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座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送你一座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送你一座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作者 张燕

走进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派壮丽的秦川人文景观!我漫步于宽敞的青石道上,欣赏着幽静宜人的村舍院落、古树林立的田园风光,不由得在心里唱起了童年的儿歌,是那样的熟悉和亲切,是那样的闲适和惬意。仿佛是游子从很远的异乡归来,投入到母亲的怀抱,说了声:“妈妈呀,好想您,我终于回到了你的身边了!”。说着,说着,我的眼睛湿润了。

送你一座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回想我小时候端过的泥巴碗,摇着妈妈用废纸为我裱糊、制作的卜郎鼓,在院子里跳呀蹦呀的。过年放鞭炮,元宵闹社火,端阳挂艾叶条,腊八吃杂豆粥……

但这些年,似乎忘却了这一切。

好久不见了,古老的关中民居!多年久违了,丰富的关中民俗!

送你一座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时下,不知每天有多少古庙、民宅被毁,换上了时兴的钢筋水泥森林;不知有多少幅壁画脱落,多少木雕被烧,换上了时髦的现代装饰。时代在前进,岂会有非议?可那么多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珍贵文化遗产的不断消失,总是让人心疼不忍的!

看了这里的一切,却让人欣慰。我不由得向这里的院主翘起了大拇指:好有远见和气魄的院主啊!

送你一座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关中,周、秦、汉、唐等朝代的建都之地。其历史悠久,方言古老,有着丰富的建筑景观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有着不老的传说故事和民俗艺术。而这一切,都贮存于终南山脚下的这座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赏读间,仿佛可以看见那一幅幅历史、民俗画卷,也似乎可以听见那沧桑历史前进的脚步声,还有和着时代脉搏节奏的现今社会发展的优美旋律。

送你一座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20多个错落有致的明、清深宅大院,石阶层层,辉煌灿烂;古典式的亭台楼阁,园林景色,惹人眼馋。那一簇簇鲜花青草,在春风中展枝摇曳;那被石刻玉柱包笼了的石砖平台,好似那威严耸立的拜月神坛。整个院落,厚重大气,豁亮敞宽。照壁屋脊,砖雕累累,气象万千。四处明光闪闪,色彩斑斓,映照着周边的青山;蓝天浮云,虫鸣鸟喧,一派天然乐园。那一座座敞开着的高大门楼,迎接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用指路图标引导着各路游客按序参观。一个个展室,就是一座座分门别类的珍藏博物馆;一件件珍品,都在诉说着历史的点点斑斑。

送你一座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那石柱群立的栓马桩,数以万计,玉树参天,图雕迥异,各有特点;那一通通石碑,线雕精细,字迹可见,保护完整,令人惊叹。

砖雕、玉雕、木雕、铁铸品、纺织品、陶瓷器、兵器、乐器、农具、炊具、食盒、灯具、烟具,分门别类,琳琅满目?,林林总总,可谓极物大全。既展现了古代艺术家们的聪颖智慧,又洋溢着广大劳动人民的非凡才干。有中国人的辩证思想和道德情操,有中国人的欣赏情趣和审美观点。仿佛用无声语言向世人宣告:只有中国人才那么想,才那么理解,才那么表现,才有这么多高超艺术品的精湛!

送你一座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千余幅名人字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是关中文教兴盛的见证,是中国文化符号与艺术相融合的生动实践。真乃龙飞蛇舞,恢弘壮观!

最引人入胜者,莫过于皮影、老腔的精彩演出了!一边是柔和细腻的皮影腔演示,一边则是粗犷豪放的老腔演唱。既有关中村姑的秀美风韵,又有关中大汉的彪悍刚强。都是地地道道的华县农民,说的满口关中土话,唱的满口秦地高腔,用硬弦、板胡、月琴伴奏,用鼓板、梆子、碰铃敲击,活脱脱地凸现了土得掉渣儿的关中风情。

送你一座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这里,是关中民居建筑的保护基地,是关中农村生活百科的长幅画卷,是关中历史发展的时空隧道,是秦地、秦声的充分展示和秦人个性的无限张扬。一块砖瓦,一幅石雕,一句土语,一声唱韵,都把我们中华儿女对民族民间文化的热爱之情,全都融进这500多亩地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里了!

送你一座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作为关中人,我为自己的家乡能有这样一座庞大的关中民俗博物院而骄傲和自豪!

此时耳旁,锣鼓声声,唱韵昂扬,响起了关中人高亢清亮的大秦古腔:

渭河滚滚浪花翻,

自古京都在长安。

终南山下风景美,

送你一座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