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讀書論,「敬、靜、淡、遠」

古人讀書就是為了考取功名,但是真正能夠走上仕途的,比例極少。大多數人讀白了頭髮,也就是個秀才。在鄉鄰中擁有高人一等的地位和聲望,但是其中的哀傷難於人訴說。可是曾國藩的讀書求學仕途之路,特別的順利。本文找到了一篇曾國藩談讀書,養成敬、靜、淡、遠四字的日記,探討一下學霸的養成。

曾國藩的讀書論,“敬、靜、淡、遠”

曾國藩是這樣評價自己讀書的,一生愛書如命,可是沒有能夠留下作品,福澤後人,深感沮喪。他對讀書的追求就兩點:

一、第一當然是讀書的效果,實用主義才是讀書的真諦。《孟子·離婁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說讀書要深入進去,力求精深。 通過實踐體驗來獲得認知,要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古人讀書,絕非僅僅為了考試,一個人中了科舉,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為官的經驗和處理事務的能力,都要從讀書時代獲取。面對複雜的政治和民生環境,當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二、讀書要有情趣,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明·宋濂《故東吳先生吳公墓碣銘》:"遐邇學徒,爭奔走其門,先生隨其資器,孳孳訓迪,必使優柔厭飫而後已。"這才是學習的真正方法,從容求索,深入體味。把學習當成負擔和苦差事怎麼可能讀好書?

曾國藩的讀書論,“敬、靜、淡、遠”

曾國藩把讀書當成了最大的愛好。讀書對他來說是一種享受,成為學霸當然很容易,曾國藩因此還總結了四個字:敬、靜、淡、遠。

1、敬!有些古人很有意思,讀書 前要焚香禱告,彈琴前要沐浴焚香,喝茶都要有文化,講究茶道。在現代人看來,有些迂腐。其實,人家追求的就是這個情調。根子就是一個敬字,真真正正的把讀書當成神聖的事情,《禮記·表記》: " 君子莊敬日強。"要求讀書人,莊嚴持重,謹慎小心,追求日漸篤實堅強,謀求本身的自立自強。古人都是實用主義者!

2、靜!只有靜下心來才能不為外物所動,才能讀好書,做好事。做官的人一定要有超人的定力,蘇洵的《權書》中心術篇有這樣的論述: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說明古人面臨著殘酷的環境考驗,對定力的要求非常的高。

3、純!詩云:“維天之命,於穆不已!”蓋曰天之所以為天也。“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蓋曰文王之所以為文也,純亦不已。古人對純的追求到了極致,至善至美,讀書要純粹。

4、淡!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曾國藩的讀書論,“敬、靜、淡、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