了人心,李逵听了之后“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踢起,颠做粉碎。”,更是踢烂了桌子,简直是目无法规,大闹厅堂岂不是自讨苦吃。

(宋江剧照,来自网络,仅为说明和评论)

宋江对李逵那个态度也是因为他们亲近,杀鸡儆猴,堵住别人的口,李逵这个粗汉子还不会挂在心上,真是一举两得。这也是李逵给机会,倘若他好好说话,也或许不会这样。

宋江要砍杀李逵的表面原因并不是他反对招安,而是他的“无理”,这在原文宋江的话中写的很清楚。不过深层次还有些许因为反对招安的意味。

宋江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利于他计划的进行,加一些步骤可以把矛盾分散,比如他写个词,自己不念,却让乐和唱出来,可以说是一种对手下的试探,相当高明。

武松是二龙山的头领,二龙山是一个相当有实力的山头,之前宋江、武松二人有点私交,属于既不好翻脸又不能过多要求的那种关系,所以对待武松就显得非常谨慎。而且武松也没有扰乱公堂,实在难以发作。


大眼大世界

宋江与李逵譬如一体,屡屡上演双簧戏。也许会有许多人觉得诧异,李逵那等“莽汉”,心直口快、说话都不经过大脑,又怎么能配合宋江上演“双簧戏”?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宋江与李逵的言行虽往往相反,但所起到的效果又往往相得益彰。管理都讲究“刚柔并济”、“恩威并施“。所以,在管理团队中就既需要“唱红脸”的角色,也需要“唱黑脸”的角色。

宋江通常扮演“唱红脸”的角色,展示出其“柔”的一面。但宋江也有想讲但不便讲的话、想做但不便做的事。这时,就往往借李逵之口讲了出来、借李逵之手做了出来。

我们且看,宋江与李逵的第一次亲密配合,发生在“江州劫法场、宋江杀了黄文炳,报得大仇”之后。原文写道:只见宋江先跪在地下,众头领慌忙都跪下,齐道:“哥哥有甚事,但说不妨,兄弟们敢不听。”宋江便道:“小可不才.......今日不由宋江不上梁山泊投托哥哥去,未知众位意下若何?如是相从者,只今收拾便行;如不愿去的,一听尊命。只恐事发,反遭负累,烦可寻思。”

宋江特别想拉江州这批“好汉”上梁山,但又不好硬逼,只好跪请。我们再看李逵是如何回应的,李逵跳将起来,便叫道:“都去,都去,但有不去的,吃我一鸟斧,砍做两截便罢。”宋江道:“你这般麤卤说话,全在各人弟兄们心肯意肯,方可同去。”

宋江虽怒骂李逵,但内心却应该是窃喜的。宋江的“全在各人弟兄们心肯意肯,方可同去。”是言不由衷的。我们看宋江之前赚秦明上梁山的手段,是派人冒充秦明在青州城外杀人放火,害得秦明全家老少被杀,走投无路,而只好上的梁山。秦明道:“你们弟兄虽是好意,要留秦明,只是害得我忒毒些个,断送了我妻小一家人口。”宋江答道:“不恁地时,兄长如何肯死心塌地?

在这之后,宋江拉朱仝、徐宁、李应、卢俊义等上梁山的手段,全部是先断其归路,而绝无自愿可言。此时,宋江之所以对江州这批“好汉”说各凭心意,不过是其尚未掌握权力,不能施之以逼迫罢了。而李逵的这句“...但有不去的,吃我一鸟斧,砍做两截便罢。” 粗话,实在是说到宋江的心坎里去了。

除此外,梁山商议大事每遇不决时,李逵也都很活跃。每当宋江假惺惺地要将寨主之位相让时,就有李逵先跳出来反对。宋江要将寨主之位让给卢俊义时,吴用劝道:“兄长为尊,卢员外为次,人皆所伏。兄长若如是再三推让,恐冷了众人之心。”原来吴用已把眼视众人,故出此语。只见“黑旋风”李逵大叫道:“我在江州舍身拚命,跟将你来,众人都饶让你一步。我自天也不怕!你只管让来让去,做甚鸟!我便杀将起来,各自散伙!”

