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历史上的土特产——生漆

安康的十万大山确是宝物遍地。

生漆是一种多性能、多用途的天然涂料,有“涂料之王”的美称。中国漆产量居世界之首,安康又是中国漆的主要产地,岚皋、平利、宁陕是全国产漆最多的县。

安康历史上的土特产——生漆

安康是巴蜀漆的主要产地。武王伐纣后,周天子规定巴蜀人纳贡的贡品之一便是“丹漆”(《华阳国志・巴志》)。汉代安康漆已普遍用作家具涂料,在安康各县先后发掘出汉代的漆案、漆樽、漆耳杯、漆盒、漆饰多件,便足能证明这一点唐代,安康漆已名闻遐迩。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漆树人多种之,……以金州者为佳,故世称金漆。”《唐书地理志》《寰宇纪》、《蜀本草》皆有类似记载。“漆”前冠以地名“金”,且载入典籍,这说明安康在唐代产漆,且量大质优独一无二。

安康历史上的土特产——生漆

金漆主产地即今岚皋,该县有新老漆树面积42万亩,蓊蓊郁郁一片,覆盖巴山脊岭,成一片“漆海”。有大木、中木、小木3个类型14个品种,尤其是大本漆,是王冠上的明珠,乃国际市场三大名漆之一,其质较粗,色淡,味酸,但干燥性强,可调合桐油、亚麻油配制成各种彩色漆,省漆又美观,倍受青睐,直走俏国内和国际市场。1988年该县收购生漆189吨,创建国后新纪录。

安康历史上的土特产——生漆

平利曾稳居“漆状元”多年,60年代屈居岚皋之下。该县县城西北约15公里处的牛王沟,有个叫饶逊安的漆商,以牛王沟的本地漆调合别种漆以提高“漆分”,创出名牌“牛王漆”,30年代称雄国际市场。

全国漆有5个优良品种,安康占其三。产量、质量一直领先。抗日战争以前,年产量曾达420吨,1973年后,全地区漆林达到70余万亩。1990年全地区产漆570吨,产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出口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

安康历史上的土特产——生漆

漆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漆蜡可作蜡烛,用作日常生活、婚丧嫁娶、庆典祭祀的照明。蜡烛的文化含义是“同心同德”和“无私奉献”,所谓“莫学灯笼千只眼,要学蜡烛条心”,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今之现代酒吧歌舞厅夜总会,纵灯具配套成龙,仍要燃烛以渲染朦胧、神秘、宁静的气氛。在贫困山区,山民们处于万般无奈时,木蜡还可代替植物油食用,混入部分植物油(香油、菜油、豆油等)仍可油炸煎炒,备席酬客。漆树籽粉碎后可作猪饲料。漆树是优质木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