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村随礼二百,全家人去吃,你怎么看?

唯一爱曼


呵呵,二百算什么?已经很多了好不好,我结婚的时候(8年前),一人送50元,全家人(五六个)来吃,多一点的,七八个,差不多一桌子了。

最让我和媳妇惊讶的时候,当时跟我们一桌子的,一家人,吃完后,还剩了很多菜,这一家人直接从衣兜里掏出塑料袋(提前准备工作做的好啊)、一只鸡、一碗粉蒸肉、一条鱼等,一直接打包带走,也不顾及桌子上的新郎和新娘的感受,我真是醉了,这一桌,起初不知道是一家人,最后打听得知,是我哥哥同事的一家人。


其实,送礼少,一家人来吃,在农村,比较普遍,提问提到的,可能是城市里送200元,真正在我们西南老家农村,也就100元,少的,还有送50元的,之后就是全家人来吃,根本就不够本钱。

在农村,这种情况也是被大家普遍认可,我们小时候,谁家办喜事,父母送人情(礼金,20多年前,差不多20元)后,我们兄弟姐妹们都会去吃,一个道理,现在农村还保留着这种传统,市里面少,省城或者大城市,这种情况基本没有。


一人送礼,全家来吃,其实,也是说明你在这个村子里人际关系好,大家比较认可你,才来给你“捧场”,对于那种人际关系不好的,即便请客了,发请帖了,也有一些人不去,更不可能去一家人了,一家人去,都是经过父母同意,也说明这一家人跟结婚办喜事这家人关系好。

而且,在我们老家,都是办流水席,相对来说,成本比较低,好多菜都是村子里自己种的,还有一些菜是寨子上村民送的。我觉得,一人送礼,全家人来吃,虽然看似结婚的人吃亏了,但人气会旺盛,冲喜,也挺好的,大家也不会太在乎是否赔本。


我结婚的时候,是在县城办的流水席,当时,一天下来,流水席达到了80多桌子,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一人送礼,全家来吃,包括我在县城工作的同学,他们送礼后,父母兄弟都过来吃,还有的,是自己的兄弟哥哥的朋友同事,送礼后,同事朋友父母们来吃。

应该说,大多数请客人,是不太在乎这一家人来吃的,不过,像我开头所说,在新郎和新娘子一张桌子上,那样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后,还拿出塑料袋,不顾及新郎新娘感受(新郎和新娘还在吃呢),就直接打包带走的,就有点夸张了。


乌鲁木齐那些事儿


在我们当地农村,亲戚朋友家办红白喜事,被邀请后前去随礼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无论拿礼金多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全家人都是要一块儿去的,这和礼金的数目无关。虽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礼金的数目也水涨船高,可一家几口人一块儿去赴宴的话,吃饭的成本就要远远高于礼金的数目。



针对这种现象,其实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全家都去赴宴的话这是对亲戚的一种尊重,俗话说有钱捧个钱场没钱捧个人场,无论哪家办事情,也不希望宴席上冷冷清清的吧。



我们当地的农村把随礼称之为往礼,意思就是指一来一往的意思,大家都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彼此之间也就不会在意什么了。

如果亲戚朋友之间凡事都已经钱衡量的话,之间的来往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农人圈


农村人吃宴席,讲究热闹的气氛,甚至是去的人越多越好。因此,对于农村随礼二百,全家人去吃,我是这么看的。

对于我们村里的人随礼也就二百元,这二百元送到主人家后,主人会给送礼的人几种回礼。主要包括一盒四十元钱的黄鹤楼香烟,一个礼袋中装着杯子、喜糖、毛巾等的回礼品。就这两项基本的回礼品,起码也要45元。

其次,农村人做宴席,讲究10人一桌,每桌至少16个菜,这16个菜中,包含4个冷盘,然后就是鱼肉之类的佳肴。而且,每桌上放两瓶80元左右的酒,一盒20元和一盒40元的香烟。据有人推算,在农村里摆宴席,一桌的花费起码得400元。400元给10个人分,没人就是40元。并且,农村摆宴席通常吃两餐,因此没人所吃的宴席钱就是80元。这80元的菜钱加上前面的回礼就是125元。故而,送了两百元的随礼钱,全家都去吃,那么主人就得倒贴了。

因此,有些觉得不好意思的农民伯伯,现在送了二百元的随礼后,只派家里的其中一人去吃,意思意思一下就行了。为了自己同时也为其它的农民,只派家里的一人去吃宴席是最好的选择了。


周记微农


对于农村随礼,各地有各地的风俗,随礼200全家人去吃在有些地方不足为奇,但在某些地方却成了“贪小便宜”直说,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说哪里好不好,因地而异吧!

