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孫中山?

天方夜譚49212152


孫中山是資產階級革命的領袖,他最早提出了以推翻清王朝為中心的民族主義思想和建立民主國家的民權主義思想,同時也是最早發動武裝起義,進行反清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先後領導和參加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髮運動。最終孫中山認識到槍桿子的重要性,提出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但是孫中山還沒有完成革命任務就逝世在北上途中。



孫中山也是一位平凡的人。孫中山曾經對他的日本朋友犬養毅說:“生平第一興趣是革命,第二興趣是女人,第三興趣是讀書”。

孫中山的原配夫人為盧慕貞,第二位夫人為陳萃芳。除此之外,還有兩個日本女人,分別為淺田春和大月薰,最後一位妻子則是宋慶齡。


歷史軍魂


孫中山(1866—1925),廣東香山(今中山)人。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倡導者,首舉徹底反封建旗幟。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任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政綱。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辭去總統一職。同年改組國民黨,在成立大會上當選首任理事長。1917年當選大元帥。1921年任非常大總統。1925年在北京病逝。彌留之際留下“和平……奮鬥……救中國!”的遺言。獻身革命事業,做到鞠躬盡瘁。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

孫中山出生於農民家庭,同情勞苦大眾,對清政府的專制統治深惡痛絕,受到人民鬥爭的影響,嚮往太平天國的革命事業,立志推翻清政府,救國救民。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勝利之後,孫中山被推選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晚,他在南京總統府舉行宣誓就職,宣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他莊嚴宣告:“推翻滿清政府,鞏固中華民國。為百姓謀取幸福,遵守文獻,忠於國家,為大眾服務。這是中華民國的宗旨。專制的清政府必將倒臺,中華民國是得到世界各地國承認的,國內沒有變亂。此時,此篇文章解釋臨時大總統的職務,謹以此誓於國民。”

“共和萬歲!”歡呼聲、鞭炮聲震耳欲聾。

典禮結束,孫中山宴請各省代表;晚宴後,他又把各省代表送下臺階。當時外面較冷,代表們幾次勸總統留步,孫中山仍堅持送行,並謙遜地說:“民國的主人是人民大眾。我是人民的公僕,你們是人民的代表,是真正的主人。我把你們送到大廳之外,是完全應該的。”

第二天,一個80多歲的執杖老人要求面見孫大總統,苦苦哀告了半天,門衛就是不讓他進。問他有什麼事,他說是專程從揚州來瞻仰大總統風采的。

孫中山得知後,立即說:“好,請他進來,我很願意接見他。”

老人入室,孫中山含笑起立,正準備握手,老人擲杖跪下,要行三拜九叩之禮。孫中山急忙扶起老人,親切地說:“老人家,可不能這樣。總統是人民公僕,在職一天就盡職一天。總統是為人民服務的!”

“若是總統離職後呢?”

“總統離職後,又回到人民隊伍裡去,和老百姓一樣。”

老人高興地說:“今天我總算見到民主了!”

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各省各府都發電報送賀信。在發來的電報中,竟出現“恭祝大總統萬壽無疆”的字樣。孫中山很不高興,他痛切地指出:“封建思想真是長在了人們的思想裡,必須想辦法清除。我們已經推翻了滿清政府的封建統治,難道還要做皇帝嗎?對我祝‘萬壽無疆’的人,我勸導幾句,以後再這樣,原件退回。”

正是由於孫中山本人的堅決反對,這股高呼“萬壽無疆”的封建“復辟風”很快就被制止了。

孫中山平易近人的事例還很多。有一次,他在南京夫子廟和群眾交談,很親切、和藹地向群眾講革命的道理。他在荷社借桌凳作講臺,向群眾談滿清政府腐敗和喪權辱國的罪行,談民國政府主張人民當家作主。孫中山的講話受到群眾的歡呼和敬佩,讓人民體會到了真正的民主。

孫中山自樂公僕,是為人民服務工作的。當時孫中山身為總統,仍如此平等待人和尊重群眾,他這種質樸的品德何等高尚,他這些樸實的言語感人至深。



李子遲到了


中華民國是一個很失敗的朝代,是舊中國清朝與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過度期朝代。孫中山先生最不應該的事,是不應該把國家大權讓給了邪惡不正的人。作為開國總統最不應該建立所謂的民國臨時政權,臨時總統,如此這般還不如漢王劉邦,劉邦大老粗都知道要當就讓韓信當真的齊王,知道假的是不能成事的。更不應該有這樣的對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這不是一個開國總統應該說的警句,一語成讖:民國革命沒有成功,說明中華民國註定是一個不會成功的朝代,是一個很失敗的朝代。孫中山先生的大公無私,天下為公和三民主義是完全正確無誤的。錯在決策於不仁者險的大公無私上了,像這樣的大公無私反而是很失敗的。不過這一切已都成為歷史笑談了。


