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超好记
小行星撞击地球过去发生了多次,今后还会发生;最近的大规模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中生代的地球是没有四季变化的浅海环境,白垩纪末期小行星环的撞击导致地轴倾斜,形成季节变化。
小行星环撞击地球导致地台活化,形成环太平洋断裂带和特提斯构造域。在中国大陆有白垩纪小行星撞击形成的陨石坑中央锥。
1、白垩纪陨石坑中央锥——盖公山。
2、冲击石英——花岗岩。
3、碎裂屑锥。
4、熔融构造。
5、串珠状柯石英。
6、硬玉石英岩——陨坑玻璃。
7、白垩纪恐龙实体化石。
金童希瑞
题主问:小行星会撞击地球吗? 我要说的是,小行星肯定会撞击地球的。这只是时间的迟早问题。从统计上来讲,每隔1亿年就会有一颗直径为9.6千米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使地球发生剧烈的变化。尽管概率不大,但研究表明地球在历史上可能曾经发生过很大的变动。
大陨石撞击地球,导致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改变了地表形态,在地球表面形成陨石坑与环形山。月亮上的环形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都是陨石撞击形成的。地球上也发现一些陨石坑与环形l山。
二是陨石撞击导致地震。 据研究,一块直径为4km,以15km/s的速度陨落的陨石撞击地球,能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相当于一个6级地震, 甚至陨石在天空中爆炸也会引发地震。1984年2月26日晚上8时,一块巨大的限石在西伯利亚的楚雷姆河地区上空2~4km爆炸,曾在这一地区的8个地震观测站记录到地壳的震动。
三是陨石撞击地球,导致地表环境的灾变。研究表明,新生代至少发生过6次小天体撞击地球的事件,从人类诞生起的第四纪也发生过3次,每次都造成地球表层环境的恶化。许多科学家相信,恐龙时代的结束也许与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有关。
总之,太阳系小天体与大行星相撞事件确实存在,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可不能大意。不过 现代的人类科学技术完全有可能制止小天体撞击事件的发生。科学家通过天文观测,可以提前 几个月甚至一年,观测到来路不明、直径几百米以上的小天体的行踪,并能准确预报出它的运行 轨道;一旦发现它有与地球相撞的可能时,可在适当的时机向它发射导弹,改变它的运行轨道,使它远离地球而去。为了防止这种撞击事件的发生,先决的条件是天文观测,这就需要全球天文台的联手合作。
天马行文
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早在2006年就警告:只要在地球上,人类的生存就面临小行星撞击威胁,我们必须移民到其他恒星或河外星系的宜居行星上,以摆脱灭亡的命运。
地球有否遭受过小行星撞击呢?问问6500万年前的恐龙或者看看坑坑洼洼的月亮,都可以告诉我们肯定的答案。
霍金的担心并非多余,我们的太阳系中有许多除太阳和地球以外的其他天体。下图就是目前太阳系内侧的行星轨迹图,除了标明的水星、金星、火星和地球外,其余线条都是已知的近地小行星的轨迹,密密麻麻,在这样的环境下绕太阳运行。
因此,天文学家认为,近地小行星与地球相撞只是时间问题,而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许多更小的天体坠落地球大气层时会高温融化;而直径超过1公里的将数十万年撞击一次,大于6公里的将会毁灭地球。
来自NASA的数据,至2018年在太阳系内一共发现小行星约127万颗,获永久编号的约25万颗,获命名的有12712颗。据统计,可能会威胁地球的近地小行星有19500颗,直径大于4公里数百颗,直径大于1公里数千颗。一旦撞上地球,必然会改变地球的速度,或改变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我国紫金山天文台,是国际小行星预警网络的主要成员,旗下盱眙观测站2017年发现了三颗近地小行星,2017-BK3、MB3、BL3,其中BL3是有潜在威胁的。
