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真的扶不起吗?他的智慧非常人所能,却要被世人误解千年

原文标题:《阿斗真的扶不起吗?他的智慧非常人所能,却要被世人误解千年》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势力最大的就数魏吴蜀三方。乱世英雄,人们对他们的印象大多来自话本影视,各方势力的诡谲风波,尔虞我诈,计策谋略等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样也是三国最吸引我们的主要原因。

阿斗真的扶不起吗?他的智慧非常人所能,却要被世人误解千年

如果说时势造英雄,那么不可否定诸葛亮是忠臣是英雄。的确,刘禅在位十几年,能稳居蜀国皇位,诸葛亮的功不可没。而其身后的刘禅无论是在影视剧中还是在小说话本中,他均是以一种孱弱畏缩,憨厚愚蠢的形象出现,导致人们对他的印象这么多年一直如此。后人甚至用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那些烂泥扶不上墙的无识之士。

阿斗真的扶不起吗?他的智慧非常人所能,却要被世人误解千年

刘禅,是刘备和甘夫人之子,小名阿斗,野史中说他一出生就为刘备所嫌弃,因为他差点让刘备损失一名大将。而阿斗本人愚笨憨厚,毫无主见。导致刘备死之前十分放心不下他和自己的蜀国,临终前把他托付给诸葛亮,史称白帝城托孤。因为怕阿斗太笨误了大事,还特地嘱咐阿斗要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如果阿斗实在没有治国安邦的能力,诸葛亮大可以取而代之,废了他的太子,自己当皇帝。连自己的爹这样不放心,感觉阿斗确实是个半吊子。

阿斗真的扶不起吗?他的智慧非常人所能,却要被世人误解千年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的典故就是出自于他。说的是诸葛亮死后,魏国没了忌惮,一路杀到蜀国,活捉了刘禅,为了留下宽容大度的名声,他们并没有杀掉他,而是把他带到魏国都城,好吃好喝好玩伺候着。刘禅每天表现得十分开心,仿佛忘记了灭国之痛,天天吃喝玩乐。有一天司马昭问他,你想念蜀国吗?刘禅毫不犹豫说当然是魏国好,又有吃又有玩,比呆在蜀国有趣多了。后来这个词语形容忘本忘根。然而刘禅真的是个无可救药的蠢货吗?事实也并非如此。

阿斗真的扶不起吗?他的智慧非常人所能,却要被世人误解千年

刘禅在父亲死后确实谨遵父命,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像对待自己父亲那样对待他。可这也并不能说明刘禅没有思想。首先刘备死时,蜀国就陷进了内忧外患的境地,群雄虎视眈眈,但是年幼的刘禅那个时候根本没有办法做到对外又要安内,所以只能依赖诸葛亮。

阿斗真的扶不起吗?他的智慧非常人所能,却要被世人误解千年

但是随着自己对军事政治的深入了解,刘禅还是表现出自己的主张的,比如他就对诸葛亮北伐有很大意见,他认为自己和魏国的势力实在太过悬殊,打仗不仅没有任何帮助而且还劳民伤财,对国力的恢复无一帮助,而且更认为时下的重点是休养生息。但是由于十分尊重诸葛亮,他只能默认诸葛亮北伐的建议。

阿斗真的扶不起吗?他的智慧非常人所能,却要被世人误解千年

不过一旦决定北伐后,就倾尽国力支持。北伐失败了,他也没有怪罪六次北伐已经耗尽了国力。等到诸葛亮死后,他立马停止战争,而且在朝中进行改革,让大臣们相互制衡,军事和政务彻底分开。但是后面留给蜀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蜀国内部也甚是腐朽,加上国内再没有可用之大将,最后才会被灭国。

阿斗真的扶不起吗?他的智慧非常人所能,却要被世人误解千年

至于那句“乐不思蜀”,其实很好理解,刘禅是一个皇帝,他身上背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性命,而是包括对蜀国所有百姓性命。如果不这样应对,自己的性命不保不说,还会牵连所有的蜀国百姓。所以,刘禅必须在司马昭面前装疯卖傻,血和泪只能自己承受,亡国之恨只有自己才懂得。而且刘禅更是一位善良的君主,因为年少时历经战争的痛苦,不想百姓再流离失所的,所以他一直不主张战争。刘禅其实知人善用,宽容待人,自己的仁善和智慧只能隐藏在表面的怯懦和愚蠢的背后。也许对比一些千古名帝,也许在政治上有一定的落差,那么绝对不是流传中那么逊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