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孙中山?

天方夜谭49212152


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他最早提出了以推翻清王朝为中心的民族主义思想和建立民主国家的民权主义思想,同时也是最早发动武装起义,进行反清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先后领导和参加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发运动。最终孙中山认识到枪杆子的重要性,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但是孙中山还没有完成革命任务就逝世在北上途中。



孙中山也是一位平凡的人。孙中山曾经对他的日本朋友犬养毅说:“生平第一兴趣是革命,第二兴趣是女人,第三兴趣是读书”。

孙中山的原配夫人为卢慕贞,第二位夫人为陈萃芳。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日本女人,分别为浅田春和大月薰,最后一位妻子则是宋庆龄。


历史军魂


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今中山)人。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旗帜。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任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政纲。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辞去总统一职。同年改组国民党,在成立大会上当选首任理事长。1917年当选大元帅。1921年任非常大总统。1925年在北京病逝。弥留之际留下“和平……奋斗……救中国!”的遗言。献身革命事业,做到鞠躬尽瘁。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出生于农民家庭,同情劳苦大众,对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深恶痛绝,受到人民斗争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立志推翻清政府,救国救民。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胜利之后,孙中山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晚,他在南京总统府举行宣誓就职,宣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他庄严宣告:“推翻满清政府,巩固中华民国。为百姓谋取幸福,遵守文献,忠于国家,为大众服务。这是中华民国的宗旨。专制的清政府必将倒台,中华民国是得到世界各地国承认的,国内没有变乱。此时,此篇文章解释临时大总统的职务,谨以此誓于国民。”

“共和万岁!”欢呼声、鞭炮声震耳欲聋。

典礼结束,孙中山宴请各省代表;晚宴后,他又把各省代表送下台阶。当时外面较冷,代表们几次劝总统留步,孙中山仍坚持送行,并谦逊地说:“民国的主人是人民大众。我是人民的公仆,你们是人民的代表,是真正的主人。我把你们送到大厅之外,是完全应该的。”

第二天,一个80多岁的执杖老人要求面见孙大总统,苦苦哀告了半天,门卫就是不让他进。问他有什么事,他说是专程从扬州来瞻仰大总统风采的。

孙中山得知后,立即说:“好,请他进来,我很愿意接见他。”

老人入室,孙中山含笑起立,正准备握手,老人掷杖跪下,要行三拜九叩之礼。孙中山急忙扶起老人,亲切地说:“老人家,可不能这样。总统是人民公仆,在职一天就尽职一天。总统是为人民服务的!”

“若是总统离职后呢?”

“总统离职后,又回到人民队伍里去,和老百姓一样。”

老人高兴地说:“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各省各府都发电报送贺信。在发来的电报中,竟出现“恭祝大总统万寿无疆”的字样。孙中山很不高兴,他痛切地指出:“封建思想真是长在了人们的思想里,必须想办法清除。我们已经推翻了满清政府的封建统治,难道还要做皇帝吗?对我祝‘万寿无疆’的人,我劝导几句,以后再这样,原件退回。”

正是由于孙中山本人的坚决反对,这股高呼“万寿无疆”的封建“复辟风”很快就被制止了。

孙中山平易近人的事例还很多。有一次,他在南京夫子庙和群众交谈,很亲切、和蔼地向群众讲革命的道理。他在荷社借桌凳作讲台,向群众谈满清政府腐败和丧权辱国的罪行,谈民国政府主张人民当家作主。孙中山的讲话受到群众的欢呼和敬佩,让人民体会到了真正的民主。

孙中山自乐公仆,是为人民服务工作的。当时孙中山身为总统,仍如此平等待人和尊重群众,他这种质朴的品德何等高尚,他这些朴实的言语感人至深。



李子迟到了


中华民国是一个很失败的朝代,是旧中国清朝与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过度期朝代。孙中山先生最不应该的事,是不应该把国家大权让给了邪恶不正的人。作为开国总统最不应该建立所谓的民国临时政权,临时总统,如此这般还不如汉王刘邦,刘邦大老粗都知道要当就让韩信当真的齐王,知道假的是不能成事的。更不应该有这样的对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不是一个开国总统应该说的警句,一语成谶:民国革命没有成功,说明中华民国注定是一个不会成功的朝代,是一个很失败的朝代。孙中山先生的大公无私,天下为公和三民主义是完全正确无误的。错在决策于不仁者险的大公无私上了,像这样的大公无私反而是很失败的。不过这一切已都成为历史笑谈了。


