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論適用於植物嗎?有什麼案例分享嗎?

未來探索菌


現代分子生物學證實,進化論適應於動物、真菌、植物、細菌,可以說,進化論適應於一切有生命的群體,不僅適用於生物的宏觀方面,甚至作用於生物的基因層面。

最早出現的植物是4.2億年前的裸蕨,是由藻類進化而來的,是一種生活在沼澤地帶,只有根莖沒有葉子的植物,也是最早登上陸地的植物,裸蕨是所有陸生植物的祖先,裸蕨繁盛於泥盆紀,並進化出蕨類植物,在3.65億年前的泥盆紀末期滅絕。

裸蕨滅絕後,蕨類植物(最早出現於4.2億年前)開始蓬勃發展,繁盛於泥盆紀至石炭紀,約3.65億~3億年前,蕨類植物大多數是高大的喬木,形成了地球上第一次原始的森林,也是地球上重要的成煤期。

大約在3.65億年前,蕨類植物進化出裸子植物,如松柏類、蘇鐵類、科達樹和銀杏樹等植物,並在2.7億年前繁盛起來,成為植食性爬行動物和恐龍的食物,並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生物大滅絕事件後衰敗,現在只有松柏、蘇鐵和銀杏。

在1.45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第一棵會開花的植物,中華古果,也稱被子植物,是帶殼的種子植物,白堊紀之後,被子植物與鳥類和哺乳動物一起繁盛起來,並繁盛之今。

綜上所述,植物的演變也是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完全符合進化論思想。只是人們更多地關注動物的進化,尤其是人類的進化,而不太關注植物的進化,再說,相比動物而言,植物的進化要簡單得多。






賽翁



可以肯定地回答——進化論適用於植物——而且,適用於所有生物界。

達爾文進化論的提出,基於對植物、動物,包括像阿米巴蟲這樣的原生生物的全方位研究。

1832年,達爾文隨貝格爾號皇家軍艦遠洋考察五年。其間,他對所到之地的植物和動物,進行了詳細深入的蒐集、考察和研究,寫下了大量筆記。1837年回到英國後,他已確信自然界存在著“進化”規律。但他遲遲沒有發表自己的著作——而是繼續自己的研究——包括種植了大量植物,以觀察它們的變化情況。1844年,達爾文把自己的筆記擴充為提綱。又過了15年,1859年底,才出版了《物種起源》一書。

在這前後27年的時間裡,達爾文始終沒有停止過對“進化”這種自然現象的深入探究、反覆對比、蒐集資料、和其他學者討論——所以說,達爾文提出的進化理論,不是心血來潮,也不是倉促上陣,而是經過了反覆驗證,經過深思熟慮的科學研究成果。

他的《物種起源》,包括緒論和十五章節。每一部分中,都大量列舉了對各種植物的研究成果,和對動物的研究基本成正比。

達爾文對植物進化研究的一些細節。

達爾文認真研究了風信子、馬鈴薯、大理花等“家養”植物的發展變化,提出了“家養”植物變種的形狀辨別問題,以及追溯了它們的原始物種起源,總結了園藝家和種植者在改變植物物種性狀及改良的方法。

他也認真研究了自然狀態下的植物變異,例如懸鉤子屬、薔薇屬、山柳菊屬等等。他指出,在常見的251個植物物種中,大約有139個是原來的112個物種的變異。他還舉例說,僅夏櫟這種落葉喬木,就有28個變種;除去6個之外,其餘的22個都環繞在有梗櫟、無梗櫟、毛櫟這三個亞種的周圍。

他得出結論說,分佈廣的、分散大的和普通的物種(包括植物物種),變異最多;各地大屬的物種(仍然包括植物),比小屬的物種變異更頻繁。

達爾文考察了自然環境以及相互之間給予植物的“生存壓力”——他說,如果一棵植物每年結一千粒種子,平均只能有一粒種子可能存活;阿根廷東部引進了歐洲的刺葉薊和高薊,結果排擠掉了幾乎所有其他植物。

他還研究了植物繁衍和動物及昆蟲之間的關係。他在三英尺長二英尺寬的土地上為新生的357株土著雜草編了號,結果295株被蛞蝓(蜒蚰)和別的昆蟲吃掉了;他在自己的花園裡發現,三色堇、白三葉草都必須依靠土蜂授粉結子;一種外來的亮毛半邊蓮,因為昆蟲們都不“認識”它,也不光顧它,因此就始終不結子。

如此等等,達爾文還舉例了很多植物的例子——十分有趣,也極有道理,不認真看看《物種起源》這本原著,真是一大憾事。

達爾文的進化論說了什麼。

基於對動植物的海量觀察,達爾文得出了生物是進化的結論——

1、生物是可變的,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都是;而且生物的變異可以(至少是部分)遺傳給後代。