一國之君7


總體而論,孫中山是一個好的革命家,卻不是一個合格的實幹家和領導人。孫中山空有美好的理想和建國方案,卻沒有將其付諸於實施的手段,無法變成現實的理想終歸只能是空想。袁世凱評價孫中山是“孫大炮”實際上概括的很精準,孫中山的能力,只能做一個革命的先行者,他的作用,是不斷的激勵後來者繼續革命,完成建設中國的任務,至於治理國家,孫真的是毫無才能。

給大家舉個例子,民國建立後,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孫中山丟了總統之位,但是身為辛亥革命的功臣,也不能閒著,孫中山於是提議自己去當鐵路局局長,在與袁世凱的談話中,孫中山一舉誇下海口,說上任後,要帶領中國修完20萬公里鐵路,袁世凱聽後,當即向旁人評價其為“孫大炮”。要知道,時至今日,中國鐵路如此發達,中國才有12.6萬公里鐵路,看來還是沒有完成孫總理的願望。

袁世凱之後給了孫中山一大筆銀子,還將自己的豪華篷車賜予孫中山,孫中山和國民黨人隨即坐著車去修鐵路,但折騰了幾年,花了110萬兩白銀,愣是一公里鐵路都沒修成,足見孫中山的治理能力之低下。

此外,孫中山在財政方面的成就也是乏善可陳,數十年來,一直靠借債度日,從沒有可靠的財源,全靠華僑和軍閥施捨,連穩定的政府組織都沒有。軍事上,在蘇聯援助之前,更是四處流浪,被軍閥接連欺騙,一連串的失敗和無奈足見孫中山沒有治國才能。

當然也不能說孫中山沒有貢獻,但他的貢獻大都是思想啟蒙上的,在那個全國百姓都是皇帝奴才的時代,孫中山的共和理念確實十分先進,開啟了民智,其主張的民權、民生政策也給了後人不少啟迪。因此,總的來看,是功大於過的。

畢竟在那個時代,能提出共和的理想,就已經十分不易了。正是孫中山的理想,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義無反顧的走向救國之路。


沉思的托克維爾


像我這樣的小人物,去評價中山這樣的大人物...我去日本的神戶的時候,在跨海大橋旁,正好看到他在日本的紀念館和舊居,我隨便說說參觀感受吧。



離開神戶,前往大阪。說到神戶,就不能不提孫中山。從1895到1924年的30年間,孫中山在日居留時間前後長達9年,僅進出神戶就多達18次。



孫中山於1924年最後一次訪問日本時在神戶發表了“大亞洲主義”演講(第一個圖是我在演講地4年前拍攝的)呼籲日本放棄武力侵略的“霸道”,弘揚東方“王道”,與我們攜手共創和平世界,引起日本朝野廣泛共鳴。



90餘年過去了,他的呼籲仍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神戶同時還有一所漢語為主教學的學校,同文學校以及我們的街。



所以大家以後一提神戶,別再馬上想到神戶牛肉了,好像我們內地人只知道吃。如果大家來到這裡,可以爬到山上,體會俯瞰整個神戶和神戶港的絢麗,和周圍混為一體的內心的平靜…welcome


李三萬的三萬裡


成功失敗不重要!但孫中山是個真正的革命者,在他的引響下大清滅亡!是事實!沒有基礎就沒有國民政府的根基!後來的聯俄聯共都有他的心血!致於後來的分化他已經看不到了!後來鬥爭屬於內部信仰的鬥爭,地主階級和農工的鬥爭?不能否論他是先行者!


博世926


回答者:孫啟平,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我單就孫中山晚清的革命事業而言,四大寇,即清末時期的孫中山、陳少白(廣東新會縣人,很有才學,經人介紹與孫中山相識)、尤列(廣東順德縣人,孫中山在廣州讀書時二人相識)和楊鶴齡(孫中山的同鄉,出身於富豪之家)四人的綽號。

(孫中山圖片)

其中,孫中山的生平事蹟大家知道的應該比較多一些,他為了救國家於水火,不辭辛勞的奔走,奮鬥,應該算得上是“四大寇”之中最被後人所敬仰的人物了。1883年7月,孫中山回國,在家鄉待了不久之後便被迫去往香港接受教育,雖然當時香港實行的是殖民教育,但這些並沒有改變他愛國的思想。1886年夏天,孫中山完成了他的中學學業,從中央書院畢業,隨後經人介紹,來到了由美國基督教長老會所創辦的廣州博濟醫院附設學校(即現在的廣州中山醫科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開始學習醫學,希望以醫術拯救中國人民所遭受的苦難。也正是從這時開始,孫中山有機會利用課餘時間學習中國的經史,這對他的思想認識有了一定的提高。

