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趣聞錄(3)項羽爲何不願定都關中?

現在我們講到這個原因普遍的觀點就是項羽沒有政治遠見,想要衣錦還鄉。那麼我就要問個問題了:項羽是下相人,如果要衣錦還鄉,也應該是下相才對,為什麼項羽會選擇彭城定都呢?這一個細節,這一個口子讓我開始懷疑項羽不願定都關中的真實目。現在,就讓我們拋開歷史的偏見去看看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原因(1)項羽仇秦,秦民仇項

當初秦國擄楚王,滅楚國後燒宮室,刨祖墳,於是身為楚國貴族之後的項羽就對秦朝有著深深的恨意,立志要滅亡秦朝。很快,他做到了,鉅鹿一戰他大破秦軍主力,而後又殺秦兵20萬,讓秦王朝再無翻身之機,自己也一躍成為反秦盟主,這一年,他才25歲,這是他的大幸,也是他的大不幸,為什麼說是他的大不幸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先來看看他為何會殺秦降卒,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有段記載:“秦吏卒多竊言曰:章將軍詐吾屬降諸侯,今能入關破秦,大善;即不能,諸侯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也就是說這些秦兵是既怕項羽入關又怕項羽不入關,入關,自己成秦奸,不入關,自己的家小不保,這就讓身為反秦盟主的項羽很難辦了,思來想去,項羽索性來個“快刀斬亂麻”,把這些秦兵全部殺死。這件事反應出了當時的一個客觀事實:人人自危,也就是這些秦兵和其身後的關中秦民都懼怕項羽,而項羽不但殺了降卒,他入關後做了和當年秦國滅楚後一樣的事情,殺子嬰,燒宮室,屠咸陽,如果秦始皇知道這些會是一種什麼心情?

歷史趣聞錄(3)項羽為何不願定都關中?

項羽的這些行為使得原本就懼怕他的秦民徹底崩潰,“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至此,項羽徹底失了秦民的心。

為什麼我要說“徹底”?因為從項羽當上反秦盟主的那一刻起,關中的秦民就已經和他站在對立面了,要知道關中世代為秦啊,而項羽是盟軍的頭,擱現在就是董事長,是公司法人,一出問題不會去找你的手下,只會找你項羽。

總結:項羽因秦滅楚,燒宮室,刨祖墳而仇秦,無法立足關中;

秦民因項滅秦,燒宮室,屠咸陽而仇項,無法信服項羽。

原因(2)悔恨不及,思念故土

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是說有人勸項羽可以在關中建都以圖霸業,被項羽拒絕了,原因是“項王見秦宮室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很多人只注意後面半句話,卻不見前面的半句,以至於斷章取義,連起來的意思大家都知道,然而卻又深意,應該是項羽其實被說動了,但是看見秦宮因為自己的一時的洩憤而燒燬了,短時間無法重建,為何無法重建,因為天下未定,而自己呢又心繫故土要東歸,我覺得這個東歸併不僅僅是項羽一個人的意思,因為項羽軍中多楚人,所以這更是其麾下將士們的心聲,若不東歸,軍心必散,還怎麼安心稱霸。

總結:項羽一時洩憤致秦宮盡毀,不可立身;

楚軍北上已久致思欲東歸,不歸不安。

歷史趣聞錄(3)項羽為何不願定都關中?

原因(3)天下未定,諸侯不服

雖然項羽帶頭滅了秦朝,他是老大,他軍事也無敵,但是諸侯在心裡是不服他的,而且現在還有一個老大哥:齊國,可以說它是現在唯一可以和項羽分庭抗禮的人,項羽要安心稱霸怎麼能不把他制服,如果項羽定都關中,從關中出兵,自西向東,太遠了,而且關中又不服他,相反,彭城是自己的故土,四通八達而且又在東邊,往來行軍很方便,在他看來,搞定了這個大頭,那麼其他小諸侯也就不足為慮了。

總結:定都關中,四塞之地,卻不適合項羽戰略;

定都彭城,四戰之地,卻很符合項羽要求。

歷史趣聞錄(3)項羽為何不願定都關中?

理由(4)一心向楚,四海歸南

項羽自己是楚國貴族,祖父項燕又被秦所殺,所以他非常憎恨秦朝,同時也非常熱愛自己的祖國:楚,所以楚在他心裡永遠都是主位的,而且自己的將士也都是楚人,這也是為什麼最後“四面楚歌”時,軍心一下子就瓦解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在他的骨子裡就是要把功業的核心擺在南方,擺在自己的故土:彭城。

總結:項羽有多仇秦就有多愛楚,愛楚就是把他變成天下中心。

以上四點理由,第一點是身份,第二點是處境,第三點是戰略,第四點是觀念。

四點原因使得項羽並不會選擇在關中建都,此皆吾之陋見,若有多讀書者,不吝賜教。

覺得我說的有道理的小夥伴們,可以加波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