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在南方定居的北方人很多,北方定居的南方人卻很少?

是誰矇蔽我雙眼


那是北方沒有特區啊,南方的深圳經濟特區,吸引了多少五湖四海的移民,在深圳,有80%的外來人口,這其中,北方人的數量,也是非常龐大。南方的廣州,也是外來人口眾多的城市,北方人移民到廣州工作,是正常不過的事。而在北方,只有北京一個一線城市,外來工作人口眾多。光從城市的移民,廣深的北方移民,是遠超單去北京的。而南方人,如果要去異鄉工作,一般首選是廣深,以及周邊珠海,中山,佛山等衛星城市,一方面,氣候,水土,都遠比北方的沙塵,霧霾,冬天零下2.30度的乾冷氣候好適應,另外一方面,離家鄉近,風土人情好適應,且火車,高鐵,飛機來回,都比北方要花一,兩天時間,才能到家的遠離故鄉,感受好很多。


進化有道


說到北方,其實我自己是很喜歡北方的,尤其是覺得北方人的豪邁跟有趣特別吸引人,總覺得有生之年一定要去到北方旅遊一次。不過喜歡歸喜歡、嚮往歸向往,若真給我一個可以定居北方的機會,我想我是會拒絕的。

這也就跟目前存在的一個現象有關,即在南方定居的北方人很多,而在北方定居的南方人卻是少之又少。其實仔細一想,這現象的存在也是有其合理之處的。

1.經濟發展

俗話說的話,“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也就是說,現在的人們無論是定居還是工作都想去到經濟更發達的地方。而南方地區的經濟顯然比北方要發達許多,南方部分城市已然成為了我國數一數二的繁華都市,經濟發展速度之快令人感嘆。

而北方城市的經濟也在發展中,但是比起南方城市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這樣也就有許多的北方人會更想去南方城市生活,無論是市場還是工作機會,南方城市都成為不錯的選擇。

2.生存環境

北方一直都被冠以“冷”這個字,提到北方,人們可能第一印象就是那是氣候全年偏低的地方。再加上近幾年來,北方城市的空氣汙染指數不斷升高,許多的南方人對於居住在北方就更加望而生畏了,不僅是畏寒更是畏空氣質量。

南方城市一年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四級氣候變化明顯,而且南方大部分地區空氣質量好,相比起來也是更加適宜人類居住。

3.風土人情

每個地方都有屬於它的風土人情,北方人豪邁,南方人委婉。當北方人來到南方後,他們的豪邁果敢是十分吸引人的,也是能比較迅速地融入到我們南方的風俗中。


相較而言,南方人去到北方後,因為委婉靦腆的性格反而很難較快的適應北方的習俗。所以風土人情的差異也是決定這一現象很大的一個因素。

其實,無論南方北方,既然存在著差異,那必然有各自的優勢。北方人南方人的相互往來,既是文化多樣性的交融也是生活多樣性的交流。


——END——

針對定居南方還是北方,你有什麼更多的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我本人就是在南方定居的北方人。我出生在山東,求學在北京,工作在廣州。我身邊確實有很多北方人在廣州定居。至於在海南島定居的北方人那就更多了。大家當然都知道這裡幾乎已經被瑞典人佔領了,甚至連哈爾濱市公安局都要在三亞設立警務站了。



逃離北方的原因很多,其中比較重要的理由有:南方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相比北方是普遍高一些,人際關係簡單一些,個人在工作上和生活上的自由度和獨立性也高一些。


不僅高學歷的北方人被南方吸引。以廣州的出租車行業為例,一大半出租車司機都是河南人。這些河南司機普遍願意來廣州淘金的原因,主要是認為廣州的就業機會太多了,遠遠超過河南老家。



另外,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是氣候問題。據媒體報道,受氣候等因素的影響,每年春秋、冬季在海南省生活、居住的黑龍江戶籍人員達30多萬人,並且以老年人居多。


再加上近年來日益嚴重的空氣汙染問題也在促使不少北方人向南方遷移。北方的空氣汙染問題比南方嚴重很多。廣東、海南等地的空氣清潔,已經成為南方吸引人才的重要軟實力。


就我身邊的朋友來說,最近兩年已經好幾位放棄了北京的工作,跳槽來深圳了,他們來南方最主要的出發點就是希望為孩子找一個空氣好點的城市。



最近幾年,隨著以GDP為首的各種城市數據排名席捲而來。其實大可不必這麼麻煩,一個地區究竟是否被大家看好,人才吸引力最具說明力,通過人口淨流入(常住人口與戶籍人口的差)就可以最直觀的體現。