首先,随礼200全家人去吃是一种正常现象,甚至不用随礼。在我们老家就这样,在家族内某家有红白喜事,族内的人是不用随礼的,也不准随礼,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而且全家人都必须到场吃,一个都不应该少。这是需要一种氛围,是一种习俗,不随礼也就不奇怪了。

第二,随礼200全家人去吃,是一种“贪小便宜”行为。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些人就是不能让自己吃亏,总想自己少出一点,多占别人便宜一点。人为自己出了钱就该把它挣回来,所以就有了出一点钱就全家人吃酒席的现象。主人家为了不影响酒席氛围,虽然不会说什么,但心里也不会舒服,只能闷头吃暗亏了。


三农新资讯


看到这个话题,首先我是心里发笑,没别的意思,就因为昨天刚刚吃席回来。

我的老家是江苏泰州农村的,在我们那里随礼是分彼此的。如果是很亲近的人,比如姐妹、兄弟、关系很铁的朋友之间,随礼就看个人的意愿。多的,上万,少则几百。这个很正常,主要还是看彼此的经济状况。一般随礼的姐妹两个以上的,大家都会私底下商量着来,大多数和睦的大家庭,会顾及到彼此,随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数目。

比较远点的亲戚,我们这里俗称:公亲。比如同姓本家,远房叔伯表兄弟这些,交往起来就以当地的大众随礼习惯来。

一般人家有事,喜事会由家里最活泼的那一位来记录下所有亲戚的随礼,我们这里记录不是为了公开,而是方便以后对方家有事情了,回礼。回礼多一点没关系,少了容易造成矛盾,当然多太多也不合适。

如果是白事,就不能随便记录了,得找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帮忙梳理来客的随礼。这里随礼的费用还不是大事,主要是丧事里涉及到风俗,我们这里俗称“孝礼”,我们这有“女头巾、男布帽”的风俗,而且随礼亲朋的直系家属多少人就得发放足数的“孝礼”,少发多发都是对亲戚的不敬,这在农村非常忌讳。

公亲随礼200元,全家来热闹。这在我们这里非常正常,而且我们还特别希望“全家总动员”,为什么呢,就一个“热闹”。特别是婚礼、老人大寿,这是喜中大喜,人越多显得主人更气派。就我认识的一圈人里,少有利用请客办席揽财的。随礼更像是一种象征,比如结婚,公亲的随礼分两部分,“人情”加“叫钱”,人情就是指公亲随礼,而“叫钱”则指新人对长辈的改口费用。具体数目都是惯例。

从热闹的角度去看待这种现象,估计你就能理解了。当然我说的是我们这里的风俗,目前我们这里还没有出现那种动不动就请客吃席收费创收的现象,而且我们这里在随礼问题上,大家都很一致,随的人按习俗,收的人也是按习俗。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家庭,今天收了,明天总要还的。

如果非要算成本,就200的随礼费用,在江苏农村来说,一家四口人来吃席,算是不亏不赚吧(农村一桌标准在800至1000,10~12人一桌,而且现在查酒驾挡掉了许多白酒。)。即使有朋友偶尔多带人过来,一般最多是小孩,如果是成年人,大多数会主动跟着随礼。所以想白吃的人不多,哈哈哈。

比如像我,如果喜事,还愿意凑个热闹,随老人一起出席,一般主人会主动给我联系。如果丧事,正常情况会送个花圈送上随礼,或者送葬的时候出席一下,一般不留下吃饭。家里长辈在,自由多点。




来自水泊不是梁山


首先在农村随礼关系一般的话也就是一百元的礼,关系近一点的亲戚才是两百元的大礼。一般亲戚的话都是200元以上,而关系近一点的邻居也都是200元的礼。所以说和城里人结婚的时候依靠酒席就能够发财的现象,其实农村人吃的是热闹。



一桌子10个人,在上礼的时候一般每个人发一包烟,生孩子的还会有鸡蛋,这样的话一桌费用就是150元。之后一桌酒席的价格一般都是600-800,价格随着家主定,大厨来控制份量。一般好一点的酒席就是800元,我们取中间值700元来算,再加上酒和饮料的价格,一桌的成本是900元,按照一桌子一人100元来算,那一桌子收1000元,等于家主赚100元,但别忘了,农村忙酒席提前一天准备,给亲邻管好烟酒,给大厨一些劳务费,这样的话主家是不赚钱的。



而那些带着200元全家来吃的现象,只能是亲戚关系,普通关系的话顶多带着孩子去吃饭。而农村人在红白喜事上讲究的是亲戚来的越多越好,这样的话自己就倍儿有面子。所以一般在前一天主家通知亲戚的时候都会央求带着全家人过来,这样的话主家就会非常的开心,认为自己的亲戚行动上到位了。



所以说亲戚来的越多越好,这里可不是占便宜的意思,大家不要被误导了。而农村的酒席讲究的是热闹,除了热闹就是热闹,根本不会考虑办酒席套着大家的份子钱。和城里人动辄一千两千的份子钱,农村人在这方面做得还是非常好的。而在酒席上,农村人能够好好坐在一起聊天,这可是平时所没有的热闹景象,看到这么多的老朋友在场,大家兴致起来了难免会喝高。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呢?


