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電子有靜止質量,那麼宇宙中有沒有可能存在著由純電子組成黑洞?

Hiro_TheHunter


說實話,我不知道這個問題想問什麼?但我必須要告訴的是:黑洞內部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誰也不知道,只知道它內部是一顆體積接近無限小、密度幾乎無限大的奇點。

至於所說的純電子組成的黑洞就更不可能了,因為僅僅是中子星的引力就將電子壓進原子核同質子一起變成中子了。

黑洞如何形成

其實黑洞的形成和大部分恆星末期演化過程相似,只不過對於可以形成黑洞的恆星質量有更大的要求。其實恆星的演化很是矛盾,在恆星最開始形成的過程中理論上它的內部

只存在氫元素,為了抵擋自身過大的引力不要自己坍縮,所以氫原子之間相互碰撞,發生聚變。在聚變的過程中就同時形成了氦元素,氦元素繼續參加核聚變生成鋰元素,就這樣不斷的反應,隨後鈹、硼、碳、氮直到鐵元素的生成,因為鐵元素的很穩定,因此它核聚變所釋放的能量小於所需能量。這時鐵元素就呆在了恆星內部,隨著鐵元素的不斷生成,導致核聚變產生的能量不足以與自身毅力相抗衡,於是恆星就開始了坍縮

像太陽這樣大的恆星坍縮後只能形成白矮星,質量有太陽8-20、30倍的恆星就可能演化為中子星,中子星這樣的天體引力就已經大到原子無法承受,電子被壓縮近原子核和質子一起變為中子,就更不用說質量更大的恆星可能演化的黑洞周圍會存在電子嗎?

人造“黑洞”

“人造黑洞”

正是因為黑洞這一天體的神秘,科學家們就一直想要去了解它們,甚至想能否讓黑洞為人類所用。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就提出了一種類似黑洞的效應,隨著粒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出現,越來越多的“人造黑洞”開始出現。為此科學界曾引起過軒然大波,有人認為這些人造“黑洞”的誕生會威脅到地球的安全。

2008年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誕生,科學家利用它將質子加速進行碰撞,發現這幾乎瞬間產生有瞬間消失的“微小黑洞”,我國於2009年也製造出了“電磁黑洞”這種黑洞同樣不會毀滅世界,但它可以幫助人們更好的吸收太陽能,比任何一種太陽能電池都要好。

科學家說粒子對撞機產生的黑洞根本不可能產生毀滅地球,因為它們吞噬一個質子都需要大約100小時的時間,要吞噬掉一毫克地球物質所用時間更是比宇宙的年齡還要長。

總之,不會存在題中所說的純電子黑洞,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多去閱讀下相關書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