最後,作為北方人我必須想說的是,中國的北方的確是在沒落了,中國的未來還是在南方。


李明波論中東


我自己長期在南方工作和生活,確實感覺到很多北方人願意在南方定居。比較重要的理由有:南方普遍地經濟社會發展程度高一些,人際關係簡單一些,個人在工作上和生活上的自由度和獨立性也高一些。

前不久在北方一個城市開會,閒聊中朋友說了一件事,就是在北方某些地區,省管縣的體制改革很難推動。所謂省管縣涉及到財政撥款方式的改變。以前省政府先把一大筆財政撥款給到地級市,然後地級市再往下把款項撥到所管轄的縣。由於中間要經過“市”這一道門檻,縣的獨立性就很小。錢可能來得很慢,經常會有剋扣;縣裡想發展個什麼項目,常常要先服從市政府的全盤考慮。很多時候,市並沒有把自己的好處輻射給縣,反而會抽取甚至吸乾縣的資源。省管縣就是要改變這種局面,省裡把財政的錢直接撥給縣,省掉了中間環節。有了錢做保證,縣一級的獨立自主性就會加強。

在我所在的珠江三角洲,縣級政府普遍歡迎省管縣,特別是那些比較富裕的縣,因為這樣一來他們可以更加自主。但是按我朋友所說的,北方地區的有些縣官們卻不喜歡這樣。理由很奇特,也很簡單。就是他們跟市裡的官員混得更熟,地理上是接近的,人情上是抱團的。想搞什麼項目,可以找市裡熟悉的官員,憑人情關係搞定。如果省管縣了,要跟省裡打交道,對他們就不方便。一來人不熟,二來省級政府裡也更強調按章辦事。

以上只是閒聊中談到的南北風氣的比較,細節上不一定都準確。但確實說明一種普遍的認知,北方的官場上,至少在比較基層的一級中,更盛行人情關係和抱團。而在南方,則不那麼看重過分熱情的抱團,比較願意把人際關係搞簡單一些,大多數時候,照章辦事走程序,事情反而更順利。

我自己一直在廣東,可能有偏愛,不便評價哪邊好壞。很多時候這也是一種生活趣味的不同。有人喜歡北方的熱情如火,豪爽大方,覺得南方人情淡漠,格局不大,沒勁。不過我接觸過很多在這裡定居的北方人,甚至做過一點小小調查,可以非常肯定地說,人際關係簡單一些,是南方的吸引力或者叫“軟實力”。很多並非在大城市的基層公務員跟我說,回到北方老家(通常是指小地方),那裡還是熟人社會,辦一點常規小事都要搞關係、託人情,實在是受不了。不如這邊好,凡是能按程序辦的事情,就按程序辦,生活更輕鬆。

可見經濟富裕程度雖然很重要,但肯定不是唯一的。很多人非常希望大環境是制度健全的,規範化的,比較有確定性的。在這樣的環境下,個人生活的自由度和隨意性要大一些,可以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不必天天想著跟誰搞關係或者看誰的眼色。我個人覺得,南方更加有這種氛圍。


郭巍青


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主要是經濟。我是北方人,在廣州十幾年了,思鄉情與日劇增。不是不想回,而是迫不得已,究其原因歸納兩點。

一就業環境,這就不用多說了,南方經濟大大優於北方,無論你是打工、創業、還是就業機會都遠遠優於北方。比如在我的老家,如果你能找個五險一金的工作,哪怕工資兩三千的工資都不敢換工作,就算生活成本低,這點錢也不夠養家餬口的。反過來在南方,只要你肯幹,就算擺地攤月入過萬也是很輕鬆的,我就認識一個在我們寫字樓收垃圾的,廣州兩套房,當我聽到這以後,心裡萬馬奔騰。當然,這些人只是來廣州早,但是這種早期來廣州創業的北方人要麼發財了,要麼買房了。所以生活壓力不大,收入高,也就定居下來。反觀我們80、90後外來人,真的沒有定居的心情,要不是回家沒有好工作,早就回家了。