次年十月份,孫中山又轉學來到了香港繼續進行學習,他在這裡整整待了五年。在這五年的時間裡,他飽讀各種書籍,並廣泛的結交朋友,在他所結交的眾多朋友中,尤其以陳少白、尤列、楊鶴齡三人最與他志同道合,並一起抨擊清政府的腐朽和暴政,鼓吹革命,不亦樂乎。因當時人們將“造反”、“革命”的人稱為寇,故他們四人被人們稱為“四大寇”。

(孫中山紀念館圖片)

可以說,“四大寇”這一綽號既是孫中山等人的自詡,又是其他人對他們四人的戲稱。多年後,孫中山仍然不忘他們四人之間的情誼,“四大寇”這一稱號也被後人所記住了。


1、馮自由:《革命逸史》,金城出版社,2014年8月版。

2、鄭大華,任青:《辛亥著名人物傳記叢書--孫中山》,團結出版社,2011年8月版。

3、馮自由著,那炤坤譯:《革命是怎麼來的》,上海文化出版社,2011年8月版。

4、張憲文,方慶秋:《中華民國史大辭典》,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8月版。

5、龍潛庵,李小松:《歷代名人並稱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季我努學社頭條號(搜索季我努學社)及季我努學社微信公號(名稱季我努學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學社系國內著名的歷史學民間學術社團,已出版中國近現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萬字,代表作為《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第一輯5卷,第二輯已出1卷)。其創辦的季我努沙龍系國內最著名的公共歷史講座。


季我努學社


我們尊稱中山先生為“國父”,是感激他在民主共和階段的不懈努力,同時也是他創立了國民黨,聯合蘇聯和中共創建了黃埔軍校,後來才算真正擁有了自己的軍隊。

他為推翻封建帝制立下了卓越功勳,這個是永遠無法抹殺的。雖然他遠渡日本,在民主共和運動過程中也和日本黑道有一些關聯,包括和洪門也有關係,但這些都是為了達成目的的非常之手段,無可厚非。有人評價他是一個革命家,卻不是實幹家和治國者,也有一定的道理,但結合背景去分析,孫並沒有掌握自己的軍隊,所以他很難有實質的軍事權力來全面掌控局面,只能在軍閥裡邊推選德高望重者來暫時代替。

中山艦事件後,國民黨的實際權力已經落到了蔣介石手裡。所以孫窮其一生,都基本在文鬥以及小打小鬧的武鬥,他是沒有全面掌管過軍事權力的,也無外乎每次護法運動均失敗,等等等等。我們評判的應該是他的歷史功績,他在當時歷史階段中所發揮的不可磨滅的作用;那些屢敗屢戰最後終成功的事例恰好是在中華民族進入轉型期的陣痛,也更讓他的形象高大無比;他創立的“三民主義”成為了當時國民黨的治國綱領;和蘇共及中共的合作讓他在所有政黨中都有著極高的評價。

所以,“國父”,不是白叫的。


擊著長空的鷹


在袁世凱當上臨時大總統後,之後孫中山都在與袁世凱的北洋軍作鬥爭。孫中山對袁世凱的每一次倒行逆施,都有應對,刺宋,第二次革命,袁強迫國會選舉自己當大總統,進行一系列的獨裁,孫組建中華革命黨,袁稱帝,孫就發表討袁宣言,袁退位,孫就發表第二次討袁宣言,袁死了,段祺瑞拒絕恢復臨時約法,孫掀起護法運動,後來孫又進行第二次護法運動,改組國民黨,提出新三民主義,直到孫中山在北京病逝,孫1925年去逝,袁1916去世。在這九年裡,孫中山在堅持不懈的跟北洋軍閥作鬥爭,全失敗了,直到死的時候,還提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歷史課課代表


看待百年前至今還有爭議的一些大人物,就如同一個人每個成長時期有不同的思想,昨天還很喜歡的玩具,今天就丟角落了,昨天和鄰居小明爭吵憎恨入骨與哭泣,氣憤的彷彿是我最大的敵人,後來又忘記了,回想他不足的地方小缺點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憎與不憎都由我心而生,百年前的觀點我可不必贊同,我不能回去參與體驗,隔了幾代人後同樣不必繼承他們的觀點。就如同前面說的成長後變了,某一天我不憎袁世、孫中、蔣介…了,那別人說我毫無立場,我說如果是由自,那我保持中立,因為我要獨立自主的思考。當倒退1911年之下時,就會想到他,當身處混戰不如1912年時,就會想到他,當已經走過遠去數百年,還在民意爭論投票選擇誰好這般,還在計較他有幾個老婆,純屬吃飽飯後的胡思亂想,娛樂消遣,正如我寫的這些,好了沒正事又發了一條,但我非常贊成別人與我的不同,民主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