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录(3)项羽为何不愿定都关中?

现在我们讲到这个原因普遍的观点就是项羽没有政治远见,想要衣锦还乡。那么我就要问个问题了:项羽是下相人,如果要衣锦还乡,也应该是下相才对,为什么项羽会选择彭城定都呢?这一个细节,这一个口子让我开始怀疑项羽不愿定都关中的真实目。现在,就让我们抛开历史的偏见去看看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原因(1)项羽仇秦,秦民仇项

当初秦国掳楚王,灭楚国后烧宫室,刨祖坟,于是身为楚国贵族之后的项羽就对秦朝有着深深的恨意,立志要灭亡秦朝。很快,他做到了,钜鹿一战他大破秦军主力,而后又杀秦兵20万,让秦王朝再无翻身之机,自己也一跃成为反秦盟主,这一年,他才25岁,这是他的大幸,也是他的大不幸,为什么说是他的大不幸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先来看看他为何会杀秦降卒,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有段记载:“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也就是说这些秦兵是既怕项羽入关又怕项羽不入关,入关,自己成秦奸,不入关,自己的家小不保,这就让身为反秦盟主的项羽很难办了,思来想去,项羽索性来个“快刀斩乱麻”,把这些秦兵全部杀死。这件事反应出了当时的一个客观事实:人人自危,也就是这些秦兵和其身后的关中秦民都惧怕项羽,而项羽不但杀了降卒,他入关后做了和当年秦国灭楚后一样的事情,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如果秦始皇知道这些会是一种什么心情?

历史趣闻录(3)项羽为何不愿定都关中?

项羽的这些行为使得原本就惧怕他的秦民彻底崩溃,“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至此,项羽彻底失了秦民的心。

为什么我要说“彻底”?因为从项羽当上反秦盟主的那一刻起,关中的秦民就已经和他站在对立面了,要知道关中世代为秦啊,而项羽是盟军的头,搁现在就是董事长,是公司法人,一出问题不会去找你的手下,只会找你项羽。

总结:项羽因秦灭楚,烧宫室,刨祖坟而仇秦,无法立足关中;

秦民因项灭秦,烧宫室,屠咸阳而仇项,无法信服项羽。

原因(2)悔恨不及,思念故土

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是说有人劝项羽可以在关中建都以图霸业,被项羽拒绝了,原因是“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很多人只注意后面半句话,却不见前面的半句,以至于断章取义,连起来的意思大家都知道,然而却又深意,应该是项羽其实被说动了,但是看见秦宫因为自己的一时的泄愤而烧毁了,短时间无法重建,为何无法重建,因为天下未定,而自己呢又心系故土要东归,我觉得这个东归并不仅仅是项羽一个人的意思,因为项羽军中多楚人,所以这更是其麾下将士们的心声,若不东归,军心必散,还怎么安心称霸。

总结:项羽一时泄愤致秦宫尽毁,不可立身;

楚军北上已久致思欲东归,不归不安。

历史趣闻录(3)项羽为何不愿定都关中?

原因(3)天下未定,诸侯不服

虽然项羽带头灭了秦朝,他是老大,他军事也无敌,但是诸侯在心里是不服他的,而且现在还有一个老大哥:齐国,可以说它是现在唯一可以和项羽分庭抗礼的人,项羽要安心称霸怎么能不把他制服,如果项羽定都关中,从关中出兵,自西向东,太远了,而且关中又不服他,相反,彭城是自己的故土,四通八达而且又在东边,往来行军很方便,在他看来,搞定了这个大头,那么其他小诸侯也就不足为虑了。

总结:定都关中,四塞之地,却不适合项羽战略;

定都彭城,四战之地,却很符合项羽要求。

历史趣闻录(3)项羽为何不愿定都关中?

理由(4)一心向楚,四海归南

项羽自己是楚国贵族,祖父项燕又被秦所杀,所以他非常憎恨秦朝,同时也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楚,所以楚在他心里永远都是主位的,而且自己的将士也都是楚人,这也是为什么最后“四面楚歌”时,军心一下子就瓦解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他的骨子里就是要把功业的核心摆在南方,摆在自己的故土:彭城。

总结:项羽有多仇秦就有多爱楚,爱楚就是把他变成天下中心。

以上四点理由,第一点是身份,第二点是处境,第三点是战略,第四点是观念。

四点原因使得项羽并不会选择在关中建都,此皆吾之陋见,若有多读书者,不吝赐教。

觉得我说的有道理的小伙伴们,可以加波关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