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农庄如何吸引到女性顾客?

共享农庄如何吸引到女性顾客?

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赚——这句流行语虽然直白,但确是实践总结。

如今,赚孩子的钱已经成为休闲农庄的共识,比如亲子项目几乎成为行业标配。然而,或许大部分庄主都是男性的缘故,农庄对于女姓消费心理的研究和关注明显缺失。

事实上,早在2014年底,权威机构发布的亚洲女性网购调研报告就显示,“女权力量”正在快速崛起,其中,女姓对家庭休闲旅游的话语权占到84%。

更何况,即便是亲子消费,主导权不在孩子,而是家长。因此,不夸张地说,未来的休闲农庄,得“女人”者得天下。

如何从女性视角切入农庄建设,我们今天简单罗列几个小项,以求抛砖引玉。

1、做个“颜值控”

为什么现在鹿晗、李易峰、吴亦凡等小鲜肉广受关注?为什么美颜相机能够一夜风靡?

这背后,隐藏的一个趋势就是:颜值时代已经到来。虽然有年长者一再批评这些小鲜肉无内涵无演技,但在女粉丝看来,这么好看,还需要演技吗?还有女粉丝说:我就不是来看电影的,看看偶像就挺满足。

存在即是合理。对于农庄而言,想要俘获女客户的芳心,第一步就应该是做足颜值。

要做“颜值担当”,一方面是把在庄园内做足“色彩”,围绕着乡村文化,结合时尚元素,做出“最炫民族风”。

另一方面,最直接的,是在单点上创造能够吸引用户的颜值引爆点。

比如新西兰某农庄,一位工作人员非常帅气,几乎每位女游客的相机里都会有他的身影,甚至还有不少游客主动上去合影。到最后,庄主干脆把这位工作人员当成自己的“头牌”放到官网上推介。

试想一下,现在我们农庄的大门保安,多是农村中老年大叔,我们能否考虑换一个90后帅气小鲜肉当保安。然后围绕这个小鲜肉制造一些列话题,打造“最帅农庄保安”、“农庄吴亦凡”之类的引爆点呢?

2、向“脑残剧”学讲故事

现在农庄营销推广,特别是一些高端农产品推广,流行的做法是讲述一个情怀故事。尤其在“褚橙”火爆之后,这种故事的情节就变得极为雷同,比如多少岁老农,多么有匠人精神,种植出多么好的果子……

但是,这种故事对女性基本没有吸引力,也就谈不上杀伤力。女人们喜欢看什么故事?我们可以从热播电视剧中窥豹一斑。

《来自星星的你》、《何以笙箫默》、《花千骨》、《太子妃升职记》、《小时代》……,这些许多男人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的“脑残”电视剧电影,事实上依靠女姓粉丝的支撑,都取得了不多的收视和票房。

这些片子的统一特点,就是完全以女性视角切入。细看这些内容作品不难发现,很多女主角都是平凡普通的人,剧中的男性角色却满足了女性观众理想中男子所具备特点,他们拥有权力、出众的外表和才华,性情霸气却又不失温柔。这无疑满足了广大女性观众的心理预期,她们可以立即代入角色。

所以,农庄对外推广时,努力换做女性的视角,或者塑造好男人的完美形象,或者把女性对于食物、对于休闲、对于生活、对于子女的所有终极想象浓缩到一起,让“肤浅(感性)”的她们第一时间感叹:我要是女主角该多好。

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让细节说话

细节决定成败。很多庄主或许会不理解,我没有不重视女游客啊?但农庄的细节就能让这个反驳无立锥之地。

比如,不少庄主为了体现乡村的风格,故意用石子铺设道路。如此一来,味道确实出来了,也变得漂亮了。但问题是,你让习惯穿高跟鞋的女性怎么走?

比如,农庄为了凸显乡村风味,喜欢搞地锅鸡、地锅鱼,并且觉得越粗犷越有乡村味道。同时,搭配的饮料也多是白酒啤酒。结果呢,男人们大快朵颐尽显英雄豪迈,那女性呢?

再比如,一到节假日,农庄里人满为患。这时厕所的景象往往是,男厕空荡荡,女厕排长队。如此简单的一个问题,目前仍然很少有农庄花心思去解决。

看似都是极小的问题,但集腋成裘,十个细节浓缩到一个农庄里,就会让女性游客用脚给差评。

别忘了,女性是互联网时代,自媒体传播的重要力量。华谊兄弟王中磊就曾说:男性的天性是占有,而女性的天性是分享。

女性营销心理学,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学科。以上几点思考,只是抛砖引玉,以求引起庄主们足够关注。

除此之外,诸如如何利用女性的冲动消费设计场景、如何通过色彩增加成交率、如何解决女性的选择困难症等等话题,都值得去系统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