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炮火轰炸三天,河南村庄屹立不倒,原来是朱元璋后人所建

中国历史上保存下来的许多伟大工程,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像长城、秦始皇陵、京杭大运河,乃至故宫等,皆令全世界叹为观止。

同时,也有一些并不起眼的小建筑,只有在发现它的时候才令人乍舌。例如河南宝丰县肖旗乡有一座小村庄,叫朱洼村,并不为世人熟悉,但它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固若金汤,真让人眼前一亮。

日军炮火轰炸三天,河南村庄屹立不倒,原来是朱元璋后人所建

朱洼村的历史得从朱元璋说起。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后裔晋王朱求桂,为了躲避战乱,来到了河南的一个村庄落脚,后来干脆在这里隐姓埋名,繁衍生息。

清朝初年,朱求桂的后代朱子峰参加清朝科举,当上了清朝的盐运使。刚好,他的两个兄长都是盐商,然后你懂的,官商结合,生意一天比一天大,整个家族飞黄腾达。

但对这个家族来说,先祖的来历一直是个秘密和忌讳,一旦暴露身份,可能会遭遇灭顶之灾。为了预防天有不测之风云,朱家决定,由他们出钱把整个村子建设成为一个有进攻和防御体系的城堡式村庄。

日军炮火轰炸三天,河南村庄屹立不倒,原来是朱元璋后人所建

首先,整个村子用一道坚固的城墙包围起来,城墙长达1100米,且高度比较高,在墙外看村里,是啥也看不到的。

村子内的房屋用上好的砖石重新修建,每间房子都有一个小孔,用来安置大炮,整个村子共有72门大炮。

为了防止别人挖地道进入村庄,村子内的土地下铺了19层坚固的岩石,任凭如何敲打,也进不了村子。

日军炮火轰炸三天,河南村庄屹立不倒,原来是朱元璋后人所建

万一村子真的守不住了,他们还有自己的逃跑地道。村子里面有三口伪装的大井,就是地道的入口,从这里可以逃到离村子外很远的地方。

但村子的这些功能在清朝没派上用场,在抗战时期却大显身手。1945年,村子遭到了日军的攻击,遭受了三天的炮火,仅受到轻微的损伤,最终在我军的顽强抵抗下,不得不绕道而行。

日军炮火轰炸三天,河南村庄屹立不倒,原来是朱元璋后人所建

1950年代,当地想要拆除这座村庄搞开发,但缺少大型机械,光靠人力,根本无法完成,后来再没人提起,这座村庄也就保存到了现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