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汾:尧都区古老峪口村里的故事(连载之七)

此文是作者辛洪保于2015年7月6日根据张一元孙女张菊口述整理。尧都区原为临汾县,古时称平阳。也是府衙驻地,古往今来,都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这里诞生了卫青、霍去病,这里的人,从古自今崇武好文。平阳是根祖发源地,是唐尧故里,是“最初中国”发源地。辛洪保的“武进士张一元”也只是揭开平阳武术文化的冰山一角。经查阅民国版本县志,张一元是清末光绪年间考取的武进士。按说张一元本与峪口村毫无瓜葛,但张一元为教育后代,请峪口村人到张家教书,还故事……

平阳武进士张一元

张姓为百家姓首姓,据资料记载,临汾市795个姓氏中,张姓人口最为多,名列首位。

尧都区金殿镇席坊村,村内有一大户姓族,便是人丁兴旺,枝繁叶茂的张姓。探究该村张姓人先祖是否《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三兄弟张飞之后裔,且无资细考深究,但在大清咸丰年间,该村却出一个曾显赫一世的科举武进士,名叫张一元。

山西临汾:尧都区古老峪口村里的故事(连载之七)

张一元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其父十年寒窗,考入县学,成为了一名生员秀才。在大清王朝中,社会上人们就流行知识改变命运的发展理念。读书人博得功名富贵的唯一出路是参加科举考试。昔日揭不开锅的穷光蛋,可一夜成为官气十足的老爷。张秀才成名后,社会地位、家庭经济状况直线攀升,不久置下水硙磨房一座,油房一座,在金殿村(镇)上又设置了一面规模较大的当铺(解放后金殿供销社前身),并在临汾城内购置了几套铺面租房,雇用长工、短工、伙计、佣人数十人。真可谓良田百亩,资产万贯。张秀才过世后,坟茔上有石狮一对,石桌一张,石旗杆一根,石虎头一对。然而,十分遗憾地是,众多物品均在“四清”社教运动中被毁坏掉。

张秀才膝下有儿子两个,一元排行老二。为了济世救民,他让二儿子选择学医,以便为乡民排减病痛之苦。一元天资聪慧,不负父望,四处求学,拜师学艺,学友遍布晋鲁冀豫。早时家后人曾保存有本一元学友录,由于时过镜迁,现已无法寻找。为了钻研医学,他购买回许多有关医学书籍,用现家后人的说法,足以装两大箱。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常言说:“治病容易诊断难,”于是最擅长的是皮肤科。他牢记诊断疾病“

望、闻、问、切”四字法基本要领,“望,就是看外形,看舌苔,闻就是听病人说话、呼吸,问就是问病情,切就是摸脉”(见《中国通史故事》李时珍采药写书)。在长期临床试验中,积累了许多丰富经验,常常是药到病除,堪称华佗再生。他不仅医术精湛扶死救伤,他心底善良的高尚品德更是难能可贵。由于家产丰实,一般小病均不收钱,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于是,四乡八村病人都愿远道而来找他医病。遇有外伤和疮毒化脓病人,手术之前,他要病人在他家里先吃饱肚子再手术,以减少手术中的痛苦。由此可见,一元决不是那见佛烧香之辈,而是一位货真价实具有菩萨心肠的民间乡医。

据传,一元医治黄胆病有一奇特妙方。他从村外农田水渠中,抓回几条黄鲨小鱼,在病人口中放些嫩草叶,引诱黄鲨鱼进入口中,然后用火香烧鱼尾部,鱼儿受惊后必猛向前一跃,便进入到病人肠胃里,起到治疗特效。用此疗法,他治好过许多病患者。

然而,封建社会里,人们误认为医生是下九流职业,不如进取功名,方能光宗耀祖。存在决定意识,受其陈旧观念影响,他一面为民治病,一面刻苦习武不止。白天是文静医师,夜晚是威武武生。一元五官端正,浓眉大眼,身材高大,粗手大脚,步履矫健,体力过人。为了锻炼臂力,他曾求人为他打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沙石锁子石。弓步歪腰,抓住石锁双臂齐伸,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常汗流夹背仍不肯罢休。民国时期,有一个警备连路过该村时,看到锁子石后都想展示一下自己本领,结果,没有一人能举动,无奈只能屈身下拜。据说,一元习武心中最崇拜的偶像是关公—关云长老爷。关圣人的忠义善良高大形象,不仅在他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烙印,关老爷出敌制胜的大刀艺技更让他羡慕不已。于是,他在练习十八般武艺的同时,更偏重于大刀技艺,他使用的大刀重达一百二十斤。腾身侧立,直体空翻,拳起脚落,动作十分敏捷,刀法精通已达炉火纯青地步。提刀在手,舞动如飞,更像雪花飞似一般,常赢得围观者赞口不绝。

