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震驚車壇的災難 你聽說過幾個?

這些震驚車壇的災難 你聽說過幾個?

希望以後會越來越好吧,來吃個橘子先?

前段時間,又有多個著名汽車品牌發佈了旗下多款車型召回的通告,這些車輛的召回原因都是那個千夫所指的“安全保障者”——高田。第一起“高田致死案”已經過去了近10年,但受害者和被坑害的汽車廠商的數量仍呈上升趨勢。這是一場轟動世界汽車行業的災難,卻不是唯一一次轟動世界的醜聞事件。

保命安全氣囊還是致命霰彈槍?

高田死亡氣囊事件導致的後果是汽車界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災難,據統計,僅在美國就有超過三千多萬輛汽車裝有高田的問題氣囊,在世界市場受到波及的車型更是不計其數。而這些驚人的數字僅僅是這個事件的冰山一角。

這些震驚車壇的災難 你聽說過幾個?

高田的氣囊致死致事故始發於2009年,一名駕駛者被氣囊彈出的金屬碎片穿刺動脈致死,隨後因同樣事故在美國地區就造成了15起死亡事故和至少250起致傷事故。這些駕駛者萬萬沒想到自己躲開了致命的碰撞事故卻因安全氣囊的缺陷造成了嚴重傷害甚至丟掉了性命。目前已有30餘品牌在全世界範圍內召回了被波及的產品,而被召回車輛的數量仍在事件發生後近十年裡逐漸增加。

“眾"所周知的排放門

在2015年9月18日,美國環保署指控大眾汽車的部分柴油車安裝了專門應對尾氣排放的檢測軟件:當對車輛進行檢測時,這款軟件將幫助排放超標40多倍的車輛以“高環保標準”通過檢測。此事件涉及了大眾旗下包括奧迪、斯柯達在內的多個品牌,而根據美國《清潔空氣法》,每臺違規排放將被處以最高3.7萬美元的罰款,對於一個旗下熱銷車眾多的集團來說,罰款數額顯然是個天文數字。此外,針對大眾汽車引發的排放門事件,德國檢方也對大眾公司作出了10億歐元的罰款。

這些震驚車壇的災難 你聽說過幾個?

此外,排放門事件至今已經導致了多名高管下臺,甚至還有被逮捕的案例。而這場風波並不僅僅使得大眾自身受到了影響,還導致了整個柴油車市場受到了波及,這對“流行”柴油車的歐美市場來說,後果和惡劣影響都非常嚴重。

安吉星也來不及救你

在行駛過程中車輛突然熄火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為在那個時候方向盤會鎖死、制動效果會降低、同時車上的諸多被動安全裝置也不會因碰撞而觸發。

這些震驚車壇的災難 你聽說過幾個?

在2013年,通用汽車就因多款車型的點火開關會在行駛過程中突然關閉,而攤上過不小的麻煩。這一缺陷使得數百萬輛汽車受到了影響,因此命喪黃泉的人也數以百計。最終通用汽車不得不向司法部門支付了9億美元的罰款,而給受害者及其家屬支付的賠償金也高達5.945億美元。這件事使得通用這個美國汽車界龍頭老大的名譽受到了嚴重影響。

車到山前必有路,可惜豐田沒剎住

相比之前奧迪的“加速門”,豐田攤上的這起事件的始末則明瞭不少。在2000年,豐田為實施“打造21世紀成本競爭力”戰略,計劃將180個核心零部件的成本消減30%。此舉在為豐田節約了100億美元成本的同時,伴隨而來的則是世界市場鋪天蓋地的投訴。北美髮生的突然加速情況最多,豐田最初給出的解釋是由於地板墊位置不當極易觸發油門踏板,導致加速。

這些震驚車壇的災難 你聽說過幾個?

豐田在召回550萬輛車後,發現了另一個致命問題——油門踏板會因質量等原因自己卡住。為此,豐田向美國司法部支付了12億美元的鉅額罰款,並公開承認了在車輛安全問題上欺騙了消費者。而曾經在國內發生的“剎車門”事件也基本與當年豐田縮減成本脫不開關係。

被甩飛的輪胎

高速行駛中的車輛遇到爆胎的後果會非常嚴重,而在2000年,福特探險者及多款同平臺產品因爆胎造成嚴重事故。經相關部門調查後發現,凡士通(Firstone)供應的輪胎由於設計和質量問題在高速行駛時容易發生胎面分離的情況。

這些震驚車壇的災難 你聽說過幾個?

雖然福特立刻對裝配凡士通品牌的所有車型總計1440萬條輪胎進行了召回,但涉及該款輪胎的事故已經釀成近千起的傷亡悲劇,給兩個品牌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最終此事也使得福特和凡士通的CEO雙雙引咎辭職,這兩家“世界馳名品牌”也就此解除了今後所有的合作關係。

行賄門醜聞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在2010年調查指出,戴姆勒集團此前一直在賄賂世界各地的官員,以換得數值巨大的合同。調查報告指出,從1998-2008年的十年間,戴姆勒向近20個國家的官員賄賂了總共5600萬美元。最終以戴姆勒接受了1.85億美元的高額罰款來平息此事。

這些震驚車壇的災難 你聽說過幾個?

