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出征打仗走德勝門,勝利收兵走安定門,看背後不爲人知的故事

一座座古城歷經百年滄桑,千秋往事。一道道城門回想戰馬嘶鳴,英雄凱歌。

明清時期,北京城的內城一共有九個城門,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京師九門。在這九個城門當中位於北城牆的是安定門和德勝門。其中安定門被稱為凱旋之門,這是因為明清時期士兵出征一般走德勝門,取旗開得勝的意思,而勝利歸來收兵的時候就要走安定門,表示天下安定。所以,安定這個名字包含著明清時期的皇帝們,對於天下太平的美好祈願。不過,這個寓意安定的城門,卻見證了不少狼狽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就是其中之一。

古代出徵打仗走德勝門,勝利收兵走安定門,看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安定門

明朝景泰元年的八月,北京城的安定門外出現了三個風塵僕僕的人。他們輕裝簡從到了安定門下,為首的一人看著高大的安定門城樓心中頗有唏噓。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鎮,公元1449年北方的蒙古瓦剌部落對明朝的邊境騷擾停。朱祁鎮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決定御駕親征。沒想到北征的部隊沒有討到任何便宜,還被瓦剌部落打得落花流水。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朱祁鎮也被瓦剌俘虜,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變。

古代出徵打仗走德勝門,勝利收兵走安定門,看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朱祁鎮

瓦剌部落俘虜了明朝皇帝,自然覺得北京城破指日可待。於是他們以朱祁鎮為要挾攻打北京城,可是當時的明朝,在兵部尚書于謙的帶領下,把瓦剌軍隊打得落荒而逃。這次戰役被稱為北京保衛戰,北京保衛戰之後的一年,明朝與瓦剌經過多次談判,朱祁鎮終於被接回了北京。只是這一年時間裡皇帝已經換成了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所以,當朱祁鎮來到安定門下時,心裡才有如此多的感慨。

古代出徵打仗走德勝門,勝利收兵走安定門,看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安定門對於朱祁鎮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當年朱祁鎮在位時,曾經下令對北京的內城城垣做過一次大規模修築。京師九門的城樓,都是他下令修築的,安定門城樓就是其中之一。這以後,從明朝到清朝除了加固和修繕,安定門的形貌基本沒有大改。朱祁鎮昔日下令修建的這座城樓,也見證了自己的狼狽。

安定門是明清時期,北京城北城牆的東門。這裡毗鄰孔廟和雍和宮,這兩處所在是明清時期北京城最大的廟院。所以安定門附近交通十分繁忙。有時還能在城門遇到遠道而來的喇嘛,前來雍和宮參拜。除此之外,安定門還有一個時候最熱鬧,那就是皇帝出城去地壇祭祀的時候。只是如今,地壇還安然地在北京城的一角,可是安定門城樓卻已經消失在了歷史深處。

古代出徵打仗走德勝門,勝利收兵走安定門,看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地壇

1924年,一個瑞典的人文學家叫喜仁龍,他千里迢迢來到北京之後,對北京城的古城牆和城門讚歎不已。於是,他花了許多時間對北京的城牆和城門,做了詳細的測繪。拍攝下了大量的城門和城牆照片,成為我們今天追溯北京城門的珍貴記錄。

當我們去旅遊觀看時,只看表面風景,如果我們瞭解了城門背後的故事,再去觀看時是不是又是另一種感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