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企业做良心事 从主动召回看车企社会责任心

今日,汽车召回问题又被热议。很多人“谈召色变”,每当看到自己爱车名列召回名单时,第一反应是心慌质疑车辆的设计和质量。这其实是一个“认识误区”,召回并不代表低质。

成熟的国外汽车品牌用有长达半个世纪的召回制度,相比国内汽车市场仅14年的召回历史,汽车厂商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近两年的召回案例分析,车企针对产品的召回已经不局限于产品设计、质量缺陷,召回原因越来越具体,所以,召回体现的是车企对消费者安全的重视,而车企进行车辆召回并不是坏事,而是企业有责任心的表现。一辆汽车的构成部件多达20000多种,只要有一个小部件出现问题就会造成一些使用故障,一款汽车从研发到下线,我们如果理性看待这个过程的话,完美的零出错往往是不太可能实现的。而消费者仅牢牢抓住产品的弱点,而不正视厂家排除隐患的初心,对于今后汽车市场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一旦出错,对于汽车厂商来说,是掩耳盗铃被迫召回还是为消费者着想主动召回,动机和出发点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国家质检总局曾经指出,我国汽车有75%属于被动召回,只有25%属于主动召回。被动召回是车辆发生严重问题,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强制要求召回问题车辆,消除车辆安全隐患。主动召回是车企主动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申请车辆召回,往往这些召回的车辆中会发生危害的几率很小或是几乎不会发生,所幸,好的召回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厂商推动。可以说,这些主动召回的车企正是他们的召回态度发生了转变,从过去的“负面”担心转变为企业责任,从而对产品召回积极面对。是否主动召回?能够看出企业将利益和消费者哪一个放在了首位。

本田奥德赛的尾标贴反问题,林肯MKC启动按键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沃尔沃XC90缺少安全气囊贴纸的问题,以及江铃福特新世代全顺故障灯亮起的问题……这些问题虽不致命,但是车企依然愿意为消费者买单,并对其他前来保养的车辆进行排查,保障每一位用户的安全,这才是良心企业应有的态度。

我们暂且抛开召回原因不谈,能够在出现问题时勇于召回就已经是一种进步。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自己买的车有问题,但是企业却从来不召回,这才值得我们三思这个企业对产品、对消费者的责任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