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西医的科学,回归中医的理性

学中医,实践第一

中医该怎么学?我就抱了一大堆的中医书来看,真的把一大堆中医典籍抱回去了。其中看了一个元朝的一个大夫,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这个元朝的大夫啊,就三招治病,特神。一招是让你发汗,一招是让你呕吐,一招是让你腹泻,叫涌、汗、泻。他开的方子全是这类的方子。比如说你中风啊,神经病啊,或者你得什么病啦,上来就这三招,还真就好了。这个,我估 计现在的医生不敢用。因为你回家一吐,你说,这本来的病还没治好呢,还吐了;本来的病还没好呢,又泻了。

认清西医的科学,回归中医的理性

现在的中医里头也有中药是专门让你吃下去吐出来的,涌药,具体叫什么名字我忘了。红糖姜茶其实就是发汗药。实际上中医的绝活还不光是针灸,不光是中草药,还有很多“歪门邪道”,但只要是有效就是正道!但是,敢操作吗?不敢操作。

我看到有很多的典籍可以学习。但是,我又体会到一个东西,这个典籍也是不太好学习的。还是得要有师傅,还是得有经验,不能光靠你看文字。因为这个文字描述的症状比较含糊,至少对我这个外行来说比较含糊:到底这是什么意思啊?到底剂量该用多少啊?这个病的关键症状是什么啊?这个情况下,我觉得有困难。看了一段之后,就放下了。

怎么办?我慢慢体会到,学中医,别急着看《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别急着看典籍,先跟着师傅学,先实践,甚至是先从给自己看病的医生那里学。

这段时间,自己也一直在接受中医治疗,看病,也想去学习一点东西出来。给我看病的中医,他过去是北京三元牛奶厂里的厂医。他初中毕业,算知识青年,分配到北郊农场当厂医。这北郊农场后来就是三元牛奶的农场。他是自学成才。看了多年病之后,就真成了医生了。他自己告诉我说,他开始看张仲景那个《伤寒论》看不懂,他就楞背,结果慢慢体会,慢慢地有感觉。他 善用一味药,这个药叫附子,很多人可能听说过。附子,现代中医药学规定,附子的用量在一剂药里面不能超过15克,它是有毒性的。可这个医生上来给我用的就是25还是30克,上来就是标 准剂量的一倍。然后每次复诊他就给我加20克,再复诊再加20克,一直给我加到一剂药里头200克附子。那这个附子起什么作用呢?起回阳救逆的作用。对于气血两虚的状况,附子就比较有效 ,对于虚寒的状况,附子比较有效。问题是,他不停地加附子,也让我觉得也很郁闷。你到底会不会用别的药啊?咱中医这么多药呢,怎么就只认这一味啊?但他的意思是说,附子的毒副作 用他已经通过配伍把它克制住了。我体会,这大剂量附子还真是对了我的路子了。他的本事,就是从实践中来。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学习,慢慢就成好中医了。

相反,现代中医学院都跟着西医学院的模式办,高度细分化,理论第一,实践为零。读了四年本科,没接触一个病人,也不会针炙按摩,开的中草药也不管用。到中医院没有病人敢找他,几年冷板凳座下来,只好改行干别的。

认清西医的科学,回归中医的理性

中草药里问题多

这里头我体会到什么东西?就是说,治病啊,有人是真是为病人好,有人是怕病人说闲话。怕病人说闲话,怕病人有顾虑的那些医生,他用药用的往往是比较安全的药,反正治不死,但也不见得治得好。他要真要为病人着想,他可能会用猛药。猛药有可能把人治死,但也有可能把人治好。实际上,所谓标准剂量这个东西,背后都有复杂的利益上的考虑。其实什么标准?治好病 就是标准。对单味药规定最高剂量,这本身就是西医的原子论思路!就是中医西化,搞死中医的路子!我们现在这个中药管理局恐怕只是一个以不出事为目标的管理局,而不是一个以医好病 为目的的管理局。所以,真要学习中医,就得甩开这些规定。

