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觀後感怎麼寫,附思維導圖!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怎麼寫,附思維導圖!

2018年《開學第一課》觀後感怎麼寫?

《開學第一課》來給同學們上課的有演員成龍、有紀實攝影師解海龍,有世界心算冠軍王桐晶、有C919的總設計師和試飛員,有21天無殼孵化小雞的實驗的參與者芮磊、還有中國科學院的院士薛其坤和王源……

孩子們在寫觀後感的時候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就選擇自己比較感興趣的來寫。觀後感,重點在感,能夠打動你的勢必是和你實際生活相關的一些經歷。要寫出,你看了這個人的故事,有什麼感受,你懂得了什麼,將來要怎麼做?

下面是我看了《開學第一課》之後的一點感受,跟大家分享一下:

《開學第一課》,是我非常喜歡的節目之一。

第一節課是“夢想”。

第一位做演講的是我非常喜歡的動作明星——成龍。

他今年居然已經64歲了,我是看他的電影長大的,當初看的時候,只是覺得很精彩、刺激。今年《開學第一課》他告訴我們:他是怎麼一步一步從龍套走到巨星的。期間,受過的傷不可計數,但是他都扛住了。成龍說,自己獲得的第一個機會是演“死屍”來的,導演誇他“死”得好的故事,在影片《七小福》中也見過類似的鏡頭,現在想來,原來那是一部紀實的電影。在做演員的這條路上,他走得很認真,很艱辛,當然結果也是豐碩的。如果我們有夢想,就要認認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才有機會走上更高的層次。

最後,成龍號召同學們參加2022年北京冬奧會吉祥物設計活動。我想,要不然我也去設計一個吧,說不定就被選上了呢?正這樣想著,何炅就跳了出來,跟撒貝寧一起PK畫畫。何炅畫了個太陽(勝勝),撒貝寧畫了塊黑炭。雖然他們畫得不太好,但是把畫的意義詮釋得很好。所以,家長們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想一想,做一做。

接下來,第二位做演講的是紀實攝影師解海龍。

剛開始的時候,主持人何炅還賣了關子,說在座的各位都看過他拍的照片,我帶著好奇心,想看看究竟是哪張照片。展示的第一張照片——揹著孩子教書的女老師,我沒見過;展示的第二張照片——過竹橋上學的孩子,我沒見過;展示的第三張照片——“大眼睛”蘇明娟,沒錯,就是這張,我見過,在語文書上、在大學攝影課上都見過……“大眼睛”、“小光頭”、“大鼻涕”都代表艱難時期,孩子對知識的渴望。想一想,我們能夠揹著嶄新的書包,在明亮的教室裡學習,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啊!在這裡,家長們就可以告訴孩子,自己小時候上學的情景怎麼樣,跟現在相比有多大的區別,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追夢的過程,是價值沉澱的過程。解海龍用鏡頭關注基礎教育的現狀,“我要上學”這系列的攝影作品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大眼睛”的精神卻將薪火相傳。茵苗教育要用微課充實基礎教育,我們希望能夠用自己的綿薄之力為社會做出貢獻,讓渴望學習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第二節課是“奮鬥”。

23歲的王桐晶一出場就為我們展示了不可思議的六位數障礙閃電心算,屏幕上15個6位數一閃而過,我還沒反應過來,她就得出正確答案了。她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原來,她是世界四五六屆珠心算的冠軍,6歲開始學珠心算,9歲進入國家隊,一直到18歲,別的小朋友在玩耍的時候,她在不間斷地訓練,功夫不負苦心人。

說到練習珠心算的意義,我覺得除了傳承傳統文化之外,最重要的是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以及腦力的開發。我想這也是不少爸爸媽媽送孩子去學珠心算最直接的需求,珠心算是一項挑戰自己的活動,不管人工智能如何發展,人類都不應該安於現狀,應該不斷尋求進步。

俞敏洪跟我們分享了他的三次高考,先是想考個大專,結果到了第三年的時候居然考上了北京大學。從一個農村娃到現在能夠一年出資1億資助貧困學生,這是一部多麼了不起的奮鬥史呀!只要方向對了,不斷地努力就是成功的保證。

第三節課是“探索”

你知道為什麼試飛飛行員的衣服是橙色的嗎?萬一飛機出事了,橙色便於搜救人員發現他們。相信大家聽到這句話時,或多或少都覺得有點悲涼。飛行員是多麼令人豔羨的職業呀,但是又是那麼危險。

你知道C919的誕生對中國來講意味著什麼嗎?C919的總設計師吳光輝告訴我們:大飛機的設計製造標誌著一個國家的工業技術水平和經濟實力,標誌著中國向航空工業強國邁進。

你知道把C919送上藍天曆經多少年?是多少人共同努力的成果嗎? 全國二十二個省、兩百多個單位,設計、製造、試飛,幾十萬人的成果。十年的時間,吳總設計師把頭髮都熬白了。

讓我不禁感嘆:科學家離我們那麼遠,又離我們那麼近,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越來越美好的生活。

第四節課是“創造力”

最後是一個腦洞大開的實驗——21天無殼孵化小雞實驗。實驗的主角也來到了節目現場,短短一個月,“小茶缸”已經變成“大茶壺”,讓我不禁感嘆生命的神奇。同樣的,我對這個實驗也好奇不已,親手操作是不可能的啦,但是可以通過一個“無殼蛋生雞”的小遊戲,感受無殼孵化小雞的神奇過程。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這個小遊戲,記錄下小雞的生長過程。

薛其坤院士和王源的演講也讓我們明白了青少年肩上的重擔,我們身上擔負著中華民族復興的職責。

最後,節目在一首悅耳的《少年中國說》中結束了,明年又會有哪些新的發明呢?真是令人期待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