二在大城市打拼,有房有車,但是生活壓力大,想回家但是又要考慮小孩的教育問題不得不留在大城市的也很多。現在和我周邊朋友聊天,大部分都是說壓力大啊,城市生活辛苦啊什麼的。現在大城市工作,稍好點的工作基本上是加班拼出來的,再加上堵車、消費成本高,人流密集,造成了幸福感普遍偏低。到是外地人來了以後說還是大城市好啊,但是他門們體會不到上下班三個小時是什麼感覺,一天三餐吃快餐是什麼感覺,不懂的別人在瀟灑自己在加班是什麼感覺。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很多應屆畢業生多選擇在二三線城市就業的原因,好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當然還有很多北方人願意留在南方,多數是混的相當好的,還有一部分是過來養老的。總之生活所迫的還是不少,像我這種退伍留在南方,又沒什麼一技之長,回到家又要從頭開始的是想回不敢回。說的對不對多包涵,如果有跟我一樣的就只能說同命相連了。


傳說27691955


我自己長時間在南邊工作和日子,的確感覺到許多北方情面願在南邊久居。比較重要的理由有:南邊遍及地經濟社會開展程度高一些,人際聯繫簡略一些,個人在工作上和日子上的自由度和獨立性也高一些。

前不久在北方一個城市開會,閒談中朋友說了一件事,就是在北方某些地區,省管縣的體制改革很難推進。所謂省管縣涉及到財務撥款方法的改動。曾經省政府先把一大筆財務撥款給到地級市,然後地級市再往下把金錢撥到所統轄的縣。由於中心要經過“市”這一道門檻,縣的獨立性就很小。錢可能來得很慢,經常會有剋扣;縣裡想開展個什麼項目,常常要先遵守市政府的全盤考慮。許多時分,市並沒有把自己的好處輻射給縣,反而會抽取乃至吸乾縣的資源。省管縣就是要改動這種局勢,省裡把財務的錢直接撥給縣,省掉了中心環節。有了錢做確保,縣一級的獨立自主性就會加強。

在我地點的珠江三角洲,縣級政府遍及歡迎省管縣,特別是那些比較殷實的縣,由於這樣一來他們能夠愈加自主。可是按我朋友所說的,北方地區的有些縣官們卻不喜愛這樣。理由很獨特,也很簡略。就是他們跟市裡的官員混得更熟,地理上是挨近的,情面上是抱團的。想搞什麼項目,能夠找市裡瞭解的官員,憑情面聯繫搞定。假如省管縣了,要跟省裡打交道,對他們就不方便。一來人不熟,二來省級政府裡也更強調按章就事。

以上只是閒談中談到的南北風氣的比較,細節上紛歧定都準確。但的確闡明一種遍及的認知,北方的官場上,至少在比較底層的一級中,更盛行情面聯繫和抱團。而在南邊,則不那麼看重過火熱心的抱團,比較情願把人際聯繫搞簡略一些,大多數時分,照章就事走程序,工作反而更順暢。

我自己一直在廣東,可能有偏心,不方便評價哪邊好壞。許多時分這也是一種日子興趣的不同。有人喜愛北方的熱心如火,豪爽大方,覺得南邊情面冷漠,格式不大,沒勁。不過我觸摸過許多在這裡久居的北方人,乃至做過一點小小查詢,能夠十分必定地說,人際聯繫簡略一些,是南邊的吸引力或許叫“軟實力”。許多並非在大城市的底層公務員跟我說,回到北方老家(通常是指小地方),那裡仍是熟人社會,辦一點慣例小事都要搞聯繫、託情面,實在是受不了。不如這邊好,但凡能按程序辦的工作,就按程序辦,日子更輕鬆。

可見經濟殷實程度雖然很重要,但必定不是僅有的。許多人十分期望大環境是制度健全的,規範化的,比較有確定性的。在這樣的環境下,個人日子的自由度和隨意性要大一些,能夠按自己喜愛的方法日子,不用天天想著跟誰搞聯繫或許看誰的眼色。我個人覺得,南邊愈加有這種空氣。


    hxsc3406568137


    為什麼大多數人喜歡居住南方呢?下面幾點是個人感悟:

