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房屋變民宿 業主不堪其擾

小區房屋變民宿 業主不堪其擾

隱藏在居民樓裡的一家民宿 記者肖僖 攝

近年來,民宿行業迎來發展風口,從風景秀美的偏遠山村,到繁華熱鬧的城市中心,這種新型產業“火得一塌糊塗”。市場火爆之下,武漢不少居民小區裡也湧現出大批民宿。然而,民宿在給投資者帶來收益,方便遊客住宿的同時,也給小區居民帶來不少困擾。上週,武漢晚報接到一些市民投訴:小區裡的民宿影響了小區業主的日常生活,不僅隨時有陌生人出入,晚上還製造噪音影響鄰里休息。

連日來,記者調查武漢民宿現狀發現,目前,民宿尚無強制性的准入門檻和監管措施,隱藏在居民樓裡的民宿多屬於無證經營,亂象頻出。

投訴

我家旁邊有民宿,總有陌生人進出

住在武昌區百瑞景小區的李先生(化名),從去年開始,發現隔壁左右鄰居家裡總有陌生人拉著行李箱進進出出。不僅如此,深夜經常還有人開派對,影響休息。李先生說,這些特殊的住戶並不是小區業主,而是民宿的旅客。

李先生稱,他所在的小區是純住宅小區,地處武昌中心,交通便利。從去年開始,小區裡有業主將房屋改造成民宿、日租房,不少外地遊客拖著行李箱入住該小區,小區綠地、電梯等公用設施被高頻使用,有的素質較低的民宿住戶,深夜還大聲喧譁……原本安靜整潔的小區變得嘈雜混亂起來,一些業主不堪其擾。

李先生說,和普通酒店不同,民宿只需要通過網絡登記,就可以輕鬆辦理入住。對於居住在小區內的業主而言,這些陌生人的進出,存在安全隱患。

“自從民宿在小區出現後,我們每天天不亮就能聽到拉桿箱的聲音。到了半夜,還能聽到各種吵鬧聲。”住在武昌區鴻嶺花園的業主秦女士也很是糟心,最近小區內的民宿逐漸增多,給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煩惱。

秦女士告訴記者,這些民宿沒有掛牌,具有一定隱蔽性,物業也沒有辦法統計小區內到底有多少民宿,所以管理起來特別難。

採訪中,不少市民認為,開在小區內的民宿大多證照不齊,存在安全隱患,出了事情誰來負責?但也有市民對民宿比較寬容,他們認為:民宿是個新興事物,可以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規範。

探訪

武漢三鎮已有民宿至少2000家

“日式榻榻米、茶具、小桌。蒲團為您提供愜意休閒時光……”記者下載了多款民宿預約平臺後看到,一些開設在街道口、漢街、黃鶴樓等熱門商圈附近的主題民宿特別受歡迎。

記者在“愛彼迎”平臺看到,其數據顯示武漢約有2000家民宿,這些民宿分佈在武漢三鎮。價格從100元-1000元不等,大部分民宿價格在200元-300元。記者以訂房為由,通過一家名為“小豬”的民宿平臺,聯繫了一家位於武昌區中山路“南國新東城”內的民宿房東。

記者實地探訪看到,這家約40平方米的房間被精心裝修成“文藝範”,大床上鋪著白床單和輕薄的空調被,浴室配備了大浴巾,房東還貼心準備了做飯的油鹽調料。住客在網上支付238元房費,就可以得到房東提供的電子鎖密碼自行入住。一位住客在網絡上留言說:這裡就像家一樣溫馨舒適。

該民宿房東告訴記者,他開了3間名宿,運營了1年多。在他看來,現在民宿市場魚龍混雜,質量參差不齊。為了做出特色,提高客人的滿意度,他在裝修上就花了將近5萬元。儘管生意上沒有預期理想,但相比長租而言,民宿的收益還是更大些。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這間房為例,如果長租,一個月租金約2000元,但按民宿計算,一天的價格在238元,只要一個月租出10天,就比長租的收益高。

