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大学毕业时我们都迷茫

昨夜圈内好友发邀请给我回答问题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出路在哪里?感受颇多。我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十五年,见过很多的毕业生在毕业的时候在就业方向上充满了迷茫。究其原因就是从小到大我们都是在考试中度过,从小学到大学总共16年,每一个阶段的跨越都是从考试开始,学生们都习惯了这种方式。当大学毕业走上社会这个门槛一下子不需要通过考试来实现,我们的学生就适应不过来了,因此很多人选择了考公务员、考研究生这种方式来选择,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公务员,适合继续考研,之所以去考就是大家考我也考,反正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说不定我考上了呢?


为啥大学毕业时我们都迷茫

说实话现如今一个大学生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现在我们的大学属于一种开放性学习,学生在校的管理基本靠自己完成。经历了高中三年的紧箍咒后,进入大学仿佛就进了大观园。来自不同地域,有着不同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的年轻人走到一起,在一个相对宽松相对自由的环境里面学习和生活,在思想上,行为上都有很大的影响,特别对于家庭相对贫穷的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在高中时候大家都是在紧张的学习,老师在管理上也十分的严格,基本上没有太多的私人生活。大学就不一样了,丰富的校园活动,相对自由的生活环境,人与人的差距就体现出来了。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大肆购物逛街,可以配置高档电脑游戏娱乐,可以泡吧,可以买苹果手机,谈个女朋友都出手阔气,甚至是开豪车上学等等。这一切对于农村出身家庭条件差的孩子来说,在视觉上,心里上都是具大的冲击。于是就出现了几种情况:


1、自卑型:认为自己条件不好,不敢加入同学的圈子,每天过着自己的生活,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迷茫也好,快乐也好旁人无法知晓。往往在学生管理上这一部分学生是辅导员重点关注的

2、麻痹型:大学生活远离家长,网络世界丰富多彩,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在游戏中寻找自我的安慰。这一部分人群在高校中还比较的多。

3、奋进型:努力读书,课余时间做兼职、做家教、参加学生社团来提高自己。这一部分人未来的发展应该说是良性的。


当然这些不仅仅只针对农村的孩子,城市的孩子也大致相仿。物质生活的差异也就产生了很多的问题。例如校园贷的泛滥,其实就是这种差异引起的连锁反应。借款的学生大多数就是为了满足个人消费的需要。买苹果手机、名牌衣服化妆品等等。还有就是校园问题,自杀、打架等等。


为啥大学毕业时我们都迷茫

怎么去面对这些问题?个人观点:关键在于人的本身,学校也应该在管理上,教育上采取一定的措施。

首先:个人本身就应该树立一种良好的心态,讲实话工作这样久,我自己并不追求名牌,现在身上的衣服都是淘宝购买单价最贵不超500,我也没有用过苹果手机因为我自己并不觉得用这些东西就会高人一等。普通的衣服整理好了,一样能穿出品味。

其次:个人一定要有爱好和追求。追求专业知识是追求,追求兴趣爱好是追求。当你的这些特长和优势你得到了他人的认可,你就有了自信心。

第三:个人一定不能脱离社会,在校期间完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兼职和参加社团活动,这些活动能让你开阔视野。

第四: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和心里辅导课应该提前到大一,从入学的时候就为学生的未来做好指导。

以上为个人愚见,感慨而发,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为啥大学毕业时我们都迷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