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真的扶不起嗎?他的智慧非常人所能,卻要被世人誤解千年

原文標題:《阿斗真的扶不起嗎?他的智慧非常人所能,卻要被世人誤解千年》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勢力最大的就數魏吳蜀三方。亂世英雄,人們對他們的印象大多來自話本影視,各方勢力的詭譎風波,爾虞我詐,計策謀略等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這樣也是三國最吸引我們的主要原因。

阿斗真的扶不起嗎?他的智慧非常人所能,卻要被世人誤解千年

如果說時勢造英雄,那麼不可否定諸葛亮是忠臣是英雄。的確,劉禪在位十幾年,能穩居蜀國皇位,諸葛亮的功不可沒。而其身後的劉禪無論是在影視劇中還是在小說話本中,他均是以一種孱弱畏縮,憨厚愚蠢的形象出現,導致人們對他的印象這麼多年一直如此。後人甚至用扶不起的阿斗來形容那些爛泥扶不上牆的無識之士。

阿斗真的扶不起嗎?他的智慧非常人所能,卻要被世人誤解千年

劉禪,是劉備和甘夫人之子,小名阿斗,野史中說他一出生就為劉備所嫌棄,因為他差點讓劉備損失一名大將。而阿斗本人愚笨憨厚,毫無主見。導致劉備死之前十分放心不下他和自己的蜀國,臨終前把他託付給諸葛亮,史稱白帝城託孤。因為怕阿斗太笨誤了大事,還特地囑咐阿斗要對諸葛亮言聽計從,如果阿斗實在沒有治國安邦的能力,諸葛亮大可以取而代之,廢了他的太子,自己當皇帝。連自己的爹這樣不放心,感覺阿斗確實是個半吊子。

阿斗真的扶不起嗎?他的智慧非常人所能,卻要被世人誤解千年

樂不思蜀這個成語的典故就是出自於他。說的是諸葛亮死後,魏國沒了忌憚,一路殺到蜀國,活捉了劉禪,為了留下寬容大度的名聲,他們並沒有殺掉他,而是把他帶到魏國都城,好吃好喝好玩伺候著。劉禪每天表現得十分開心,彷彿忘記了滅國之痛,天天吃喝玩樂。有一天司馬昭問他,你想念蜀國嗎?劉禪毫不猶豫說當然是魏國好,又有吃又有玩,比呆在蜀國有趣多了。後來這個詞語形容忘本忘根。然而劉禪真的是個無可救藥的蠢貨嗎?事實也並非如此。

阿斗真的扶不起嗎?他的智慧非常人所能,卻要被世人誤解千年

劉禪在父親死後確實謹遵父命,對諸葛亮言聽計從,像對待自己父親那樣對待他。可這也並不能說明劉禪沒有思想。首先劉備死時,蜀國就陷進了內憂外患的境地,群雄虎視眈眈,但是年幼的劉禪那個時候根本沒有辦法做到對外又要安內,所以只能依賴諸葛亮。

阿斗真的扶不起嗎?他的智慧非常人所能,卻要被世人誤解千年

但是隨著自己對軍事政治的深入瞭解,劉禪還是表現出自己的主張的,比如他就對諸葛亮北伐有很大意見,他認為自己和魏國的勢力實在太過懸殊,打仗不僅沒有任何幫助而且還勞民傷財,對國力的恢復無一幫助,而且更認為時下的重點是休養生息。但是由於十分尊重諸葛亮,他只能默認諸葛亮北伐的建議。

阿斗真的扶不起嗎?他的智慧非常人所能,卻要被世人誤解千年

不過一旦決定北伐後,就傾盡國力支持。北伐失敗了,他也沒有怪罪六次北伐已經耗盡了國力。等到諸葛亮死後,他立馬停止戰爭,而且在朝中進行改革,讓大臣們相互制衡,軍事和政務徹底分開。但是後面留給蜀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蜀國內部也甚是腐朽,加上國內再沒有可用之大將,最後才會被滅國。

阿斗真的扶不起嗎?他的智慧非常人所能,卻要被世人誤解千年

至於那句“樂不思蜀”,其實很好理解,劉禪是一個皇帝,他身上揹負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性命,而是包括對蜀國所有百姓性命。如果不這樣應對,自己的性命不保不說,還會牽連所有的蜀國百姓。所以,劉禪必須在司馬昭面前裝瘋賣傻,血和淚只能自己承受,亡國之恨只有自己才懂得。而且劉禪更是一位善良的君主,因為年少時歷經戰爭的痛苦,不想百姓再流離失所的,所以他一直不主張戰爭。劉禪其實知人善用,寬容待人,自己的仁善和智慧只能隱藏在表面的怯懦和愚蠢的背後。也許對比一些千古名帝,也許在政治上有一定的落差,那麼絕對不是流傳中那麼遜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