一国之君7


总体而论,孙中山是一个好的革命家,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实干家和领导人。孙中山空有美好的理想和建国方案,却没有将其付诸于实施的手段,无法变成现实的理想终归只能是空想。袁世凯评价孙中山是“孙大炮”实际上概括的很精准,孙中山的能力,只能做一个革命的先行者,他的作用,是不断的激励后来者继续革命,完成建设中国的任务,至于治理国家,孙真的是毫无才能。

给大家举个例子,民国建立后,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孙中山丢了总统之位,但是身为辛亥革命的功臣,也不能闲着,孙中山于是提议自己去当铁路局局长,在与袁世凯的谈话中,孙中山一举夸下海口,说上任后,要带领中国修完20万公里铁路,袁世凯听后,当即向旁人评价其为“孙大炮”。要知道,时至今日,中国铁路如此发达,中国才有12.6万公里铁路,看来还是没有完成孙总理的愿望。

袁世凯之后给了孙中山一大笔银子,还将自己的豪华篷车赐予孙中山,孙中山和国民党人随即坐着车去修铁路,但折腾了几年,花了110万两白银,愣是一公里铁路都没修成,足见孙中山的治理能力之低下。

此外,孙中山在财政方面的成就也是乏善可陈,数十年来,一直靠借债度日,从没有可靠的财源,全靠华侨和军阀施舍,连稳定的政府组织都没有。军事上,在苏联援助之前,更是四处流浪,被军阀接连欺骗,一连串的失败和无奈足见孙中山没有治国才能。

当然也不能说孙中山没有贡献,但他的贡献大都是思想启蒙上的,在那个全国百姓都是皇帝奴才的时代,孙中山的共和理念确实十分先进,开启了民智,其主张的民权、民生政策也给了后人不少启迪。因此,总的来看,是功大于过的。

毕竟在那个时代,能提出共和的理想,就已经十分不易了。正是孙中山的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义无反顾的走向救国之路。


沉思的托克维尔


像我这样的小人物,去评价中山这样的大人物...我去日本的神户的时候,在跨海大桥旁,正好看到他在日本的纪念馆和旧居,我随便说说参观感受吧。



离开神户,前往大阪。说到神户,就不能不提孙中山。从1895到1924年的30年间,孙中山在日居留时间前后长达9年,仅进出神户就多达18次。



孙中山于1924年最后一次访问日本时在神户发表了“大亚洲主义”演讲(第一个图是我在演讲地4年前拍摄的)呼吁日本放弃武力侵略的“霸道”,弘扬东方“王道”,与我们携手共创和平世界,引起日本朝野广泛共鸣。



90余年过去了,他的呼吁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神户同时还有一所汉语为主教学的学校,同文学校以及我们的街。



所以大家以后一提神户,别再马上想到神户牛肉了,好像我们内地人只知道吃。如果大家来到这里,可以爬到山上,体会俯瞰整个神户和神户港的绚丽,和周围混为一体的内心的平静…welcome


李三万的三万里


成功失败不重要!但孙中山是个真正的革命者,在他的引响下大清灭亡!是事实!没有基础就没有国民政府的根基!后来的联俄联共都有他的心血!致于后来的分化他已经看不到了!后来斗争属于内部信仰的斗争,地主阶级和农工的斗争?不能否论他是先行者!


博世926


回答者:孙启平,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我单就孙中山晚清的革命事业而言,四大寇,即清末时期的孙中山、陈少白(广东新会县人,很有才学,经人介绍与孙中山相识)、尤列(广东顺德县人,孙中山在广州读书时二人相识)和杨鹤龄(孙中山的同乡,出身于富豪之家)四人的绰号。

(孙中山图片)