此外,现在中草药上来就十几味,甚至二十、三十几味,这好不好呀?真不一定。真起作用的,单方一味,用对了,问题就解决了。红糖姜茶,两味药,都是大剂量,对症了,一次就好。所以,动不动就配十几味药恐怕是庸医的标志。中草药有这么多味呢,其中每一味的特性我们有多少了解?有多少医生对他所用的药是知根知底?我怀疑有多少好医生。当然,我肯定不是啦, 但到底有多少好医生,我不知道。

认清西医的科学,回归中医的理性

只会开中草药,肯定不是好中医

好中医的确不容易。当中医,开中草药,医生感觉很爽。简单说吧,给你开的什么当归啦、附子啦、人参啦、枸杞子啦,填上数字30克、50克,他就完事了。开方子的医生看上去是很轻松的,这个活是比较干净的。如果是用什么按摩、推拿,整个用的是体力活,粗活。开方子的医生干的是细活,是文活,是漂亮活。但,是不是说只有开方子才能解决问题?我后来又从这个里头 去琢磨,发现原来中医有十八般武艺呢。如果一个医生上来只会耍大刀,不会耍长矛,他恐怕就不是一个好中医。

作为一个中医,他就应该是尽量少用中草药。上来恐怕是先用针炙,银针扎进去,或者推拿、按摩。毛主席时代有一个绝活,就是针刺麻醉。产妇生孩子的时候,用很长的银针,针刺麻醉。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这个纪录片啊。我是有机会看过这个纪录片。那个产妇的头脑是清醒的,在跟医生说话。在生孩子的过程中,两根银针啊,大概六尺多长的针,贴着肚皮针刺。她就没 感觉了,她就不疼了。

针炙是个绝活,很多疾病都可以解决。如果用针比较难学的话,还有一个办法比较好学,就是灸。艾灸,是更好学一点。我这段时间,按着聂晓萍老师的教导,在用艾灸,灸肚子,让它温暖起来,让它不寒,我感觉确实是比较有效。灸,特别好的是什么呢,你根本不需要知道穴位在什么地方,大概就行。针你总得扎准吧,灸就不需要那么准,反正就是一大排。我想起我小时候 钓鱼钓虾,用排钓,总有一个钩是有虾上钩的。你只有一个钩的话,你就得很精准啊,虾在什么地方你得找准位置放下去啊。排钓,你管他虾在什么地方,总有一个上钩的吧,拎起来就有了 !灸,大概就是有这么一个好处。我可能是把炙给庸俗化了,把中医给糟蹋了。但反正就是便宜嘛,比其他看病方式便宜,比你去西医院、中医院要便宜得多,便宜得一塌糊涂。很多病灸下 来,我算过,一天一块两毛钱,基本上有个十天半个月也就够了。你就按30天算,一天一块两毛钱,36块钱治好你的病。你说便宜吧!还不需要怎么学,是个人都能会。我就发现原来中医有 这么一套方便有效的东西。以前真不知道。学这么多,长这么大,白活了。

认清西医的科学,回归中医的理性

业余学中医更好

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意义上说,一要有动力,二要敢于实践,完全可以入门。入门之后,先治自己的病,再治周围人的病。然后,慢慢地,你就成为当地的一位名医了。也许是业余的,也许没有行医执照,但是能解决问题。

当然,这个话说起来好像有点玄乎啊,我觉得真有可能是。

今天上午来了一位朋友。这个朋友是十多年以前认识的,也很长时候不见了。她去了古巴,也去了北朝鲜。她发现古巴的医疗系统很好。我说,是不是类似于我们赤脚医生的系统啊?他说,有相似也有不同。好在什么地方呢?古巴一个社区,每100到120户居民,配一个社区医生。这个社区医生就是专门为这100到120户人家服务的,走街串巷。他的任务,不是治大病,而是治小 病。因为这个医疗制度的设计,古巴的人均寿命和营养状况是跟美国可以相比的,在整个拉丁美洲地区是特别突出的。

我一想,是呀,100到120户人家,如果真的都懂一些医疗常识的话,如果都把病解决在没有严重化的状态的话,那就是功德无量。古巴建了这么好的一个医疗系统,花了多少钱呢?古巴人均医疗经费是美国的5%。他们就是用了这么一丁点钱,就建立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医疗系统。

美国的这个医疗系统非常庞大。其医疗经费占GDP的比例是14%。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4%是用来治疗的。我对这个数字印象很深。因为美国还有一个14%,就是美国的律师费用、司法费用,占 到美国GDP的14%。这两个14%基本上就是顽症,费用越来越高。美国人特喜欢打官司,就像美国人特喜欢用摧毁你免疫能力的方法来给你治疗。结果,司法费用和医疗费用就不停地上升。这两个系统基本上把美国搞垮了!为什么美国现在国债越来越沉重?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两个费用太高。美国的竞争力为什么下降?不是因为美元定价高,人民币定价低,而是因为司法和医疗 费用高!

