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分析“讨好性人格”的思维模式

来访者接待多了,您会发现一个“共性”问题,我们的来访者很多是“讨好”模式的人,很多是在乎别人感受的人,在咨询一点点深入,我们总能看到我们“讨好”背后的不得已的“苦衷”,总能看到“讨好”已经成为习惯的自己根本无法逃出“讨好”的魔咒,甚至不自知自己的“讨好”模式的存在,很多来访者主诉自己没有幸福感,莫名奇妙的委屈,莫名其妙的躯体疼痛,“压抑”已经成了自己的真实代言人,自己也已经认同了“压抑”的自己才是真实的自己,表达真实那对自己来说简直是天大的灾难,所以,您会无数次的在黑夜里擦拭泪眼﹑无数次的问自己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在职场里如鱼得水般的与人相处?而自己天天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小心维护着,到头来,却换来无数次的伤害,自己错在哪里?

心理学家分析“讨好性人格”的思维模式

刚刚出生的我们,弱小而又无助,需要父母的保护和照顾,需要依附于父母而存在,但是家庭不一定完全以这个孩子为中心,有时父母沉迷于个人爱好,有时父母忙于事业工作,家庭中有多个兄弟姐妹,父母重男轻女或者重女轻男。无形中,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采取了讨好的方式,迎合父母的喜好和需求,让父母满意和开心,压抑自己真实的感受,通过委屈自己做个好孩子来得到父母的关注,当这种机制第一次有效之后,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人格面具——好孩子:乖,听话,懂事,察言观色,做父母喜欢和期望的事情,成为父母想要的那个好孩子。

讨好的孩子内在潜意识中是恐惧的,愤怒的,压抑的,委屈的,因为要讨好,我们压抑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却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因为每一个人都不会尊重一个跪在地上的人,认为这是你应该做的,你付出了却得不到相应的反馈和回报,所以讨好的孩子会伤心,蕴藏着巨大的愤怒和悲伤,一旦长期得不到尊重和认可,委屈和愤怒就会找个机会猛然而出,“我都这样了,为你付出这么多,你怎么还这样对我,不尊重我,不爱我!”一旦愤怒爆发后,恐惧就会油然而生,因为愤怒会使得依附的对方远离,而讨好的孩子的人格又没有建立,恐惧对方的抛弃和离开自己,恐惧占据上风,立马悔过,又变成讨好的孩子跪倒在对方面前,重复原来的模式。

心理学家分析“讨好性人格”的思维模式

讨好的模式是与自己和世界的隔离,对内在的自己是不尊重的,拼命的压抑自己,伪装自己,让自己的感受委屈,让自己的灵魂在悲泣,远离自己心灵的家园,灵魂的居所,长期漂泊在灵魂之外;同时因为讨好的模式又隔离了与他人和世界的关联,只是一个虚假的面具在与世界交流,依赖在别人之上,与世界也没有建立良好的联接,无力的微笑和顺从却没有得到过他人真正的尊重。这种模式导致内外皆空虚,一个人时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不会照顾自己,渴望他人来照顾自己,努力往外求,与他人相处时,无法真实的呈现和表达自己,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求,最后伤人伤己。

所以讨好的人在日常会出现许多的身心问题,因为长期的内在负面情绪的压抑,又无法表达真实,慢慢的由细小的问题累计成大病大灾。比如特别敏感,在乎他人的评价,渴望他人的夸奖和认同,喉咙容易出问题,偏头疼,胸闷,肩膀手臂酸麻,视力容易出问题,情绪低落,抑郁暴躁交替,容易患内脏,肿瘤和癌症类的疾病,特别是心脏痛,肠胃消化问题,乳腺癌,子宫癌,性方面容易手淫,早泄,性冷淡等问题。

如果您是“讨好”模式的人,请联系专业心理咨询师一点点陪伴,一点点清理自己过去的悲伤 看见真实,一点点接纳自己、感知自己,走出“讨好”,迎接“真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