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入学一刀切,限制积极放松难,别人家的孩子不着急

6岁入学一刀切政策,广受诟病久矣。

6岁入学一刀切政策,8月31日前出生的孩子可以入学读小学一年级,而9月1日后出生的孩子则不能入学读一年级。如此硬性政策规定,将许多孩子挡在了小学校门外,只能再读一年幼儿园,等于是7岁才能读小学一年级。

仅仅是一天之差,就不能入学读一年级。有专家辩称,入学太早,小孩心智发育不全,过早入学读一年级,反而对学生的成长不利。只是差这一天,有什么影响?专家的话,几乎就是一个笑话。

其实,人是存在个性差异的。同样年龄的孩子,进入小学学习,是否能够尽快适应,也各不同相。虽然一味地追求早入学,并不合理。但6岁入学一刀切的政策,显然不是考虑孩子入学能否适应的问题,仅仅是在为这个一刀切的蛮横政策背书而已。

6岁入学一刀切,限制积极放松难,别人家的孩子不着急

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前,小学的入学年龄,约定俗成的时间是7岁。不过,那个时候,小学的学制是5年。实施9年义务教育之后,小学的学制改为6年,入学时间普遍是6岁,并且写进了义务教育法中。《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可是,随着入学人口的不断增加,各地很快发现,小学难以容纳这么多学生,特别地城镇学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提速,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城镇小学更是难以承受不断增加的入学人口。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名词:大班额。一个班70来学生,变得越来越常见。小学大班额,严重违背教育规定,影响教学质量,受到公众的强烈批评。

为了应对入学人口的增加,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不是想办法增加学校的容量,而是对入学年龄进行强行限制,这就是6岁入学一刀切政策出台的背景。

6岁入学一刀切,限制积极放松难,别人家的孩子不着急

我们可以理解,对学校进行扩容,又要兴建校舍,又要增加教师,总之要增加教育投入。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增加基础教育中的教育投入,一向缺乏积极性。虽然,一直在文件中强调“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事实上,教育发展只是在官员心目中“略占地位”。勉强完成教育投入,只是上级规定的硬性任务,并且有三令五申的强调和差三隔五的检查,不得已罢了。

既然,地方政府对于教育投入心不甘情不愿,要想让地方政府对学校进行扩容,那就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能对学校进行扩容,那就要拿出办法来限制学生入学,对付百姓,对官员来说,那可是驾轻就熟的事,有的办法。于是,就出台了6岁入学一刀切政策。强行限制的手段,就是对不满6岁的学生,不予办理学籍。这学籍,可是长期跟随学生的,而且没有办法进行更改。不予办理学籍,就把不满6岁的学生,关在了小学大门之外。

6岁入学一刀切政策,尽管让不少家长苦恼不已,尽管民众怨声载道,但政策制定之后,还是得到了切实有效的执行,家长的苦恼,民众的怨言,那就懒得管了。

6岁入学一刀切,限制积极放松难,别人家的孩子不着急

只是,后来入学人口有所下降,加上民众对改革6岁入学一刀切政策的呼声实在很高,教育部给出了一个指导意见,对不满6岁的孩子入学,可以适当放松限制,如何实行,何时实行,让各地教育部门自行把握。

可是,从各地的情况来看,真正放松6岁入学限制的地方不多。大部分地方,还在固守6岁入学一刀切政策。

说到底,因不满6岁而被挡在小学门外的孩子,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有什么好着急的?

凡是对民众加以限制的政策,实施起来就很积极。凡是对民众予以方便的政策,实施起来就很消极。这确实是一个通病,也是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