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指揮的小提琴家不是好教育家

不會指揮的小提琴家不是好教育家

不會指揮的小提琴家不是好教育家

想必大家在欣賞音樂會時,都曾被在舞臺上「揮斥方遒」的指揮家們所感染吧。有時音樂還未入耳,指揮家一個手勢,大家就能提前感受到音樂的魅力了。

不會指揮的小提琴家不是好教育家

指揮家們就像是拿著魔杖的魔法師

不過他們的魔法是讓每個人都愛上音樂

但大家知道麼,指揮棒並不是和樂團同時出現的哦

在指揮棒出現以前,擔當指揮角色的音樂家(通常是第一小提琴手)會使用小提琴的琴弓來代替指揮棒

不會指揮的小提琴家不是好教育家

指揮棒始見於1594年,當時的指揮棒比較像一支打磨光滑的木製手杖,是修女謳歌時使用的。

而現在大家看到的指揮棒,大約在1820年出現,由德國作曲家、小提琴家及指揮家,路易斯·施波爾(Louis Spohr)引進使用。

不會指揮的小提琴家不是好教育家

在此之前,指揮家並不允許使用指揮棒演出。這位最先使用指揮棒指揮樂隊演出的音樂家,後來也被稱為現代指揮之父。

位閒不住的音樂家,他不僅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指揮棒的指揮之一,同樣在1820年左右,身為小提琴家的施波爾還發明出了腮托。小提琴的腮托使左手從完全承擔持琴的作用中解放出來,使左手在換把、揉弦、按弦更加自如,對後世小提琴家的演出,有莫大的幫助。

不會指揮的小提琴家不是好教育家

這位音樂家可不是隻有這些發明創造哦,他在音樂上的造詣也是相當之高的。

施波爾是德國小提琴學派的創始人,也是小提琴音樂史上的重要人物。作為指揮家,施波爾是瓦格納的最早擁護者之一,曾幾度指揮演出過他的數部歌劇。 除此之外呢,施波爾也是一位多產作曲家,其中小提琴協奏曲的數目極為驚人,其歌劇和清唱劇也曾經廣泛流行,他的室內樂目前也日漸引起關注。

不會指揮的小提琴家不是好教育家

說起來他的身份還真的是有一些複雜,不僅是小提琴家、指揮家,

做起音樂教育家來也不遜色於之前的兩個身份。

施波爾是一位偉大的音樂教育家,經他訓練出來的小提琴家、指揮家和作曲家,多達200名以上。

不會指揮的小提琴家不是好教育家

他不僅教育出了很多名家,作為德國小提琴學派的創始人,他更是在教學生涯中完善出了一套音樂教育體系。

不會指揮的小提琴家不是好教育家

學習音樂,都要通過節奏認知旋律認知,繼而進行系統的樂器學習,通過音樂學習者通過模仿、對和聲的認知以及練習,最終達到一個全面的學習效果。

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德國政府將路易斯‧施波爾的名冠以一支優秀的管弦樂團——

德國卡塞爾LOUIS SPOHR室內樂團,這也是德國政府少數批准以人名命名的管弦樂團。

不會指揮的小提琴家不是好教育家

德國卡塞爾市路易斯·施波爾管弦樂團於2006年在德國黑森州卡塞爾市政府成立,除了在德國,他們還受邀到歐洲一些著名音樂廳和音樂節進行演出,錄製了數張CD。

不會指揮的小提琴家不是好教育家

該團對音樂的積極參與,使樂團迅速贏得了一大批忠實觀眾,並自己設立獎學金,來獎勵那些年輕的有天賦的音樂家。作為世界最著名的卡塞爾文獻展(Kassel Documenta),2017年第14屆文獻展,樂團還作為城市的代表,為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演出。

不會指揮的小提琴家不是好教育家

該團的曲目涵蓋了幾乎所有古典音樂領域的音樂,從巴洛克時期到現代音樂,從重奏到全編制樂團曲目,全方位的為觀眾們展現一個樂團給大家帶來的古典清新感。

不會指揮的小提琴家不是好教育家

這隻優秀的德國樂團,現任指揮家崔鴻嘉,是一位中國人,更是一位至今唯一一個在西方國家級樂團擔任終身首席大管的中國人。在德國受過專業音樂教育的他,也一直秉承著在施波爾那裡繼承來的教育理念,在音樂的學與教的過程中,讓孩子喜歡音樂,快樂學習,在音樂學習中能夠積極創造,同時也能在一個音樂團隊中形成團隊意識。

不會指揮的小提琴家不是好教育家

不會指揮的小提琴家不是好教育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