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绿色发展 纵论宣城“智造”——中国制造强国(宣城)高峰论坛侧记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全局战略之下,中国制造业应当有新启示、新思考、新责任、新担当。”8月19日下午,中国制造强国(宣城)高峰论坛在敬亭山畔隆重举办。来自全国各地共500余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共聚一堂,思考中国制造的“绿色智路”。

“把脉”绿色发展 纵论宣城“智造”——中国制造强国(宣城)高峰论坛侧记

高峰论坛活动现场。

本次论坛主题是“人文宣城 绿色智造”,围绕“把脉宣城制造”和“绿色智造的宣城之路”两个议题,一开场,多名专家学者的主题演讲就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中国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以后,服务业已经占到整个国民经济的一半以上,但我们的制造业比重不能下降太多。”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十九大报告起草小组成员刘世锦在演讲中表示,重视制造业很重要,而现在发展制造业当务之急是要抵制排除房地产金融这些经济泡沫的诱惑和干扰。刘世锦认为,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优势营造环境,要坚持发展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的产业。

“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深圳,深圳人均收入水平已经超过2万美元了,但是最近几年它的增长速度还相当高,这放在全世界都很少见,仔细看一看它的产业结构,IT产业,高端制造,信息服务业……这都是高技术含量的产业,这是目前宣城可以借鉴的。”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屈贤明在论坛上介绍了浙江湖州在发展绿色智造方面的一些经验,也对宣城的优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屈贤明认为,对于宣城,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地区,既要积极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更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他以湖州等地举例,“像苏南地区,现在推行政府出钱买单,买服务,请第三方的自身机构对企业提供自身服务,帮企业制定发展智能制造的方案,政府花钱不多,但是效果很好,建议宣城市、县经信系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第三方服务机构,为有志于推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企业进行诊断,帮助企业制定智能制造改造的规划和行动。”

专题演讲环节,嘉宾们结合国内外情势和制造业发展趋势,理性分析了制造业高新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和紧迫性,而制造业格局变革中不同的地域也应因市施策,发展策略不一而足。专家纷纷建言,以理性的洞察、深远的眼光对中国高质量发展趋势中宣城的产业转型给出了极具指导性的意见。

论坛聚焦的另一个重点是圆桌对话,第一场圆桌对话由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经济观察研究院院长、中国制造强国论坛轮值秘书长焦新望主持,把脉宣城制造。

“现在智能说的多,制造说的少,无论是大数据、云计算,如今各种名词层出不穷,但是根本上还要落到制造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彦敏从他对日本工厂的考察研究案例得出思考,“我们制造是为了什么,智能制造又是为了什么?最终还是向社会向公众提供优质的产品,个性化的产品,好的产品,把好产品做出来这是制造的根本,也是智能制造的根本。制造要回归制造的本质,而设计是为了实现价值,宣城制造要走出低层次的竞争红海,就必须要先从中国设计开始。”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亚平则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来就不是政府发现以及政府培育的,而是由投资人发现并发展起来的,政府对企业最好的支持是减税而不是给补贴。他提出从发展制造业向智能产业升级有两点是很重要的,第一,只要企业合法经营,政府的“手”就尽量不要伸到企业内部;第二,希望降低企业跟政府打交道的成本。

屈贤明表示,对于企业如何发展智能制造,应该注意几个关键问题,第一、企业智能制造的产品是什么,是否有市场;第二、不要着急上线自动化,而要先把基础工作做好;第三、应该从局部做起,从点到线再到面;第四、培训相关人才非常重要;第五、不要追求所谓的无人化“黑灯”工厂,一切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屈贤明认为,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资金人力都很宝贵,所以要采取一种低成本适合自己企业的一些解决方案,对新的事物比如数字化、网络化的智能制造要高度关注,但是更要做好分析,有充分的准备以后,可以从点到线到面,循序渐进地向智能制造转型。

第二场圆桌对话由宣酒集团董事长李健主持,六名来自宣城的制造业代表企业负责人结合企业现状,分享了对“绿色智造的宣城之路”的看法和新经验,共同探索了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在热烈的气氛中,嘉宾学者们围绕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的智能制造,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地交换了各自的观点看法,直透宣城的产业现实,为宣城制造梳理了发展思路,提出了诸多务实、求真而积极的建言。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只有解决质量、创新驱动、绿色节能等问题,进入智能升级,才能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希望通过这次论坛的相关研讨,为宣城打开面向全球开放的交流合作新窗口,树立宣城绿色制造‘新名片’,打造‘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新标杆’,走出一条独具宣城特色的发展先进制造业之路,为全国区域提供示范和借鉴。”宣酒集团董事长李健最后总结道。

论坛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组委会还进行了《绿色智造 宣城实践》宣城样本的预发布仪式,至此标志着宣城制造业发展即将步入新篇章。随着宣城样本的打造,也将为全国的制造业及城市发展贡献出珍贵的宣城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