2、生物繁衍的後代數量多於可能生存下來的後代數量。

3、一般說來,生物的後代向著環境對其更有利的方向變異,就會生並繁衍下去。

4、這種通過變異實現的進化是逐漸的,不存在跳躍和間斷;所有生物都來自共同的祖先(分支進化),由此實現了物種的增殖(多樣性的起源)。

5、造成進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選擇”,以及由此形成的“生存競爭”,最終實現了“汰劣留良”。

所以,必須拋棄某些對“進化論”的誤解——比如植物的進化,絕不是所有植物一定要“進化”成動物;也不是所有小草都能長成大樹——

第一,不能把進化理解為是“從低到高”的“有目的”的進展——達爾文,以及後來的諸多科學家們,都明確反對這樣的“目的論”。

第二,不能把進化理解為是“由簡單到複雜”的進展——在達爾文和後來的科學家們揭示了眾多生物“由複雜到簡單”的進化例證。

第三,進化,只是指在自然選擇面前,由於生存競爭,導致了一些生物種群更加適應自然選擇的能力方面的增加——不適應的個體和種群,都被無情地淘汰了。

第四,這樣的進化,是由物種群體中的個體,通過遺傳基因的變異實現的——這已由遺傳學,特別是變異遺傳學所證實。

現在如何證明植物的進化。

第一,通過植物種類的增加可以證明。

大約38億年前,地球上產生了最早的生物——原核生物細菌,其中的藍藻類細菌是植物的最早祖先;這種局面大約延續了10億年;然後就產生了進化,產生了真核生物。接下來,真核生物獲得了各種共生體作為細胞器,比如形成植物必須的葉綠體,這種葉綠體來自氰細菌。

在27億年前的時候,產生了溝鞭藻、隱藻、黃藻、硅藻、褐藻、紅藻、綠藻、巨藻等藻類。巨藻長達100米。它們是細菌類和後生植物的中間體。

苔蘚,一般被認為是最古老的陸生植物。 再往後,植物種類迅速增加。1758年的時候,生物學家林奈,統計了9000多種動植物;現在已清晰描述的大約有180萬種,實際存在的植物大約有32萬種,不包括藻類、真菌類、原生類在內——這32萬種植物,都是由最初的苔蘚“進化”而來的。

第二,變異遺傳學可以清晰地描述植物的進化及相互關係。

如前述及,地球上最早的植物是苔蘚;然後在志留紀(4.4-4.1億年前)的地層中,發現了最早的微管植物;古生代(2.3億年前)最繁茂的植物是石松、蕨類和種子蕨;中生代(2.5億-6500萬年前)是裸子植物,尤其是蘇鐵和針葉樹;現在世界上佔統治地位的被子植物,起源於三疊紀(2.5-2億年前),繁榮於白堊紀(1.25億年前)。

在現在的32萬種植物中,已被清晰描述的有27萬種,劃分為83個目和380個科。通過形態法和分子法的結合,可以清楚地瞭解各個植物“目”之間的關係。

自白堊紀中期開始,有花植物發生了大規模的進化輻射,有意思的是,其與昆蟲的類似輻射進化同步——既是“花為媒”,也是“蟲為媒”。

第三,袁隆平院士團隊的雜交水稻研究,是最鮮活的植物進化的例證。

“國家水稻數據中心”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推廣面積前三的雜交組合品種“汕優63”、“汕優64”和“威優64”,都是三系雜交稻。這三個品種的親本,都來源於袁隆平團隊最早發現的“野敗”。 這個親本,被國內外雜交水稻公司廣泛應用於三系育種。

另據《科技日報》報道,袁隆平團隊研發的Y58S系列雜交水稻品種,已經連續三年每年推廣面積超過1000萬畝,Y兩優系列品種,截至目前累計推廣達2.5億畝以上。“袁隆平在1999年聯合發起設立的隆平高科,現也已成為了具世界競爭力的國際化種業公司。去年,已成功進入全球種業十強”。

雜交水稻不是轉基因,而是如本文前面說到的,達爾文所研究過的“家養”植物,在“園藝家”培育下的進化。 最後仍然建議,不妨讀一讀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其實,現在很多對進化理論的責難和疑惑,達爾文當年早已經想到了,在書中有很令人信服的解答。150多年過去了,科學迅猛發展,進化論也在不斷“進化”。如果還抱著“進化論不科學”或者“進化論是假說”的觀念不放,那就只能說太太太“out ”了。還是先看看書吧。


一老沈一


當然適用!植物也是按照親緣關係遠近分屬不同的科、屬、種,這當然以進化論為理論基礎的,大部分植物都是經過地理隔絕等條件在不同環境下經過自然選擇適者生存逐漸進化來的,科內甚至屬內的不同親緣植物很多還可以雜交產生可育後代,這是現代育種學的重要研究方向。


賴床大師


按照進化論的說法:凡是有遺傳基因的物質都適合進化論。動植物都是一樣的道理。可惜中外人民誰也沒發現正在進化過程的物種,所以進化論是不成立的。


50414176534\n


當然,進化論主要從動物界發展起來,同時適用於動物、植物和微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