其中,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大家知道的应该比较多一些,他为了救国家于水火,不辞辛劳的奔走,奋斗,应该算得上是“四大寇”之中最被后人所敬仰的人物了。1883年7月,孙中山回国,在家乡待了不久之后便被迫去往香港接受教育,虽然当时香港实行的是殖民教育,但这些并没有改变他爱国的思想。1886年夏天,孙中山完成了他的中学学业,从中央书院毕业,随后经人介绍,来到了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所创办的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学校(即现在的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开始学习医学,希望以医术拯救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孙中山有机会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中国的经史,这对他的思想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次年十月份,孙中山又转学来到了香港继续进行学习,他在这里整整待了五年。在这五年的时间里,他饱读各种书籍,并广泛的结交朋友,在他所结交的众多朋友中,尤其以陈少白、尤列、杨鹤龄三人最与他志同道合,并一起抨击清政府的腐朽和暴政,鼓吹革命,不亦乐乎。因当时人们将“造反”、“革命”的人称为寇,故他们四人被人们称为“四大寇”。

(孙中山纪念馆图片)

可以说,“四大寇”这一绰号既是孙中山等人的自诩,又是其他人对他们四人的戏称。多年后,孙中山仍然不忘他们四人之间的情谊,“四大寇”这一称号也被后人所记住了。


1、冯自由:《革命逸史》,金城出版社,2014年8月版。

2、郑大华,任青:《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孙中山》,团结出版社,2011年8月版。

3、冯自由著,那炤坤译:《革命是怎么来的》,上海文化出版社,2011年8月版。

4、张宪文,方庆秋:《中华民国史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8月版。

5、龙潜庵,李小松:《历代名人并称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其创办的季我努沙龙系国内最著名的公共历史讲座。


季我努学社


我们尊称中山先生为“国父”,是感激他在民主共和阶段的不懈努力,同时也是他创立了国民党,联合苏联和中共创建了黄埔军校,后来才算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军队。

他为推翻封建帝制立下了卓越功勋,这个是永远无法抹杀的。虽然他远渡日本,在民主共和运动过程中也和日本黑道有一些关联,包括和洪门也有关系,但这些都是为了达成目的的非常之手段,无可厚非。有人评价他是一个革命家,却不是实干家和治国者,也有一定的道理,但结合背景去分析,孙并没有掌握自己的军队,所以他很难有实质的军事权力来全面掌控局面,只能在军阀里边推选德高望重者来暂时代替。

中山舰事件后,国民党的实际权力已经落到了蒋介石手里。所以孙穷其一生,都基本在文斗以及小打小闹的武斗,他是没有全面掌管过军事权力的,也无外乎每次护法运动均失败,等等等等。我们评判的应该是他的历史功绩,他在当时历史阶段中所发挥的不可磨灭的作用;那些屡败屡战最后终成功的事例恰好是在中华民族进入转型期的阵痛,也更让他的形象高大无比;他创立的“三民主义”成为了当时国民党的治国纲领;和苏共及中共的合作让他在所有政党中都有着极高的评价。

所以,“国父”,不是白叫的。


击着长空的鹰


在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后,之后孙中山都在与袁世凯的北洋军作斗争。孙中山对袁世凯的每一次倒行逆施,都有应对,刺宋,第二次革命,袁强迫国会选举自己当大总统,进行一系列的独裁,孙组建中华革命党,袁称帝,孙就发表讨袁宣言,袁退位,孙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袁死了,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孙掀起护法运动,后来孙又进行第二次护法运动,改组国民党,提出新三民主义,直到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孙1925年去逝,袁1916去世。在这九年里,孙中山在坚持不懈的跟北洋军阀作斗争,全失败了,直到死的时候,还提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历史课课代表


看待百年前至今还有争议的一些大人物,就如同一个人每个成长时期有不同的思想,昨天还很喜欢的玩具,今天就丢角落了,昨天和邻居小明争吵憎恨入骨与哭泣,气愤的仿佛是我最大的敌人,后来又忘记了,回想他不足的地方小缺点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憎与不憎都由我心而生,百年前的观点我可不必赞同,我不能回去参与体验,隔了几代人后同样不必继承他们的观点。就如同前面说的成长后变了,某一天我不憎袁世、孙中、蒋介…了,那别人说我毫无立场,我说如果是由自,那我保持中立,因为我要独立自主的思考。当倒退1911年之下时,就会想到他,当身处混战不如1912年时,就会想到他,当已经走过远去数百年,还在民意争论投票选择谁好这般,还在计较他有几个老婆,纯属吃饱饭后的胡思乱想,娱乐消遣,正如我写的这些,好了没正事又发了一条,但我非常赞成别人与我的不同,民主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