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

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

他是享譽海內外的傑出科學家,36歲便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被美國人稱為“在任何情況下都抵得上3-5個師的兵力”。他是我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孜孜追求以“兩彈一星”為重要標誌的新中國“強國夢”,堅信“外國人能造出來的,我們中國同樣能造得出來”。他就是錢學森。

改行投身航空業

1947年2月,剛滿36歲的錢學森因在空氣動力學、火箭飛行理論、數學等領域的優異才能,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當年,在麻省理工學院,每個系一般只有2-3名終身教授,而且是擔任副教授不少於3年時間的人。而錢學森只當了1年的副教授,並且是第一個走進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行列的中國人。

令人驚訝的是,錢學森在大學學的專業並不是航空工程,而是鐵道工程。1929年,錢學森考入上海交通大學鐵道工程專業。1934年夏,23歲的錢學森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報考清華大學公派美國留學,爭取到“航空門”唯一的一個名額,從此“改行”。

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

錢學森的“改行”不是偶然的。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已開始侵佔中國東北三省,1932年上海又爆發了“一二八”事變。日軍的狂轟濫炸讓錢學森痛心地意識到,沒有強大的航空工業,中國只能任人欺負。國難當頭,他毅然決定改變學習方向,投身航空工業。

在麻省理工學院,錢學森僅用一年時間就獲得航空工程碩士學位。1936年,他又轉入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在世界著名力學大師馮·卡門教授指導下,從事航空工程理論和應用力學的學習研究。他和馮·卡門共同創造的著名的“卡門-錢近似公式”,在航空科學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此時的錢學森,已成為世界公認的力學界和應用數學界的權威、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家。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使客居美國的錢學森心潮澎湃,他向夫人蔣英說:“祖國已經解放,我們該回去了。”

漫漫五年歸國路

然而,他的回國之路,卻是那樣的艱辛。

1950年8月,錢學森一家人準備離開美國。但是,美國國防部以莫須有的罪名通過海關扣留了他。美國當局深知錢學森的價值,當時的海軍部副部長金貝爾說“他太有價值了,在任何情況下都抵得上3-5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斃了他,也不要放他回共產黨中國”。美國政府先是取消錢學森參加機密研究的資格,然後以莫須有的罪名非法逮捕監禁他,最後竟然軟禁他。

5年歲月並沒有摧垮錢學森的錚錚鐵骨。一部30萬字的《工程控制論》在軟禁中問世,成為這個領域中奠基式的著作。他一方面繼續自己的科學研究,一方面尋找回國時機。1955年5月,他從海外華人報紙上看到一則關於中國慶祝“五一”勞動節的報道,其中有他家的世交陳叔通和毛主席一起在天安門城樓檢閱遊行隊伍的消息。同年6月,他避開盯梢,通過一張小香菸紙,寄託了懇請祖國助他還鄉的深情。這封信先傳到在比利時的蔣英的妹妹手中,再傳到在北京的陳叔通手中,最後傳到周恩來總理手中。8月1日,王炳南大使在日內瓦中美會談上出示錢學森的信,美方無奈只好允許錢學森離開。1955年10月8日,錢學森終於回到他魂牽夢繞的祖國。

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

開創兩彈一星偉業

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百廢待興,面對超級大國的核訛詐和核壟斷,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果斷作出發展“兩彈一星”的重大戰略決策。

在那個年代,我國物質技術基礎非常薄弱,人才極度匱乏,現代科學技術遠比歐美髮達國家落後,火箭、導彈在我國還是個新生事物,只有少數幾位留美、留蘇的科學家做過一些研究工作。錢學森作為世界公認的火箭、導彈技術專家,擔任了“兩彈一星”工程中導彈、衛星工程的主要技術負責人,勇敢地承擔起黨和人民賦予的重大責任。他堅信:“外國人能造,中國同樣能造!”他帶領初創時僅有175人的國防部五院一分院,攻破了數千個重大技術難關,參與組織指揮了諸多型號的導彈研製工作。1960年,在他具體領導下,我國研製成功了第一枚導彈。之後,他又親自主持我國“兩彈結合”的技術攻關和試驗工作,於1966年成功發射了我國第一枚導彈核武器。當“‘東風一號’精確命中目標”的報告傳來時,這位曾經在美國被無數次鮮花、笑臉、掌聲、地位、榮譽簇擁都沒掉眼淚的著名科學家,激動得淚水縱橫。1965年,他向中央提出研製發射人造衛星的時機已經成熟,並於1968年兼任空間技術研究院首任院長。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僅用10多年時間,我國國防尖端技術就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達到了世界上少數幾個發達國家所具備的實力和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