    一、南方氣候溼潤,溫和,雨水比較充沛,植被長的茂盛,森林覆蓋率較高,所以空氣新鮮

    二、南方多水,多江,很多人都喜歡沙灘,河流也是清澈見底的,有水的生活,就在身邊。

    三、一到冬天,是我們最難受的時候,也是我人生最漫長的時候。一個冬天,不能騎車出去玩。山也好,水也好,枯黃一片,沒有生氣。

    而南方卻不一樣,特別是兩廣地區,冬天就跟秋天似的,不會特別寒冷,為人們出門活動提供了有利條件,更適合工作,旅遊,戶外鍛鍊,南方的夏天不比北方的夏天熱多少,也差不多

    四,水果,由於南方的氣候溫和,比較利於植物生長,水果的種類繁多,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鮮水果

    五、南方的美女比較嬌小,精緻,養眼,我估計大多數的男的都喜歡這種類型的吧

    六、主食,北方吃麵,南方吃米。對於吃米飯的南方人來說,要是一週吃不了幾頓米飯,我估計應該會抑鬱症吧。而北方人則麵食跟米飯都能習慣,所以大部分北方人來到南方都能很好的適應

    七、年夜飯,北方人年夜飯就是餃子的主角,各種花樣,各種吃。南方人則像滿漢全席似的,不把桌子擺滿不會罷休。

    八、經濟條件和就業崗位,南方的經濟比北方發達,平均工資要比北方高出許多,這也是很多北方人選擇來南方發展的原因

    九、創業條件,由於南方人口密集,消費支出要比北方高,人口多,生意好做,很多北方人選擇來到南方尋找機會創業



    四方ke


    作為一個海漂過的北方人(天津),我覺得可以對南北方的差異進行一些評價。

    從經濟環境來講:

    我國經濟中心在於東部沿海,在東部沿海中最核心的經濟區帶無非是環渤海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帶和珠三角經濟帶,三個最大的經濟圈核心地區中,南方地區就佔據了兩個(以秦嶺淮河為界,長三角中江蘇的經濟重鎮明顯在於江南地區),而即便在環渤海經濟圈中,也只有北京、天津、大連、青島、煙臺等幾個有限的城市具有一定的經濟競爭力,而除了北京以外,其他城市多屬於胖子跑馬拉松——舊的產業格局無法甩脫,新的經濟增長極尚未建立,經濟轉型尚未見成效。基本上每跑幾步都要喘喘。

    而南方城市則不遑多論,長、珠兩個地區的經濟高速發展的城市不勝枚舉,自古以來水即代表財富,事實上我國的城市發展也始終未能離開江河湖海的範圍,南方地區水量豐沛,所帶來的也是漕運經濟(現代河運、海運)的發展,在與歐美國家的航運貿易來說,南方諸多的深水港口天然有利於大型船隻停靠,並且在行程上而言南方港口也確實更能夠節省運輸成本;而在北方,大型船隻若駛入黃海領域,除了遼東、膠東兩個半島尖上附近,如想停靠天津港口,過於大型的船隻還要停靠錨地過駁,否則會面臨擱淺的風險。

    而根據馬太效應強者恆強的定律,南方依據有利的天然地理優勢,在經濟水平上始終處於高速奔跑狀態。


    從宜居環境來講:

    在防沙治霾的三北防護林工程建立之前,我的印象裡每到春季大約3、4月份的時候,總會看到天空被厚重的沙塵暴所掩蓋,那時候每天的天氣預報總離不開大風揚塵、沙塵暴幾個詞,而風沙被防治住以後,北方傳統粗放型工礦產業的弊病就顯露出來,昔日天氣預報中的沙塵儼然變成了現今的霧霾。

    而在南方則無需多言,我記得在魔都上學時,全年未必患上一次重感冒,回家後生病咳嗽在回到上海之後呼吸道狀況明顯改善,這種生活環境的不同,也是印象人們選擇移居城市的選擇之一。雖然說南方的冬天(尤以長三角地區和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為甚)實在令人無法忍受,但總歸沒有人僅僅因為冬天難熬於是捨棄了江南而來到霧霾困擾的城市群吧?