我猜测,古巴的社区医生是西医。如果古巴的社区医生是中医,费用会更低。如果古巴的卫生部长懂得中医的十八般武艺,能够在全民中普及这十八般武艺,古巴的医疗经费甚至可能接近于零。

中医是整体医学,一旦医生专业化、收费化,很可能反而当不了好医生。好中医就应该是业余的。如果说我们能够首先自己健康的,再让周围朋友健康的,我们就是个业余中医。

我进一步体会,我刚才讲的这套东西,我认为是极其简单的东西。为什么类似的家庭中医保健普及班别的地方没开呢?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因为我说的这一套会把很多医生的饭碗抢掉!真要业余中医能把病治好了,那专业医生咋办?真得去喝西北风呀!别说西医得喝西北风,很多专业中医也得喝西北风!因为你自己成医生啦,那他自己是不是得喝西北风呀。所以,只解决 你的问题,不告诉你方法,这是为什么简单方便的中医不能普及的原因。这是因为医生的自身利益在起作用!

那为什么这里行?因为这里有一位为人民服务的大夫,就是聂大夫。她愿意毫无保留地把她那一套本领教给大家,普及家庭中医保健。她的目标就是,知道的人越多越好,健康的人越多越好。我觉得,这还真是回到了毛主席时代那种为人民服务,而且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状态了。

认清西医的科学,回归中医的理性

故作神秘会害了中医

中医为什么过去也不普及?因为中医医生故作神秘!

我们今天实际上很多事情都是在故作神秘。我体会过呢,比如说我到北医三院去,找糖尿病科,因为我父亲得糖尿病啊。去了之后,他说你要先验血糖指标,空腹怎么样,饭后怎么样,验这个,验那个。验完之后,他说你看这个,你打胰岛素吧。我父亲就觉得这个医生很神奇啊,我的病他咋知道啊?他怎么能给我诊断啊?

但你要换位思考,站在医生的角度,他天天在对无数不同的人,说一套相同的话。是吧,做个西医实际上很简单的。标准化,可重复啊。在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的医生们啊,很容易故做神秘。美国有个医生协会,干脆系统地故做神秘。怎么叫系统地故做神秘呢?就是无限制的延长学医的时间。学医,我们中医班这是六天,你就可以治病了。他那里八年,你慢慢学吧。取得营业 资格?再给你设几道坎!使医生的供应量人为的缩减,缩减医生的供应量,这样就可以保持医生较高的工资嘛。对吧?这就把西医神秘化了。

如果说我们有这样一套思路,就是透明化、公开化、方便化、有效化,那就可以破除中医、西医的利益障碍,使治病的常识普及化、大众化。灵不灵?你自己试!不要怕有人说这是伪科学。伪科学把我治好了,我就认这伪科学。你这真科学把我治死了,我就恨你这真科学。就是这个逻辑!

认清西医的科学,回归中医的理性

中医,经得起历史检验

还要感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说法。我始终对这个说法是表示赞同的。哪怕是在很多左派批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我也是为此辩护的。这里的要害是什么样的实践。长时间、大范围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是短时间、局部的实践。80年代的包产到户,产量增加,这个实践是不足以证明包产到户是真理的。你得把后来农民怎样抛荒算在内 ,把土地兼并算在内,用三十年、四十年的实践去检验包产到户是否是真理。真理是需要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历史实践才是真正的实践。我们的区别在这个地方。

中医,我认为就是能经得起长时间、大范围检验的真理。当然,得到真理不能光靠形式逻辑,靠演绎,而需要靠实践、靠悟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