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養老服務提升|浙江:「養老服務綜合體」 讓更多老人享受專業養老服務

关注养老服务提升|浙江:“养老服务综合体” 让更多老人享受专业养老服务

關注“漢中市社會救助”獲得更多幫助

关注养老服务提升|浙江:“养老服务综合体” 让更多老人享受专业养老服务

從簡單的一日三餐,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學、老有生活品質”,一個養老機構能實現怎樣的養老服務?杭州市江乾區松齡苑老人公寓院長曹政國沒想到,自己三年前接手老人公寓的大膽設想,如今已經輻射到整個街道。

关注养老服务提升|浙江:“养老服务综合体” 让更多老人享受专业养老服务关注养老服务提升|浙江:“养老服务综合体” 让更多老人享受专业养老服务

近日,浙江省印發《關於深化養老服務綜合改革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在推動浙江省養老服務業從“從無到有”邁入“從有到好”中,首次提出打造一批“養老服務綜合體”。

省民政廳社會福利與老年服務處處長陳建義告訴記者,去年浙江省共建成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2.36萬個,實現了城鄉社區覆蓋。但以往居家養老、機構養老各自獨立,居家養老缺乏專業服務。

在現有的資源下,如何將機構養老服務、居家養老服務、醫療服務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提升養老服務質量,讓更多老人享受專業養老服務?

关注养老服务提升|浙江:“养老服务综合体” 让更多老人享受专业养老服务

打開大門共享資源

社區的養老需求越來越大,這是曹政國近年來最大的感受。松齡苑老人公寓所在的凱旋街道現有60歲以上老人約1.8萬人,佔街道總人口的26%,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超過200人。松齡苑老人公寓與凱旋街道景湖社區僅一牆之隔,作為杭州市第一家公建民營的養老機構,自2002年設立以來,已有146張床位,30餘名工作人員,具備較好的食宿、護理、娛樂等條件。

自2015年接任松齡苑老人公寓院長,曹政國始終在想,作為嵌入社區的養老機構,除了滿足公寓老人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也應該服務更多社區內的老人,實現資源互通。

針對老年人急需的醫療服務,曹政國率先騰出自己的辦公室,同時整合閒置倉庫,在公寓沿街開闢出200多平方米的空間,內部與老人公寓僅隔一扇玻璃門。去年年初,浙江省醫療健康集團下屬的中醫特色診所入駐老人公寓,診所免費使用場地,除了為公寓老人無償提供常規檢查外,還定期上門為周邊社區的居家老人解讀體檢單、提供治療建議,同時搭建社區老人實時監測和智慧醫療平臺,老人配藥、轉診等都可在診所進行。

穿過連接診所和公寓的走廊,位於一樓的凱旋街道居家養老照料服務中心傳來老人陣陣笑聲,“這裡服務質量好!”家住水湘苑小區的華竹第老人行動不便,獨居時常常摔跤,自從僅有一街之隔的老人公寓提供日間照料服務後,每天早上,老人的兒女都會把他送來,晚上再接回家。

“讓居家老人同樣能享受機構多樣化、專業化的服務。”江乾區民政局老齡工作科負責人莫春霞說,考慮到松齡苑養老服務較成熟,2016年,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老人公寓承接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增設13張床位,可提供日間照料和術後修復等短期全託服務。如今在江乾區,養老機構服務資源進駐社區居家養老照料服務中心的嘗試已經在凱旋、採荷和筧橋街道三處開展。

多種方式促專業化

去年上半年,省民政廳考察團參觀了在德國明斯特市埃辛霍夫的長者中心,該中心的90名護士、護工同時為日間照料中心和老年健康公寓的老人提供服務,併為社區老人上門服務。養老機構、日間照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健康公寓、私人診所緊緊相鄰,實現了功能上的“五合一”。

“養老服務質量提升不僅僅在養老機構,也同樣適用於居家養老。”陳建義打了一個比方,居家養老服務要從做飯發展到餵飯,從洗衣發展到洗澡,“通過借鑑商業綜合體和國外養老服務經驗,按照機構養老社區化、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化思路打造,發揮養老機構的專業服務優勢開展居家養老服務。”

通過養老資源集約,創建街區養老服務綜合體也是江乾區著力推進的“原居安養”服務體系主要內容。莫春霞告訴記者,除了松齡苑依託老人公寓的“縱向”集約,採荷街道的特色惠老服務一條街“橫向”匯聚了省民政康復醫院、頤食坊、頤樂坊、頤養院等機構,形成緊貼社區的綜合養老服務街區。

“養老服務綜合體不在於體量大小,關鍵在於發揮專業優勢和實現資源共享。”陳建義說,今後一方面需要規劃引導,將多種養老功能有機組合;一方面要提供政策支持,充分調動養老機構為居家老人服務的積極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