目前已知的对地球威胁等级最大的小天体是阿波菲斯(Apophis)小行星,直径为394米。专家预测2029年4月13日将与地球擦肩而过。如果它以37万分之一的概率穿过地球上空的引力眼,那么它将被引力拖入绕地球轨道,并将于2036年再度进入地球大气层,可能坠入非洲某地。
不过,我们对此不必过分担忧。美国宇航局(NASA)的专家分析认为,阿波菲斯在2036年撞击地球的几率仅为25万分之一。
专家预测,小行星爆炸威力与其体积成正比,直径每增加10倍,爆炸威力增加1000倍。一般直径超过140米的小行星就能对地球造成巨大伤害。这使得国际社会共同开始重视近地小行星对人类生存的威胁。
好消息是,天文史上小行星与地球相撞概率非常低,而且我们太阳系中地球外围巨大的木星,由于它特殊的轨道位置让众多的小行星的轨道远离地球,成了我们天然的守卫者。
随着天文界对小行星运动规律的日益了解,未来完全可以用科学手段干预小行星的运动轨迹。进行事先防御是人类必须要做的功课。例如,科学家已经考虑,可以用核武器炸毁正冲向地球的小行星;或发射飞行器撞击改变其轨道;或用太空飞船施加机械力改变其方向等等。虽然都具有风险,但为了地球的安全,这样的风险值得而且必须要去承受。(一家之说,谬误见谅)
看松读画轩
小行星会撞击地球,那是必须的。因为,地球也是小行星撞击积累而成。不过,现在大家不需要为小行星靠近或撞击地球而感到恐慌。据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中心科研人员透露:我国空间科研人员,正在模拟如何捕获小行星,并将其带回地球。听起来,是不是很科幻啊。没错,科学就是这么拽。
根据我国空间科学的计划,将在2029年发射前后发射专属捕捉小行星的宇宙飞船,直接飞向一颗现在距离地球约9977万公里,直径约6米大的小行星。发射升空后,预计在2034年前后将这颗重达几百吨的小行星带回来。根据,望远镜所观察到的数据分析显示,这颗小行星含有大量贵金属:金、铜等。
以前大家看着小行星袭来的新闻,就害怕撞击地球,给我们生存带来威胁。现在好了,以后大家的金、钻石这一块,估计要白菜价了。不过,
据钱学森实验室透露:抓小行星的过程,具有很高的难度。其中,发现小行星的难度不大,如何准确抓住非常关键。为了实现这一项任务,科学家研制了一种网状结构的袋子套住小行星,当进入大气层时,通过隔热罩减缓速度,直到落入地表。汽航岛
小行星撞击地球在整个地球的历史长河中,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甚至撞击地球的事不乏其例。
2002年1月7日,除了几个知情的天文学家外,恐怕再没有人会觉得这天与往常有什么不同了。然而正是这天,一枚直径300米的小行星以11万公里/小时的速度与地球“擦肩而过”,确切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5点37分。小行星在地球门前掠过并非第一次,然而这次却令科学家们至今心有余悸,道理非常简单,尽管这枚小行星很久以来一直朝着地球的方向飞速运行,但直到2001年12月26日,即直到小行星驶向地球近地点前的12天,它才被美国国家威夷天文台的一台小型天文望远镜所发现。
如果这枚小行星真的驶向地球,那么人类只能坐以待毙,因为以现在的科学手段,科学家虽然能很快计算出它的运行轨道并预见到它所威胁的具体地区,但却没有能力在12天的时间里采取任何有效的预防措施。
2002年6月14日,一颗小行星从地球附近飞过,当时它与地球的距离比月亮还近,人类却没任何表示,3天后才反应过来。虽然这颗小行星只有足球场那么大,但如果它与地球相撞,足以将一座繁华都市夷为平地。天文学家们6月17日才发现这位“地球访客”,他们将这颗小行星命名为2002MN.据估计,它的直径大约在45米到109米之间,从地球旁边急驰而过时最近距离为12万公里,运行速度为每小时3.7万公里,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项目的科学家首先发现了这颗小行星。现在,这颗小行星已经飞到离地球几百万公里以外的地方了。
小行星是指太阳系形成时产生的碎石,它们围绕太阳运行,但轨迹从不固定。