三农圈子


农村随礼200元,那真是太多了,我的老家就是现在随礼照样有很多随50元的,并且是全家都去吃一顿。

我的老家在山东省临沂市的一个农村,前几天我姑家弟弟结婚回老家上喜坟请客,也就是收收喜钱。去村里做喜宴的饭馆订了500元一桌的酒席,这个标准在我们村算是高标准了,有羊腿、肘子、扒鸡、大鱼等,去邀请走的近的,一个门里的去吃饭。
后来我姑说有好几个大娘随礼给50元喜钱的,我姑说说,当时他们孩子结婚我姑也是给50元份子钱,现在是照原样换的。

但是那个时候还是90年代,在那个年代的90元相当于现在200元左右的等价;并且现在吃完酒席每人还得给个红包,里面装有喜糖,喜烟,喜果子,几个人给几个,那些给50元来吃席的,光他们一家子人每人一个红包就已超过50元了。

这还都是好的,还有的去通知了喝喜酒都不去的,并且还在背后说城市里来的才一桌500元的标准,怎么也得弄个最贵标准,去喝顿酒吃不回来。我们农村有很多这样的,不管你以前给他们多少随礼,等你有事过去几十年了,他们还是会照样一分不多的还给你,并且还得一家人都去吃一顿,他们不会去想那个时候一桌酒席不值100块钱而现在最低都得300多元网上了。

有时候有人说农村人小气,像这样的事确实让人无力反驳,也许是人老了算不过这个账来。但我总结,这样的还是与思想保守,自私心太强有关系。


我的幸福小生活


农村随礼二百,全家人去吃,我看这就不错了,给你们说一说俺这边的风俗规矩,你们更受不了。


我是山东滕州的,我们这边,不论红白事,男方的同姓族人,只要不出五服,就是

“近门子”,就不用花一分钱,红事去喝喜酒,白事去喝豆腐汤。当然你也不能光带张嘴去,白吃白喝,你作为事主的近门子,要跟着帮忙干活,比如红事要接客陪客,白事更复杂,因为孝子光跪那哭,所以一些重活累活,全指望近门子上,比如挖墓坑,抬棺材,所以不花钱的大席也不是白吃的。


现在随着生活条件好了,谁家也都不差乎那两个钱,就是近门子,也跟着随礼了。其实,在俺这边,近门子不拿钱,或者亲戚家拿二百块钱来一家人,事主是不会生气的。


因为办红事人越多越热闹,说明事主家人缘好,有的人你倒贴他二百,他也推脱有事来不了,那就尴尬了。办白事,也是人越多越好,不光干活,对逝者也是一种尊重。


农村办场,都是流水席,不差乎几双筷子,再一个还是那句话,生活条件好了,即使主家不在乎,人们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吃大席了,上班族忙,学生不请假,所以一般不凑节假日的话,很少很少有一家人全出动去吃酒席的热闹场景了。


乡村大嫂


对于农村随礼二百还一百,全家去吃,这是礼上往来。其实本人就是农村人,觉得并没有什么可非意的。很多不是农村的人他们是不会理解的。认为农村人只是没有经济头脑,只有以穷人办傻事,越来越穷的的思维过日子。其实而不然,首先,农村人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大部分只有一个男孩如女孩,一个孩子结婚生孩子只有这两件大事,无论条件如何,谁也不想太寒酸丢人。这个叫入乡随俗。难道舌尖上的中国,农村人互礼吃饭就是错误浪费没有经济头脑吗?不要以不公正的心态,看农村人的不是。农村人穷没有去那里要饭或违法。即如有经济头脑者。每件事办的节俭一些,也不过省三五万元。那么有了三五万快也丢不起那人。女方也未必愿意和高兴,三五万无又能投资在那里?收益又如何呢?最后,是几方面都落得不是。何必呢?不如实际难知其理,高谈阔论者只头脑好用,日子真的过地不错吗?无事也不要闲聊农村人怎么了。们谁又为农村人办过什么事情。动嘴抬笔真的很高尚吗?清高者清自己,烦他人。





Luzhanxiao


对于农村随礼200元,全家人去吃,你怎么看?提出这个命题好似随礼少了,吃的人多了。其实农村随礼也就是近些年兴起的比数字,比钱。这也是没办法跟风,人家随了礼你不随好像是抠不尽人情。


记得我老家以前是,不讲随礼只讲你家来几个吃饭的。办事要的是气氛,没人哪来的气氛。假如都是钱到了,人没到你这事办的有意思吗?现在人把个办事给扭曲了,讲钱随的钱多才好。这不是办事是要钱,完全和原来的办事不同。我很喜欢原来老家的办事风俗,一大群人吃吃喝喝不考虑钱就是个尽兴,多了人情味少了铜臭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