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備考:教育學高頻考點之《學記》

教師招聘備考:教育學高頻考點之《學記》

《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是中國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論著 ,它比捷克大教育家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早面世一千八九百年。它全文共20節,1229個字,其篇幅短小精悍,內容相當豐富、精闢、 深刻,從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學校制度、教育內容、教學原則、教學方法以至師生關係、教師問題等方面,做了比較系統而精闢的概括和理論上的闡述。是我國先秦時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的概括和總結。其中很多東西,不僅是教育史上的首創,而且經過兩千多年教育實踐的檢驗,即使放在現代教學理論的範疇中,也仍然閃爍著生命的火花。其成書年代大約為公元前四世紀至三世紀,據郭沫若先生考證,其作者可能是孟子的學生樂正克。

關於《學記》在招教考試中常常考到的是它的教學原則,《學記》中包含的教學原則有:

①教學相長②尊師重道③藏息相輔④豫時孫摩⑤啟發誘導⑥長善救失⑦循序漸進,關於這幾條原則我們可以用一句口訣來記憶“教師長時訓七夕”,“教”對應教學相長原則,“師”對應的是尊師重道原則,“長”對應的是長善救失原則,“時”對應的是豫時孫摩原則,“訓”對應的是循序漸進原則,“七”同音“啟”對應的是啟發誘導原則,“夕”同音“息”對應藏息相輔原則。

在教招考試中,《學記》中的教學原則一般考匹配,經常會給出一些古文讓考生選擇體現了《學記》中的哪一原則。我們對這些古文進行了整理,希望幫助同學們快速做題。

“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教學相長原則

“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尊師重道原則

“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藏息相輔原則

“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之孫”“相觀而善之謂摩”---豫時孫摩原則

“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君子之教,喻也”------啟發誘導原則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長善救失原則

“學不躐等”、“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不陵節而施”------循序漸進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