有些人会误以为这是李逵戳宋江的假面孔。其实,这却是相当於宋江使得下马威,表明我宋江即便将寨主之位让给你,你也是做不得的。你也只能乖乖地陪我演一场戏,成全我仁义谦让的美名。

李逵反对招安也是如此,李逵率先反对,宋江便佯作大怒,定要斩了李逵的那颗黑头。众头领也便只好纷纷替李逵求情,而他们反对招安的想法也自然就不好再言,而只能咽回肚子里去了。

所以,表面上这李逵挺能惹事,屡屡给宋江难堪。但实际上,这李逵却是宋江的另一面,只有将这两面结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宋江。这也是李逵能成为宋江的心腹、最讨宋江欢喜的根源所在。


历史闻知社

李逵和武松在宋江眼里根本就是两码事。

在宋江眼里,李逵就是一条忠实的走狗,对乱叫的狗,宋江从来都是不多废话,基本上是厉声呵斥,然后李逵就立马老实,真是立竿见影。

李逵反对招安,实际上是没过脑子,他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只有他的“公明哥哥”配当皇帝,包括现在的皇帝都应该把位子让给他的主子才对他的心思,所以说他听到乐和唱《满江红》唱到“原朝廷早诏安”的时候一脚踢翻桌子叫到:诏安!诏安!找甚鸟安!实际上并不是反对招安,而是在为他的哥哥鸣不平。

宋江心里清楚这个直肠子家伙的意思,严厉斥责,并叫人把李逵拉出去砍了,也就是做一个姿态,众好汉心知肚明,谁也不会当真。

而武松在宋江的眼里,就是一个部下,也算得上是兄弟,但宋江并未把武松看做很亲近的兄弟。所以,尽管武松也跟着叫:今天也诏安,明天也诏安,都冷了弟兄们的心了!宋江并未答话。

其实,宋江心里已经开始鄙视武松,因为他知道,武松也不是真正反对招安的,在武松投奔二龙山的时候,武松的想法是:暂避一时,等待朝廷诏安,沙场冲杀,也挣个光宗耀祖的功名,不枉一世。

所以,宋江知道武松的嚷嚷,也就是刻意显摆一下自己的存在也就是了。他对武松反对的声音采取的态度是不予理睬,并不是有什么顾忌。


步武堂

宋江大摆宴席和众兄弟饮酒畅聊,随即吟诵《满江红》提到招安时最先反对是武松然后才是李逵,但为什么宋江只说把李逵砍了,而没提到武松?

原因很简单,武松是个敢作敢当的人物,仅凭个人战斗力,梁山好汉能打败武松的并不多。更重要的是,武松与鲁智深、杨志等人关系十分要好,他们天不怕地不怕,名气也很大,深受好汉们的敬重。

宋江是个聪明人,他自己心里清楚不能和武松翻脸,否则就是与鲁智深等人为敌,那么招安计划更难实现。所以,他就主动服软,对武松说:"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想以所谓的真诚打动武松。



对于李逵,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一天只知道打打杀杀。当脾气暴躁的李逵听了武松的话之后立马跳起来喊道:"招安,招安!招甚乌安!"还一脚将桌子踢碎了,可见他是多么反对招安。但宋江居然要把李逵拉出去砍了,好在众人纷纷为李逵求情,宋江才改变主意。但有人说,宋江是故意这么做的,因为他心里知道一定会有人为李逵求情。


由此可见,宋江之所以"假装"砍了李逵,等同于杀鸡儆猴,是做给那些反对招安的人看的,同时也不会得罪武松,一石二鸟。

欢迎各位评论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