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三秦兵团亮剑 攻坚执行壁垒

陕西:三秦兵团亮剑 攻坚执行壁垒

( 刘争远 邹海山)“基本解决执行难”战役打响之后,陕西省三级法院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围绕“破难题、补短板、建机制、提质效”工作思路,再交问题、再压任务、再明责任,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挂图作战,狠抓落实,定措施、拿方案、出大招,全力推动“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顺利进展。

精准大攻坚 发起歼灭战

向执行难全面宣战以来,“扶贫执行”“假日执行”“零点执行”等系列执行风暴席卷了整个三秦大地。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全省部署实施“清积”行动,聚焦骨头案、长期未结案件,加大清理力度。陕西高院对1552件1年以上长期未结案件集中进行交办督办,与省委政法委联合开展涉党政机关案件清理活动,重点督办中央政法委交办的37件涉党政机关案件,目前已办结15件。榆林、延安等地法院也先后建立公开集中约谈公职被执行人机制,敦促公职人员履行义务。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全省法院共执结各类案件28.03万件,执结标的额1272亿元。

2018年7月11日上午,随着陕西高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智一声令下,各中院分会场警灯闪烁、警笛长鸣,参战干警立即行动,开往执行现场,为期100天的全省法院“三秦飓风”百日执行大决战专项行动正式拉开序幕。此次专项活动,全力执行各类长期未结、涉民生、涉金融、涉党政机关及公职人员案件。李智表示,要强力推进“三秦飓风”百日执行大决战,主动加强与联动单位的沟通协调,强化信用惩戒和执行威慑,深入推进精准执行,不断扩大网络查控覆盖面,确保“被执行人财产到哪里,查控措施就跟踪到哪里”,为执行兑现创造条件。

据陕西高院党组成员、执行局长韩玉军介绍,此次“三秦飓风”执行专项行动,全省法院会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千方百计查人找物,依法严厉打击“老赖”,集中执结一批类案、依法终本一批案件、依法刑事追究一批被执行人、依法移送一批“执转破”案件、依法开展一批精准执行行动、依法救助一批特困群体,并发布一批失信名单和典型案例。

着眼大格局 聚合正能量

陕西高院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模式,积极与省公安厅会商,建立有效联动查控机制,同步推动全省10个中级法院、60多个基层法院与其对应的公安交警支队、大队会签联合执法工作细则,在全省公路区段使用交警缉查布控系统和路面查扣手段,协助法院扣押被执行人机动车辆,为查扣被执行人车辆筑起“天网”。截至2018年6月,被执行人车辆协助查扣工作在省内已实现全覆盖,总计布控被执行人车辆1743台,扣押到位车辆668台,扣押到位车辆价值1.48亿元,实际执结案件397件,多名当事人迫于威慑自动履行了义务。这是陕西法院积极作为、主动出击,紧紧依靠党委领导,构建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的重要举措。

“基本解决执行难”战役打响后,陕西省委、省人大、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和平对“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专门作出批示,省人大领导亲自调研指导执行工作,从领导、组织推动上予以支持。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办、省高院先后3次召开全省“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会议,协调省综治办将“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纳入全省综合治理年度考核内容。省高院与省纪委、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等联动部门制定多个打击拒执行为规范性文件。各种有效举措的推行,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政法委协调、法院主办、各部门配合的良好格局。

在此基础上,全省法院各种执行机制和举措频频发力。陕西法院全面实行“总对总”“点对点”网络查控被执行财产,与公安机关建立联合“缉查布控”和“交通路面查扣”机制;依托公安部门的技术手段,在咸阳、汉中、渭南法院试点“天眼”系统,精准查询被执行人位置信息和活动轨迹,有效破解了查人找物难题。全面实施被执行财产网络司法拍卖,在淘宝、京东等网站先后拍卖涉案财产2386件,成交额24亿余元,有效解决了财产处置难题。省高院协调省发改委等39家单位下发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办法》,协调省文明委下发通知,明确失信被执行人一律不得授予文明荣誉称号,在公共场所公布“黑名单”,推进相关单位系统嵌入、自动比对、实时惩戒,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有效解决了联合惩戒难题,促使6200余名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了义务。2016年以来,全省法院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8.12万例,限制高消费2.57万人,限制出境3773人,罚款897人,拘留10006人,判处拒执罪179人,形成了惩戒“老赖”的强大威慑力。

