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丝饼,山东烟台的汉族传统名吃,面丝金黄透亮

盘丝饼,山东烟台的汉族传统名吃,面丝金黄透亮

盘丝饼是在抻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精细面食品,是山东烟台的汉族传统名吃,面丝金黄透亮,酥脆甜香。清末薛宝辰的《素食说略》中,对用福山拉面制作的盘丝饼有详细说明。

做法

面团:面粉500克、泡打粉1/4茶匙、水270克—290克

油酥:面粉50克、五香粉1/2茶匙、盐1/2茶匙、食用油100克(五香粉和盐的用量以个人喜好,多少自定)

1.和面:将面粉和泡打粉拌匀,加入清水和成面团,放一边饧30分钟

2.做油酥:将面粉、五香粉、盐盛入小碗中拌匀,锅做热,倒入食油至冒烟关火,趁热将油倒入碗中,搅拌均匀,油酥就做好了

3.将饧好的面团揉匀,擀成0.5厘米厚的薄片,均匀地抹上一层油酥,再撒上一层葱末。

4.然后从一头叠起到1/3处,迭起的地方表面抹上一层油,然后再从另一头叠起,在最表面也抹上一层油,最后再将叠好的面片用刀切成1厘米宽的条状

5.3-4条为一组,盘成一个饼胚,擀成圆饼

6.饼铛做热,滴几滴油,将饼放入,一面烙金黄,另一面也刷一点油烙金黄就可以了。

盘丝饼,山东烟台的汉族传统名吃,面丝金黄透亮

媳妇饼是山东荣成汉族传统名点。主要原料为白面、鸡蛋、猪油、白糖,饼做得要厚,要香,要甜,吃了长劲。原是女方出嫁放在箱底带到婆家送给新郎的"体己干粮",俗称"媳妇饼"。媳妇饼做得口味如何,使用的材料真不真,不但显示了女方家日子过得殷实与否,也可看出女主人做饭食活儿的水平。媳妇饼还充分体现出娘家对女儿、女婿的一片关爱和祝福。当然,亲朋好友吃到此饼,也就分享了一对新人的喜悦。媳妇饼俗称为“被窝饼”。此饼是女儿出嫁时,由女方娘家负责烙制的,好吃又耐存放。这种饼专门是为忙碌了一天的小两口进入洞房后,深更半夜说悄悄话时用来填肚子充饥而准备的……后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这种饼就烙得多了起来,又作为礼品分发给参加婚礼的客人品尝。

媳妇饼的制作非常讲究。要用当年新麦的磨尖面即精面粉,再加入白糖、花生油和鸡蛋,按一定比例调和而成。一般不加水,经过人工反复揉搓,然后分割成小块做成饼状,放在面板上醒一醒再烙。

烙制过程更需要操作者的耐心、毅力和吃苦精神。那时烙饼都用做饭的大锅。柴火要用当年的好麦秸,易燃,火苗柔和。一个人在灶下,一小把一小把地把麦秸往锅灶里续,进行煨烧。麦秸添多了,火大饼易烤糊,火苗小了饼会夹生,所以需要用文火。在大锅里烙饼,可是个又累又讲究火候的细心活,要不停地翻弄着锅里的面饼,要受热均匀,防止烙糊,等把两面和周边全部烙遍烤透后,才拿出来一个个摆放在格盖(方言,一种用高粱秸秆穿结而成的圆盖子)上,散热凉透。

媳妇饼做得口味如何,使用的材料真不真,不但显示了女方家日子过得殷实与否,也可看出女主人做饭食活儿的水平。媳妇饼还充分体现出娘家对女儿、女婿的一片关爱和祝福。当然,亲朋好友吃到此饼,也就分享了一对新人的喜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