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歷史上的土特產——生漆

安康的十萬大山確是寶物遍地。

生漆是一種多性能、多用途的天然塗料,有“塗料之王”的美稱。中國漆產量居世界之首,安康又是中國漆的主要產地,嵐皋、平利、寧陝是全國產漆最多的縣。

安康歷史上的土特產——生漆

安康是巴蜀漆的主要產地。武王伐紂後,周天子規定巴蜀人納貢的貢品之一便是“丹漆”(《華陽國志・巴志》)。漢代安康漆已普遍用作傢俱塗料,在安康各縣先後發掘出漢代的漆案、漆樽、漆耳杯、漆盒、漆飾多件,便足能證明這一點唐代,安康漆已名聞遐邇。李時珍《本草綱目》載:“漆樹人多種之,……以金州者為佳,故世稱金漆。”《唐書地理志》《寰宇紀》、《蜀本草》皆有類似記載。“漆”前冠以地名“金”,且載入典籍,這說明安康在唐代產漆,且量大質優獨一無二。

安康歷史上的土特產——生漆

金漆主產地即今嵐皋,該縣有新老漆樹面積42萬畝,蓊蓊鬱鬱一片,覆蓋巴山脊嶺,成一片“漆海”。有大木、中木、小木3個類型14個品種,尤其是大本漆,是王冠上的明珠,乃國際市場三大名漆之一,其質較粗,色淡,味酸,但乾燥性強,可調合桐油、亞麻油配製成各種彩色漆,省漆又美觀,倍受青睞,直走俏國內和國際市場。1988年該縣收購生漆189噸,創建國後新紀錄。

安康歷史上的土特產——生漆

平利曾穩居“漆狀元”多年,60年代屈居嵐皋之下。該縣縣城西北約15公里處的牛王溝,有個叫饒遜安的漆商,以牛王溝的本地漆調合別種漆以提高“漆分”,創出名牌“牛王漆”,30年代稱雄國際市場。

全國漆有5個優良品種,安康佔其三。產量、質量一直領先。抗日戰爭以前,年產量曾達420噸,1973年後,全地區漆林達到70餘萬畝。1990年全地區產漆570噸,產量約佔全國五分之一,出口量約佔全國四分之一。

安康歷史上的土特產——生漆

漆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是多方面的。漆蠟可作蠟燭,用作日常生活、婚喪嫁娶、慶典祭祀的照明。蠟燭的文化含義是“同心同德”和“無私奉獻”,所謂“莫學燈籠千隻眼,要學蠟燭條心”,所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即今之現代酒吧歌舞廳夜總會,縱燈具配套成龍,仍要燃燭以渲染朦朧、神秘、寧靜的氣氛。在貧困山區,山民們處於萬般無奈時,木蠟還可代替植物油食用,混入部分植物油(香油、菜油、豆油等)仍可油炸煎炒,備席酬客。漆樹籽粉碎後可作豬飼料。漆樹是優質木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