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课程(7):中、偏锋

这是这一套课程的第七课,内容是来楚生《然犀室印学心印》的第八节,关于中、偏锋。这是个书法上最繁琐,也是最基本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个不易说清楚的事情,手把手教容易,但是用文字描述清楚是个麻烦的事。上一节谈刀法的时候,把刀的中锋和侧锋略说了一下(并没有展开说),但并不细致,因为刀的中锋和侧锋实在与笔的中锋、侧锋不太一样,一个是点(毛笔尖),一个是线(刀锋),既然说刀法时已经提到过中锋刀与侧锋刀,何以又要单辟出一节来说中锋与偏锋呢,显然,这是硬生生多出来的一节,搁诗歌上叫“外一篇”。

原因只有一点:是因为这个问题十分重要

篆刻课程(7):中、偏锋

(蔡邕和他的书法)

提起中锋,我们需要了解一点书法知识,书法中有一个说法叫“力透纸背”,什么意思呢,就是用毛笔写出来的作品,在宣纸的背后,能够看到写字运笔时笔锋留下的墨线。形容写字、画画技巧精湛,力道十足。传说有个书法家,写字怎么也写不好,字的结构也掌握住了,每天也认真写,写得非常熟练了,但是总觉得自己写的字没有力量,软吧吧的,有一次,他在海边沙滩去玩,拿树枝在沙滩上写字,发现这次自己在沙滩上写出来的字遒劲有力,他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中锋”行笔的道理,从此成了一代杰出的大书法家。这个人物有说是张旭的,有说是颜真卿的,我们不用管这个人物是谁,只记得锥画沙这件事。为什么在沙子上写的字就好看呢,就有力度呢?因为笔锋(其实是树枝)深入沙土,就如笔尖透过纸面,所谓的“力透纸背”,这种力透纸背的效果如何转移到毛笔和纸上呢?

就是要用笔模拟树枝在沙土上写过的痕迹,树枝划过沙土,硬硬的树枝将接触到的沙土向两边挤开,树枝的尖端在这条线的正中央,其实这就是中锋最早的来源,大书法家蔡邕说“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就是让笔心运行的轨迹一直在点画的正中间。如图:

篆刻课程(7):中、偏锋

(毛笔中锋示意图)

论书有中锋、偏锋的区别,显然是这样的,中锋行笔是书法的基本概念,不学会中锋运笔,写一辈子字,也基本上就是“写字”,谈不上书法,会写字的人很多,但会书法的人少,就是这些相对专业的训练,书法家经历过,而一般人没有经历过。

1、毛笔的中锋与刻刀的中锋不是一回事

刻印也同,前人曾经说:写字宜用正笔中锋,但刻印又不尽同,锋能正而刀干不可正,干正而刀痕自细,不能成字,写毛笔字,用书锋是好的,写出来的线条是有力度的,有“劲”的,原因就如“锥画沙”,有力透纸背的功效。写毛笔字,如果写中锋笔,一般笔杆是垂直于纸面的,因为笔心与纸面接触的只是一点,一个笔尖。换过来,如果要保证刀的中锋,是不是也要保证刀杆垂直于石面呢?显然不是,因为如果平口刀笔杆垂直石面时,刀刃就变成一第线平躺在了石面上,除非大力下錾,是“不能成字”的,因为如果用力稍小,则刀痕很细,用力过大,不但中锋难以保证,而且容易越出线条,甚至漏刀伤手,结时事倍功半。所以,我们在上一节谈论刀的中锋与侧锋时,已经讨论清楚了这个问题,中锋行也与侧锋行刀,只关乎刀锋,而无关于刀杆。偶用一笔纯中锋的刀法,也可以刻出少量笔画,但显然不可能纯用中锋刻印。来楚生先生也有用中锋刻某些笔画的的印,如图:

篆刻课程(7):中、偏锋

(来楚生和他的聧斋印)

显然,中锋行也跟中锋行笔是两回事,不能混淆。

2、中锋行笔与中锋效果的区别

又说:古人作画,每苦中锋不易成画,有侧笔中锋的说法,刻印也如此,所以刀宜稍侧,以锋的一角着石,用锋的角,不用锋的刃,这两种说法,似乎有些矛盾,其实不难理解,所谓正笔果然可以成中锋,侧笔又未尝不可以成中锋,换句话说,就是所谓中锋、偏锋,并不在于笔的正侧,主要要看效果,不论书、画、篆刻,它所表达在纸上的迹象,是圆浑,还是平扁,有立体的感觉,还是平面的感觉,圆浑立体感,可说是中锋,平扁平面感是偏锋,如此理解,矛盾就可统一。

古代的人画画,每每苦于中锋不易成画,于是找到了侧笔写成中锋效果的办法,就是找到了用侧锋笔法写出中锋行笔的效果。刻印也是这样,刻印也是这样,用完全的纯中锋行刀不现实,所以,要把刀稍稍侧倒,以刀锋的一角着石,用锋的角,不用锋的刃,显然,这跟纯中锋的说法矛盾,但却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侧笔也可以写出中锋效果,换一句话说,就是所谓的中锋、偏锋,并不在于笔的正侧,而主要看效果。

篆刻跟书法一样,是调整线条形态的艺术,就是刻出中锋效果的线条(因为这种线条有力度,可以“力透纸背”),这种线条的特征就是笔锋在线条的中间,那么,不管是用中锋的刀法,还是用侧锋的刀法,目的是为了达到中锋线条的效果。

篆刻课程(7):中、偏锋

(最终达成中锋线的效果)

再引申一下说,不管是切刀、冲刀,不管是中锋刀还是侧锋刀,最终完成的是中锋线的效果最重要。

前面在谈线条上不是举过两根棒头的例子,一是方而棱角的,一是圆筒笔杆样的,两者所示的迹象,前者是方平的,后者是圆浑的,以中偏锋讲,前者可说是偏锋,后者是中锋。以上整整的一段文字主要针对白文印:偏锋用刀,也可以达成中锋的线条,因此,用刀并不拘于90度的垂直用刀主要看最终的效果,如吴让之、吴昌硕的印:

篆刻课程(7):中、偏锋

(吴让之的两方印)

篆刻课程(7):中、偏锋

(吴昌硕的两方印)

来楚生先生认为:刻印和写字一样,中锋是为了求得圆浑原实的线条,因此只要能求得圆浑厚实的线条,就可以说是达到了中锋奏刀的目的了。所以不必拘泯于刀干垂直于石面,而应强调纸上的印蜕效果。

说两句朱文印的,白文印是为了达到笔锋在笔画中间的效果,那么朱文印的线条要求正好反过来,就是把通过刀法调整,使得留下的朱文线条的效果,也是笔锋在线条中间的效果(要达到这种效果,需要很高的书法水准,这也是为什么要求篆刻学习者认真练习书法的原因,因为书法不好,就失去了篆刻的方向)。

(【篆刻课程】之7.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