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月領14元助學金到110億扶貧 許家印動情道出扶貧初衷

“沒有國家的恢復高考政策,我還在農村;沒有國家的14塊的助學金,我也讀不完大學;沒有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恆大也沒有今天,我們必須回報社會”,在恆大集團幫扶烏蒙山區扶貧幹部出征壯行大會上,許家印動情地道出了他不為人知的扶貧初心。

從月領14元助學金到110億扶貧 許家印動情道出扶貧初衷

視頻鏈接:https://v.qq.com/x/page/q0532wr68dc.html

一個吃過苦中苦的人,才會真正懂得飲水思源、心懷感恩。一家企業實現從小到大、從弱變強,致富思源、回報社會是每個企業應盡的責任。企業回報社會的方式有很多,而投身脫貧攻堅是當前最重要的方式。

恆大集團從2015年12月開始助力貴州省畢節市打贏脫貧攻堅戰,計劃無償投入110億幫扶畢節市1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1月9日,貴州省扶貧基金會收到恆大集團捐贈的20億扶貧資金,僅兩年已累計捐贈到位60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然而,回報社會不止於捐助,僅靠“捐贈”並不能打贏脫貧攻堅戰。精準扶貧的本質特徵,就是在巨大的人口群體中,找到最需要扶持的人。而這些人群的經濟社會特性又千差萬別,每個村落、每個家庭導致貧困的原因並不一樣,差異性的人口經濟社會結構,使單一扶貧措施無能為力。這要求企業深入群眾、深入每家每戶具體分析,制定因地制宜、因戶制宜、因人制宜、因產業和收入路徑制宜的措施。

從月領14元助學金到110億扶貧 許家印動情道出扶貧初衷

恆大扶貧隊員在走村入戶的路上

為此,恆大選拔了2108名優秀的領導幹部和扶貧隊員常駐畢節市扶貧前線,這是一項異常艱苦的任務,正如許家印在講話中所言:“烏蒙山區幾乎是山連山、山環山,沒有路、沒有水、沒有電,幾公里的山溝裡零零散散住著幾戶人家,出來一趟要五、六個小時”。這批來自五湖四海的恆大扶貧鐵軍,做到不怕苦、能奉獻、能打硬仗,每天踩著泥濘的山路,逐戶訪談,深入瞭解需求、困難,登記入冊進行分析研判,才有了後面的六大扶貧措施——產業扶貧、搬遷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創業扶貧和特困群體生活保障扶貧的順利落地,並創造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幫扶成績。

從月領14元助學金到110億扶貧 許家印動情道出扶貧初衷

蔬菜大棚喜獲豐收

目前我國脫貧任務,時間緊迫。恆大在幫扶畢節的過程中建立起長效持久的扶貧、脫貧機制,為企業參與脫貧攻堅探索出一條可複製、可推廣、可持續的新路子,未來必將有更多企業積極投身回報社會,匯聚力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老百姓早日過上好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