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和专业该怎么选?

知识和能力才是一个人永恒的财富。

-----Rainy

大学和专业该怎么选?

经常看到评论说xx大学xx专业当年很热门,现在却不热门,导致学生工作不好找。所以选大学和专业,对一个人影响深远。

选择方向比埋头努力更重要。人生的每一个选择,往往都有惊人的影响。高中选择文科还是理科,决定了能考什么样的学校,读什么专业。选的大学在什么地方,决定你遇到什么样的人,进入什么样的朋友朋友圈。选择风口上的新兴行业,能让你发展的更快、更顺利。

01如何选大学

对于大学,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211、985高校,第二,其他高校。社会对某个大学生的第一印象从何而来?大多是从毕业或就读学校,很少会有人追问专业知识,所以名气大的学校毕业生很占便宜。越好的学校,印象加分就越高。

大学和专业该怎么选?

最好是大城市的学校,平台真的不一样,其次尽量选择综合性的学校。名气大的学校里面的交换、宣讲会活动之类机会多,而且身边优秀的同学多。最后,所谓专业和专业排名啊,则在最后考虑。很多人基本上不知道自己感兴趣是什么,或者知道,但没有这个相对应的专业。而专业排名,跟老师的学术水平有关,和学习成绩一点关系都没有。

大学是进入和熟悉一个城市最小的成本。城市发展分化效应已经非常明显,最显著的就是北上广。比如说北京为什么好?大家都明白,北京很繁华,有苹果旗舰店,有很多购物广场等等。如果你是工作来到北上广,那高高的房价会让你感受到压力。大学里的宿舍费才两三千,性价比不要太高。

能够进入各类名企的大学生不一定是最强的,却是时间选择成本最小。什么是机会成本?就是你为一件事付出的选择代价。发达的城市不仅集中了教育资源,更加有政府资源。政府和大企业都倾向在发达城市举办活动。如果学生是外地的,可能会和毕业论文冲突,从而失去面试机会。你能想想从一名学生二三线来往一线城市面试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吗?时间是最大的成本。

总结:学校对学生最大的好处是能改变人的人生轨迹。经常会有学生当年没有机会上北大清华,选择了北邮。四年后再看,北邮的学生去向并不弱,甚至海外名校的比例也很高,这就是地域的优势。

所以省会211、985高校>非省会211,985省会非211、985高校

PS:如果某些公司或单位只认211或985学校,那要提前注意喽。

02 如何选专业

首先,与其说选专业,不如看成是选行业,即最希望孩子去工作的行业。中国目前的专业设置,没有那么前瞻的准备,与社会实际操作脱节也比较大,主要看学校与学科的活跃度,不过那是学校的科研实力,而不是学生的实力。学校专业文凭是进入某个行业的敲门砖。

比如想进银行业,就应该选经济专业。如果是工程专业先生,投银行简历的时候被刷掉的概率很大。所以定位好行业很重要。

大学和专业该怎么选?

其次,要考虑专业和国内行业发展的兼容性。比如历史学专业一直是冷门专业,就业形势很严峻。就业方向一般集中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考古、文物等政府机关单位。历史专业属于小众行业,除非是感兴趣,不然在就业上劣势比较大。比如城市规划专业听起来高大上,但是一般的企业需要吗?

所以不要被专业名称所诱惑。

如果是学医或者想当老师,恭喜你,先准备好读硕士。

建议:选择不宜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专业,也就是脑力劳动量大、需要创造力的专业。为什么建筑师行业工资高?它设计到数学、物理、计算机、法律等方方面面,电脑能计算出价格,却无法全面综合考虑,需要设计师去创造。又比如普通会计,随着信息系统的普及,可替代性越来越高。

03总结

建议1:父母可以帮子女留有退路,而不需要给他们指定人生道路。

有网友开玩笑说:选专业很简单-----

父母在国家电网,选电力

父母在移动联通上班,选通信

。。。。。。。。。。

看似玩笑的话语,却道出了中国社会的关系。一般来讲,单位对员工的子女肯定有所照顾,这是不可避免的。新一代年轻人,都有自己的主张、个性,他们也有更多的机会去发展创造。父母所需要的稳定,未必是他们需要的。所以家长可以鼓励学生选大学和专业,但不要他们强迫接受。

建议2:与其花精力纠结专业,不如培养子女良好的习惯。别问哪个学校的工科专业好,哪个学校的计算机。大学不在于学到多少知识,而是培养了何种能力。大学是学生快速成长平台,它的历史底蕴、学术排名,并不能保障学生顺利走完一生。好的学校平台和机会是为了让人更快成长,而不是获得更高的分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