加速門事件

奧迪曾在1986年被知名新聞節目《60分鐘》曝光了奧迪5000車型在日常行駛中突然加速的案例,隨後因此事件導致消費者受傷或死亡的訴訟案件也與日俱增。由於事件的持續發酵,很快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關注,不過經調查後,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卻沒有發現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最後被官方解讀為:因奧迪5000車型的制動踏板距離設置太近,形狀也過於相似,容易發生誤踩情況,眾多突然加速事件系人為因素造成。

這些震驚車壇的災難 你聽說過幾個?

隨後,奧迪旗下的產品在全美地區的銷量一落千丈,這件事也迫使奧迪花了好多年時間才在美國市場恢復元氣。不過仔細推敲這件事的始末,會發現有很多蹊蹺的地方。但事情已過去多年,奧迪也在北美市場恢復了元氣,他們或許也不想再提這件令其遭受鉅額損失的風波了。

老總是毒梟?

約翰·德羅寧(John Delorean)曾任通用汽車的副總裁,在他手下誕生的經典車型不盡其數。他在1975年離開通用汽車後,創建了著名的Delorean德羅寧汽車公司,旗下DMC-12型跑車也曾風靡北美,不過這家公司卻在1982年遇到了不小的麻煩,並最終因種種原因在同年倒閉。約翰·德羅寧被美國聯邦調查局以涉嫌販賣毒品的罪名進行了逮捕,雖然他在後來被宣佈無罪釋放,卻也已名譽掃地。儘管當事老總聲稱公司的倒閉是一場政治性的陰謀,而並非經營不當,卻也無力迴天。

這些震驚車壇的災難 你聽說過幾個?

不論如何,老總與販毒混為一談或揹負陰謀論,但總歸不是光彩的事。或許你覺得一傢俬人汽車公司倒閉算不上什麼災難,但設想一下,如果特斯拉突然宣佈他們“不幹了”,這將是一件多麼轟動世界汽車行業的事,而對世界上的眾多粉絲來說,這又是一場怎樣的災難?

知名設計 致命設計

福特在1970年左右開始開拓小型車市場,Pinto則是一款為新興市場量身打造的車型。但原本被福特寄予厚望引領時尚潮流的Pinto卻給福特帶來了一場不小的麻煩。在這款車上市不久,福特陸續開始收到消費者的投訴,這些投訴的內容基本都寫著——Pinto遇到追尾事故後會起火。由於它在設計之初僅考慮了縮小尺寸的問題,設計師和工程師將油箱“隨意”安置在了後軸和後保險槓之間的位置,這樣的設計在追尾事故中就好像槍械的擊針磕上子彈一樣,讓Pinto的車內乘客坐上了一顆行駛的炸彈。

這些震驚車壇的災難 你聽說過幾個?

在1977年,一家知名媒體發表了針對Pinto諸多起火事件的報道,同時舉行了一場新聞發佈會,而這也引起了政府的關注。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責令福特對這些車輛進行召回。由於這款車型是當時的熱銷車,召回規模達到了驚人的140萬臺。另外,這件事還讓福特有史以來第一次面臨謀殺指控,不過最後以陪審團認定該公司無罪而告終。

你嚇唬誰?

Corvair曾是雪佛蘭旗下的一款經典的車型,它以美式流線型外觀和獨特的風冷六缸水平對置發動機征服了許多美國大男孩的心。但Corvair的大賣,在吸引消費者目光的同時,也引來了不小的麻煩。1965年,一名叫拉爾夫·納德的律師出版了《任何速度下都不會安全》(Unsafe at Any Speed),在書中他公開指責一些汽車廠商只為追求造車的成本控制、舒適性等方面,忽視汽車設計中眾多安全以及各類汙染問題,Corvair成為了被指名道姓批評的目標。他在書中指出,當時的Corvair後搖擺臂式懸架(一種非常老舊的懸架)極易造成轉向過度,而這款轎車還因為控制成本省去了前防傾杆,使得這款車成為了“馬路殺手”。

這些震驚車壇的災難 你聽說過幾個?

通用看到這個負面報道後,開始使用各種手段試圖封住納德的口,並在背後毀壞其個人名譽。這也激怒了這位律師兼政治家,他立刻以侵犯其隱私、恐嚇、誹謗等將通用汽車告上了法庭,並在很短的時間內勝訴。時任通用汽車總裁詹姆斯·羅奇為公司對納德的騷擾及恐嚇而公開致歉。後來,納德用勝訴獲得的42.5萬美元作為經費,推進了美國環境保護局的建立。

結束

汽車行業在工業中的地位極高,它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帶來巨大的影響。縱觀這些轟動世界的汽車行業醜聞,事主幾乎都是能被稱為業界泰斗的品牌,它們也都為汽車發展史做出過無可估量的貢獻。不過其中卻不乏一些手握權力卻被利益燻心的人或團體,這些著名汽車品牌的形象卻因為這些人的一己私利受到嚴重損害。雖然這些“災難”並不能作為我們評判一個品牌和它們的產品好壞的標準,但足以讓各大品牌以此為戒。因為不管是哪家品牌、集團手握大權的管理者,若一味追求利益而背離了消費者,不僅獲得不了那一點兒眼前利益,還會給自己的品牌形象和那些為努力創造優秀產品而付出汗水的先輩們蒙羞。對於未涉及這些糟心事的商業大亨們而言,這些“黑歷史”無疑是一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警鐘。

注:原文來自Motor1.com《10 Huge Scandals That Rocked The Automotive Industry》,作者:Chris Bruce。

文 | 陳宇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