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那些画里的乒乓

常常在老街道上偶遇旧货摊儿,在斑驳的瓷器、发黄的旧书、生锈的铜柜中,一眼看见这本1974年出版的连环画册《银球传友谊》,它就像时光穿梭机,带领着我们回到过去。


旧闻:那些画里的乒乓

旧闻:那些画里的乒乓

旧闻:那些画里的乒乓

旧闻:那些画里的乒乓

常常在老街道上偶遇旧货摊儿,在斑驳的瓷器、发黄的旧书、生锈的铜柜中,一眼看见这本1974年出版的连环画册《银球传友谊》,几乎没有犹豫,我买下了它。

《银球传友谊》,是一本1974年2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1/64开本,单行本,线装书,由上海印刷十一厂印刷共60万册,定价0.06元。

整整39年过去了,小册子的封面难免有些残破,上面还有些儿童用铅笔写画过的痕迹,但经过前任收藏者在册子边缘用心的黏贴,至少能保证60张书页的完整。如今,在网上某些拍卖老旧连环画的商家口中,已经将这本连环画的价格喊到100元,足足翻了千倍。

可对很多人来说,这本连环画的价值远非金钱可以衡量,它就像时光穿梭机,带领着我们回到那个辉煌而有激情的年代。

1971年4月,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4月4日,庄则栋和“搭错车”的美国运动员科恩的沟通受到媒体的广泛报导;4月6日,毛泽东主席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4月10日,美国乒乓球队抵达北京。小小乒乓球打开了隔绝了22年的中美交往的大门,在世界外交史上留下了“乒乓外交”的美誉。

在"歌如潮,花如海"的歌声里,小小银球转动了地球,翻开了新中国外交崭新的一页。

而仔细看看这本连环画的创作时间,正好是处于这个国内外政治环境较为轻松、体育外交备受关注的时期。

连环画的作者有两位,书上署名为:“编文|潘国祥、绘画|孙愚”。关于潘国祥的资料几乎已经寻找不到了,但是绘画者孙愚先生,却是在中国美术圈里鼎鼎有名。

孙愚先生于1937年出生在温州,自学美术,自1955年开始创作连环画,他创作的连环画作品数量很多,而且绘画风格独特鲜明。以线描,黑白的表现手法为多见。早在文革前期,他就小有名气,连环画长篇和外国题材的连环画作品都是他的拿手好戏,比如《神秘岛》、《基督山伯爵》、《银球传友谊》、《海底二万里》、《第一课》、《向往》以及他与李成勋先生共同创作的连环画《十五贯》等,当年都曾拨动过无数少年的心弦。

在这本《银球传友谊》中,潘先生的文字表达精炼到位,但引人入胜的看点是故事中还有故事,一波三折,出人意料;孙先生的黑白钢笔画画工精细,人物表情刻画到位,而打乒乓球的动作和比赛情景,也画的各位生动,并且体现出了当时中国选手特有的直板削球打法的风范。

故事的主旨,是关于中国少年小叙在北京参加国际乒乓球友谊赛的过程中,与来自非洲、南亚、拉丁美洲的三位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结下深厚友谊的故事。

中国少年小叙和非洲的达乌利姆,南亚的克敏和拉丁美洲的佛艾迪,是两对闯入了混双决赛的选手。四人赛前一起练球时,达乌利姆和克敏分别诉说了他们父母通过乒乓球运动寻求自由与民主,却受到殖民主义者种种迫害的经历,让人心生悲愤。

赛前的彼此交流,让双方在决赛中都发挥出了新的水平,打得难解难分。决胜局中的一个关键球,达乌利姆因为救球摔倒了,这时其他三个人都忘记了比赛,前来搀扶——运动员高尚的品质,引来了观众们的热烈掌声。比赛的胜负早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四位少年手挽着手,无论肤色和国籍,彼此成为了真正的朋友。

旧闻:那些画里的乒乓

旧闻:那些画里的乒乓

旧闻:那些画里的乒乓

旧闻:那些画里的乒乓

旧闻:那些画里的乒乓

艺术是时代缩影,它真实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特有的认识和追求,无独有偶,越来越多的艺术作品跟着时代的脉搏,活跃了起来。

1971年11月,北京举办了亚非乒乓球友好邀请赛,这是“文革”以来我国举办的第一次国际大赛,虽然参赛个国家仅来自亚洲和非洲,但开幕式上万名“革命群众”的激情还是让外宾和运动员们感受到战斗的友谊,从这届比赛开始,中断了5年的体育题材宣传画也再次被出版发行。

随后,“银球传友谊——欢迎六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乒坛盛开友谊花——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等等纪录片接踵而来;人们所传唱的歌曲除了样板戏,又多了“小小银球连四海,乒坛友谊花盛开”、“歌如潮,花如海,欢迎朋友四方来,银球万里传友谊,友谊花朵遍地开”这样抒情、明快的歌曲。

其中,有一副宣传画《银球传友谊 友谊遍全球》,也曾经是备受追捧的热点画作之一。它的作者是江西著名宣传画画家谌学诗。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谌学诗将宣传招贴画作为自己的唯一选择,“以保持精神引领的纯粹和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

在接受采访时,谌学诗先生曾坦言这是他的第一张宣传画。在第一版的画作,可以看见各种肤色的人物17人,除了主画面上的亚非拉三位女乒乓球运动员之外,还有浓烈的反帝内容,绘有红旗、武器,非洲运动员手中的球拍上写有“世界人民反帝团结万岁!”的中英文双语文字。

但随着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他又对画作进行了重新加工,删除了拉美运动员紧握的拳头,为非洲运动员换上了暖色的头巾,删掉了乒乓球拍上的“世界人民反帝团结万岁”的中英文字,同时将火药味浓烈的背景换成了蓝色地球上亚非拉人民在红旗的引导下载歌载舞喜相逢的场景,并正式出版发行。

两幅画一对比,正式出版的画面显得更加祥和,但背景显得过于松弛、单调。而未正式出版的作品越发显得内容丰富、鲜活生动,人物表情丰富,或祥和、或热烈、或激昂、或愤怒。他回忆道:“《银球传友谊 友谊遍全球》耗时两个月才得以创作完成,此画先后有初稿、二稿,再修改后定稿完成。期间曾与出版社的责编一同走访过省体委刚从北京参加完亚非乒乓球赛的代表队,征求他(她)们对《银球传友谊 友谊遍全球》的意见。二稿完成后,出版部门仍旧十分慎重,又送省文化厅文卫处审定,二张全开的原稿赢得了到会各部门同志的认同和支持。之后,稿件审定顺利进行,待二稿综合意见出来后,此稿即终审通过,几经磨难的全开处女画作终于诞生在春风化雨时。”

或许就是因为经历了那些曾经,中国人眼中的乒乓球才会至今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正所谓,一球一世界,一画一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