我国自隋唐始实行科举制度后,明清延用了此制。

“封建统治者也重视“人才”的培养,有一整套的建置和规定。中央设有太学(国子监),地方的府、州、县都设有学校。在校的学生叫生员,也叫秀才。他们读的是四书五经,作业就是写诗文、对对联。朝庭规定每三年在各省省府举行考试,叫“乡试”。被录取的叫“中举”,称为举人,每次乡试的第二年,举人要到京城里参加礼部举行的考试,叫“会试”。考中的人还要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在皇后大殿里举行的考试,叫做“殿试”,会试这一年也叫“大比之年”。

殿试根据成绩分三等录取。一甲只取三人,头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赐给他们进士及第的名义;二甲叫赐进士出身;三甲叫同进士出身。(见《中国通史演义》连中三元),状元、进士分两类,即文进士,武进士。

明清朝代里,不在公立学校读书的人称为“童生”。童生不分年龄大小,政府允许他们参加乡试,但先要初试合格后才能允许和生员们一起入场考试。参加乡试的习武人叫武生,也叫武举。于是,张一元在获得县里小考,州里乡试后,终于有了进京“

跑马射箭、舞剑抢刀、以品优劣”(见《说岳飞全传》第十二回夺状元枪挑小梁王,反武场放走岳鹏举,(清)钱彩著,李华龙主编)去参加会试三年一望(考)的良机。

比武大赛的场面规模十分威严气派,一面面彩旗迎风飘扬,大幅横标耀眼夺目,高大的赛台上监考官分列两旁,台下各省先来的,后到的武举一个个都想着要讨个功名出身。观众人山人海,潮流涌动,热闹非凡。

依次排列,该轮到张一元上场比赛了。只见他一身紧衣短褂武士打扮,形态格外精神。他一手拿刀,一手抱拳,先后向监考官、台下观众各深鞠一躬,然后转身使了个门户,来了一个“丹凤朝天”势,按套路动作要领熟练地舞起刀来。他横步直走,又直步横行,三十六个翻身,七十二个变化,一招一式恰到火侯。精彩的刀技表演,搏得台上台下喝彩声不断。好!好!好!俗话说:常在河边走,那有不湿鞋。就在他表演快要结束时,意外发生了,手中大刀突然掉落在地上。按照比赛规则,刀落在地上就算失败。正当人们都为他而惋惜痛心时,只见他突然踮起一支脚尖,一脚飞起,大刀又魔术般地回到他的手中,掌声再次响起,人们又欢腾起来了。监考官走上前来,问他刚才是什么套路,他笑着说:此招乃“金钩钓鱼”。考官判定他获胜,赐封他为当朝武进士称号。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一元考取武进士的消息很快传到平阳大地,人还未归故里,前来报喜者一拨接一拨。知府老爷、乡绅名士、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张府门庭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如同男婚女嫁,过年过节一般。人人欢天喜地,个个喜笑颜开。年长者笑容满面,欣喜若狂,开怀畅饮,年少者喜眉眼笑,欢呼雀跃,欢蹦乱跳地竟连两只小手没拍合在一起都不知道。

早时的状元进士和现代体坛冠军一样,国家十分器重。进士张一元除受国家奉禄,院落前还竖有石旗杆一根,它象征着主人身份地位的高贵与尊严。据家后人讲,该旗杆基石为青石,呈四方形状,四角上各勒刻有一个虎头,虎头之间各刻有一个石馒头。旗杆为上下两节,两旁各有一个石猴相伴。“文革”中基座被毁坏,改革开放之后,旗杆被收古董者以一千五百元价格收走了。一元原有红樱帽一顶,皇帝赐给他的金瓜钺斧旗,朝天蹬各一对,迴避、肃静木牌两块。随着岁月流逝,众多物品统统均被遗失了。不过家后人至今还清楚记得,早时有些富户人家遇有男婚女嫁大喜事,都前来张家租借金瓜钺斧旗及回避肃静牌。因为金瓜钺斧旗代表着尚武强兵精神,金瓜象征着皇权,钺又是帅的象征。曾有诗说:金瓜钺斧朝天蹬,寒光闪闪耀眼明。有此物在队伍前,可彰显场面庄严威武。

一元一生曾娶妻四个,有三个志同道合爱妻相伴到老,合葬入穴在一起。相传,一元是个虎星下凡,与第四个妻子属相相克,两人常闹矛盾,而每当四妻想要离开时,就会发现面前有虎拦路,无奈只得协商休婚。

峪口村人当家教

一元有两个儿子,长子桑槐,次子家槐,取家有三槐必定发财之意。为了儿女们前程,特聘辛万功(峪口村人)为家庭老师。后来,老师辛万功弟弟与龙祠村人发生口角争斗,两位少爷前去助阵,结果打出人命,还受到牵连。

按照国家规定,进士者便是朝庭命官。据说,皇帝要他出任某地镇台一职,可是他轻薄名利,不恋官取,百般推辞,没有赴任。另有一说:一元是虎星下凡,虎星者能打江山,却坐不得江山,历史上英雄罗成、薛仁贵等皆是如此命运。总之,他始终坚持在家乡行医,到寿终正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