在人类的记录中,只有一颗小行星比2002MN飞得离地球更近,那就是1994年的XMI,当年12月9日它离地球的最近距离只有10.5万公里。2002MN是一颗轻量级小行星,它围绕太阳飞行一周需要894.9天,一旦撞击地球,只会危及一定的地区,并不会对整个世界构成危害。英国国家空间中心近地目标信息中心公布的一份新闻稿称:“如果2002MN撞上地球,它带来的危害会跟1908年西伯利亚通古斯卡遇到的撞击差不多,当时2000平方公里的森林被铲平。”当年,袭击地球的巨石长60米,其威力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爆炸的600倍。
据科学家猜测,一旦2002MN撞击地球,很可能会在大气层发生爆炸,产生巨大的冲击波。
但是,地球遭遇小行星或者慧星撞击的可能性非常小,绝大多数宇宙访客都不会像2002MN那样与地球这样亲近。它的这一“亲近”着实让一些科学家震惊,所幸的是,它今后不会再飞得离地球这样近了。它下一次光顾地球会在2061年,但距离地球会比2002年6月14日时要远得多。天文学家们努力测绘大一点的小行星的飞行轨迹,它们的长度超过1公里,一旦撞击地球会完全改变世界的气候。
难道我们生活的地球真的是危机四伏吗?其实不然,为使研究人员、新闻媒体和广大公众能够准确掌握某星体对地球的实际威胁程度,避免让公众产生不必要的恐慌,1999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在意大利都灵制定并通过了小行星对地球威胁的险级标准,并将此标准命名为小行星险级都灵标准。小行星险级都灵标准共分11级,即从0级到10级险级程度逐级增加。都灵0级表示小行星不会撞击地球或表示小行星在接近地球时已经瓦解成绝对不会对地球造成任何威胁的碎片;都灵1级表示小行星的动态值得观察,升至7级则表示小行星对地球可能会造成一定威胁;而都灵8-10级则表示小行星肯定会对某地、某地区甚至整个地球造成灾难性的危害。根据国际天文联合会报告,截止目前,天文学家还没有观测到超过都灵1级的小行星,也没有发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对地球造成重大威胁的天体。至于刚刚光临过地球“近郊”的2001YB5,它下次再接近地球的时间是2052年,但与地球的距离将是2700万公里,即便在更远的未来,它撞上地球的可能也是微乎其微。从科学上分析,只有直径超过1公里的小行星才能对地球带来灾难性的毁灭。天文学家估计,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这类小行星大约超过1000个,但现在已知的只有300多个。
2013年一颗重达60万吨的陨石坠落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市,自2000年以来,陆续有重量超过2万吨的陨石坠落在印度尼西亚、太平洋南部和地中海等地区。
近日科学家又是发现了一颗小星球即将靠近地球,这颗被命名为"2018 DV1"的星球直径大约在6米到12米之间,也就和一辆公交车差不多大,速度为50公里每秒。科学家们预计它最靠近地球的时候距离地球只有10万公里,估计就在这几天,但是撞击的概率基本为零。像这样的小星球基本每年都会经过地球,而"2018 DV1"已经是今年的第11颗了,其中距离地球最近的为2月4日观测到的2018 CB,其距离地球最近只有6.5万公里,只是和地球打了个"招呼"就离开了!
针对小行星对地球的威胁,科学界已经有了许多设想,如向对地球具有威胁的小行星发射核弹,将小行星击碎。关于这种方法,有专家评论说,这种方法不难达到,但并不理想,因为每个小行星的物质构成不一,科学界尚无法知道核弹的力量是否足以使小行星粉碎成不会对地球造成任何威胁的直径不足10米的碎块,如果小行星不能被击成足够小的碎块,被击碎的直径为数百米的大型天体可能会变成众多直径为数十米的行星碎块,沿着原来的轨道像行星雨一样降到地球上,这样虽然减少了局部的撞击,但却会使撞击面增多。于是便有专家提出了改变小行星轨道的方法,让它偏离可能与地球相撞的轨道,如在小行星表面放置离子发动机,或借助太阳风,或向小行星周围发射核弹等等。但无论是发射核弹击碎小行星,还是使用各种方法让它改变运行轨道,前提条件都是要提早发现,发现得越早,成功的可能越大。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只要全世界对小行星研究给予足够的重视,人类就不会遭到和恐龙一样的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