當記者問及是否辦理了相關的營業執照時,房東直言,這都是自己的房子,並沒有辦理工商執照等。

記者調查多家在線短租平臺發現,多數平臺准入門檻較低,提供的房源多為民居。申請成為民宿只需要提供身份證、房產證或租賃合同,保證房客可以拎包入住即可,並不需要特種行業許可證或工商營業執照等。

監管

目前尚未明確

民宿由哪個部門監管

小區居民樓內能開辦合法民宿嗎?對於民宿這種新鮮事物相關部門應該如何監管?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部門。

市工商局工作人員表示:民宿只能開設在商用住房內,小區住宅如需要從事商業活動,需到規劃局和房管局申請“住改非”,再徵求其他業主的簽字同意,才能申請辦理營業執照,接下來還需辦理特種行業許可證。然而目前,武漢市尚未對小區住宅開辦民宿頒發營業執照。

記者從消防部門瞭解,2017年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安部、國家旅遊局聯合印發《農家樂(民宿)建築防火導則(試行)》(以下簡稱導則),從國家層面首次對農家樂(民宿)的消防問題進行明確。《導則》中,對民宿的消防基礎設施、消防安全技術措施和日常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作出了明確的要求。例如,對建築材料明確“不得采用金屬夾心板材作為建築材料”等。

武漢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則表示,設立旅館需要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以及公安機關頒發的特種行業許可證,但目前城市居民樓裡開辦的民宿、網約房、日租房與傳統意義上的旅館、出租屋在經營模式上存在一定差異,從而給管理工作帶來難度,存在一定的監管空白。

近段時間,公安機關對武漢重點商圈民宿情況進行了摸排,向民宿房東發放安全宣傳單,呼籲各民宿經營者守法經營。同時,公安機關將選取試點轄區,通過人臉識別等技術手段,對住客進行實名制管理,瞭解掌握入住人員信息,預防違法犯罪行為發生。

物業

處於地下狀態,很難制止

武漢周原物業股份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員稱,對於她所負責的鴻嶺花園小區裡,有多少民宿,她也很難說清楚,主要是因為它們處於“地下”狀態。

該工作人員坦言,雖然小區進出需要門禁,外來人員需要登記,但業主將門禁卡交給入住民宿的客人,或直接帶著客人進入,物管很難察覺。而且民宿一般通過網絡交易,有時接到投訴,業主稱對方是自己親戚,物業也很難認定。而且物業公司沒有執法權,只能管理小區的公共區域,業主房屋內的事情很難管理。

對此,記者將市民投訴的一系列民宿問題,反映給了12345市長專線,工作人員表示將會反映給相關部門後,進行回應處理。

律師

相關法律缺失

還需進一步商榷

湖北瑞通天元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國振認為,利用小區住房開民宿,構成商業營利活動,這改變了小區的住宅性質,違反了相關的法律規定。《物權法》第七十七條規定:“業主不得違反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外,應當經有利害關係的業主同意。”另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規定:業主或房屋使用人在開設前,應當至少經本棟建築物內的其他業主同意。

張國振表示,民宿目前看來確實屬於“無證無照經營”,但這是新生事物,國外已較為盛行。在相關法律法規缺失、定性不明確的情況下,是否應該予以打擊取締值得商榷。“現在沒有明確的部門監管,只能靠住客本身和物業監督,後續需要多部門聯動制定下一步的治理方案。”

記者謝冰林

鏈接

日本:

民宿30年迎來監管法規

事實上,針對民宿行業消防安全、治安隱患及擾民問題,一直是讓各國政策制定者、民宿運營者比較頭疼的事情,柏林、舊金山、紐約等城市都曾經對短租行業進行過或多或少的限制。2018年6月15日,日本政府最終決定監管民宿的“住宅宿泊事業法”正式實施,這意味著在灰色地帶發展了30多年的日本民宿業終於走向了陽光。

對於民宿業普通頭疼的公安消防問題,日本消防部門規定:如果民宿經營者和客人一同居住,並且客房面積小於50平方米,消防要求視同普通住宅;除此以外的所有民宿必須設置與酒店相同的消防設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