陕西法院不断强化执行触角,拓展和延伸执行联动机制效用。2018年7月12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杜豫苏带队,与陕西交警总队、部分新闻媒体单位赴上海市青浦区,协同上海交警总队就西安中院执行的上海远行供应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金广大道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巴土化工物流有限公司、何某江、李某林租赁合同纠纷执行案所涉及的45台扣押车辆举行交接仪式,这也是沪陕两地法院与交警部门之间首次开展跨区域执行联动协助布控扣押车辆。本次沪陕两地法院与交警部门之间开展跨区域执行联动协助布控扣押车辆数量之多、布控范围之广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次,为今后进一步深化执行联动机制、联合打击拒执行为提供了有益借鉴。

亮剑大决战 铸就大兵团

“‘基本解决执行难’是各级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头等大事,各级法院必须挂图作战,举全省法院全员之力,打赢这场战役!”李智的话掷地有声,显示了陕西高院党组的决心。高院党组以身作则,多次听取“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专题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主要领导坐镇指挥、班子成员分片包抓,三级法院院长层层签订责任书,自我负重、传导压力、夯实责任。省高院及各中院加强督查指导,对标“四个90%、一个80%”核心指标和第三方评估体系,制定督查方案,每月排名通报,逐项梳理问题,对案件多、问题多、信访多的法院,重点蹲点指导确保整改到位。各中基层法院举行工作点评会、执行擂台赛,找弱项、抓整改、促落实,向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发起总攻。

决胜大决战,必有敢打必胜的大兵团。陕西高院发掘潜力,整合力量,提升执行队伍战斗力。2018年,陕西全省执行干警增至1715人,占比16.24%;执行员额法官500人,占比12.56%。全面实施司法警察“编队管理、派驻使用”的双重管理机制,11个中级法院向执行局派驻司法警察,强化警力保障。实行立审执衔接,在立案阶段向被执行人告知执行风险,提示当事人申请保全;审判阶段,积极促进当事人达成调解,促使债务人主动履行义务;执行阶段,对符合破产条件的“僵尸企业”及时移交破产审查,进一步优化了执行案件流程。加强执行流程管理,建立全省执行案件流程管理系统,推动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实现全程留痕、节点管控、实时督办,形成了“三统一”执行工作体制。2018年1月至5月,陕西法院首次执行案件终本率位列全国第二,法定期限内结案率排名全国第六。

陕西法院创新办案模式,以员额法官为基础,率先在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法院探索试点繁简分流、分段执行,按照“1个执行法官+1个法官助理+3个书记员+1个法警”的“1+1+3+1”团队化执行模式,在该院执行局新组建6个执行实施团队。经过一年多的磨合运行,该机制展现出集约化、信息化、规范化的特点,实现了执行案件二次繁简分流,使全部案件进入快速反应、简易案件快执快结、普通案件精细办理的良性循环,形成了高效运转的工作新模式,执行团队的战斗力显著提升。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该院利用网络查控系统,提起查询2.5万余次,涉及案件10254件;控制财产案件9842件,涉案金额9.26亿元;办理执行保全案件652件,全部保全到位结案565件,标的到位率达85%;执结案件3310件,执行到位标的额4.38亿元。

服务大民生 提升满意度

“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提升办案质效,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是‘基本解决执行难’最核心、最本质问题。”陕西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谭爱华表示。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硬仗,必须始终坚持鲜明的效果导向,必须着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7年以来,安康市两级法院积极与扶贫部门联合开展“扶贫执行”专项行动,对扶贫执行案件实行快立案、快执行、快兑付,对抗拒执行的扶贫案件被执行人实行严厉打击,对于执行不能的扶贫案件实行司法救助。共执行扶贫案件258件,执结案款1251.19万元,对75名申请执行人实施司法救助102.47万元,让125名贫困当事人因案件执结而脱贫。2018年,陕西高院在全省推广安康两级法院首创的“扶贫执行”经验,将“精准执行”与“精准扶贫”有效对接,主动服务“脱贫攻坚”大局。

同时,陕西法院不断加大执行救助力度,改善执行案件特困群体的生产生活条件,依法保障其民生权益。2016年以来先后发放执行救助金1408.76万元,化解涉执信访案件1024件。2018年,陕西高院争取省财政拨付执行救助资金400万元,协调将中级、基层法院执行救助资金列入市级财政预算。商南县人民法院独具匠心,整合社会救助大资源,把人民法院司法救助纳入社会大救助框架,创建了“党委领导、法院主办、联合救助”的执行案件联动救助机制,使执行案件特困群体可以获得“一站式”救助服务。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商南法院争取商南县委政法委、民政局、慈善协会等相关部门对共186名特困申请执行人给予救助185.2万元。2018年上半年,该院又积极联系协调镇、村,将确属困难的18名当事人分别纳入低保、五保供养范围。

来源:2018年8月人民法院报第七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