    從法治環境來講:

    法治環境始終伴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而發展,在我的觀點來看,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城市,其法治環境也相對較高。有一次我到某個內地城市的基層看守所會見,就遇到這麼一件事:

    在等待會見的過程中,一個公安人員到辦理送押手續的地方,得知準備提訊的嫌疑人正在與辯護律師會見,於是打了一個電話給領導,1分鐘後告知看守所管教:這案子有同案犯未到案,不允許律師會見!把那律師帶出來,以後不許會見!最終那個當地律師還是被迫離開了看守所。(根據刑訴法規定,只有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案件,在偵查階段才需要辦案機關批准,而所謂的同案犯未到案從來不是阻止會見的理由)。

    而在南方城市裡,當手續齊備時,在履行律師職責時從未遭遇過困難。(行政許可、行政審批神馬的那種案件全國上下一個樣,沒有可比性)


    所以綜合來說,南方城市更為便利,經濟水平發展相對較高,人文、政治、法治等環境都有較為明顯的優勢,所以單就移居而言,南方的備選更多,人數也更多一些。


    高萌Goal


    剛看了那麼多人,從性格、歷史、環境多方面來講解,雖然說的都很有道理,但我覺得都沒講到重點。

    哪有那麼複雜,簡單點就是哪裡工作機會多就去哪裡,大部分人在外都是打工,哪還挑什麼環境和性格,全國一線城市,就北京在北方,其餘三個都在南方,而且北京的房價又是最貴的,所以這樣一算,肯定南方的算起來會多。

    而且這個問題就問的不對,你別拿北京上海廣州這些一些城市來舉例啊,你看下北方的瀋陽、長春、石家莊,這些城市,裡面的北方人肯定比南方的多,南方的福州、湖南,昆明,裡面的南方人肯定也比北方多,所以問的問題就不對


    夏日未央junly


    中國歷史上從2000多年前的先秦時代起就是從北往南遷徙這樣一個大趨勢。最早的南向移民應該是避秦亂啊而來的六國人士。著名文化隱士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就寫了避秦亂而南下的人們尋到了一個世外桃園一樣的地方,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怡然自樂地生活著。


    到了三國及魏晉南北朝,因為北方長期戰亂,胡人入侵,以及氣候原因,漢族人南遷的第二個高潮掀起, 從士族大家到普通百姓,衣冠南渡蔚然成風。 中原人口湧入南方各省,促進了當地的經濟文化發展,特別是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文化主流的融入昇華 。以後每到王朝末年照例都會有一次巨大的南遷浪潮,唐末異族做亂和亂匪四起,驅趕著北人繼續南遷;有宋一代,整個南宋都是北方王朝整體搬遷過去的; 明末這種北人南遷的趨勢仍在繼續,更廣泛,更底層了……

    幾千年來經過了無數次這樣的遷徙,可以說北方中原地區的人文經典、漢家精華都差不多悉數搬到了南方。從兩宋開始,科舉考試中第進士及舉人的最熱門地已變成了江浙及湖廣等地,而儒家文化的發源地中原、西北和華北各省,反而中選人數寥寥。

    廣大北方地區經北方少數民族不斷侵入融化,傳統漢人的血統已經被稀釋淡化,文氣也很薄弱,風華物典,色澤不再。各種人文習慣和文明形態已跟南方有較大區別,相對來說更為粗獷。這種局面一直延續到近現代,南方更容易與海外西洋文明溝通,貿易發達,海運通暢,先後湧現出許多風氣較為洋化、工業產出精良精細的大中城市,而北方除哈爾濱、大連、天津等"沾"了外國人光的少數幾個城市外,均是傳統文化濃厚的地區(因為異族的數次統治也已不是真正的中原漢文明的傳統文化),當比如北方農民仇視外來文化鬧義和團的時候,南方各大區域"東南互保",保護了洋務運動以來的商業文明的自由發達。中國近現代的新革命、新文明、新文化、新制度、新時尚、新物品……基本上是由南而北引進,影響力漸次遞減。

    綜合所述,由於歷史和近現代各種原因,南方各省尤其是東南諸省,相對來說現代文明氛圍更濃厚一點,物產和工業製作也更豐饒和精細,氣候和居民的性格也更適於居住,因而只見北人南遷,而不見南人北往。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響應國家號召,根據國家指令,大量的南方特別是上海及周邊諸省的工廠、商店北遷,大量的專家和技術人員被招喚進京,奔赴北方各省的重要崗位;上世紀70年代又有大量的南方城市知識青年被遷移派遣到黑龍江、內蒙古、陝西、新疆的建設兵團和農村農場……當然這些都帶有某種指派性,相信千年的習性沒有改變,大趨勢還是"孔雀東南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