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报|老汤息访

“我来了这么多次,你们总是含含糊糊,老百姓的问题到底能不能解决?”一次,我到沿溪镇走访,刚抵达镇政府就听到信访室传来的声音。那天是我初次见老汤。

在这之前,我听说过一些他的故事:作为“老信访户”,三年多来,他一直因为房屋拆迁问题重复信访举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也想弄清其中缘由,便径直走了进去,从此开始了我们俩的不解之缘。

“你好,我是浏阳市纪委书记,刚好联系你们乡镇,有什么事可以跟我说说,我们一起来想办法。”

“那我就只跟你说,你要替我做主啊……”他有些激动。

这一聊将近三个小时,他一遍遍复述诉求:一是他的地没有按标准征收,远低于后来其他村的补偿价格;二是他的车子和家人在阻止强征过程中不同程度受到损伤和伤害,要求赔偿。最后他拿出了村里几十名村民的联名举报信给我看,底气十足地说道:“你看,村民都签字了,我不会说假话!”

“这是我的电话和办公地点,如果你还有要补充的或者存在其他疑问,可以联系我。”在了解了他的诉求后,我表示会尽快查清事实、公平处理。他带着些许期待回家了。

融冰解冻非一日之功。沿溪镇是浏阳市中心镇,经济发展较快,项目频频落地,联系该镇两年多以来,信访问题不少,且主要集中在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综合这些情况,我们决心把老汤的信访问题作为“突破口”,找出并打通全镇信访问题的“中梗阻”。

既然有这么多联名举报群众,何不开展一次专项民调,到群众中找答案?说干就干,一方面,我们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另一方面,我与老汤保持联系,告诉他工作进展,也了解他的思想动态。我们大多从拉家常入手,他甚至主动问我忙不忙、关心我累不累。之后他来过一次我的办公室,态度与第一次见面时截然不同。

“书记,我知道你在认真处理这个事,言而有信。其实我没有其他要求,家里条件并不差,也不急着用钱,就是政府这点补偿让我觉得委屈,顺不过这口气……”说着说着,老汤的眼眶红了。

我常听系统内的同志说,信访工作是“天下第一难”,有人还称之为“天下第一烦”。其实,不变的经验只有一条,就是对待问题不能捂、不能躲、不能拖,要用真情真心解决问题。像老汤这样,他认为双方是在平等对话,一切就好谈了,这样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基础。

“老汤,你不要着急,我们现在正重新对问题进行调查核实。你要把家里的事情做好,家庭责任更重要。”我对他说。

很快,民调结果出来了,94.7%的受访者认为当地政府在征地拆迁过程中不存在暴征强拆的现象,了解情况的受访者100%表示按标准进行了补偿。同时,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当时在信访件上签字是为了帮老汤证明他家有块茶林,而不是其他。

结合民调结果和各职能部门对征地价格、房屋拆迁价格的认定,调查组认为沿溪镇政府在当时的价格补偿方面不存在违规行为,但存在工作不透明、政策宣传不到位等问题,导致老百姓对政策了解不透彻、配合度不够,从而引发矛盾。

找到症结所在,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我们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约谈时任和现任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将情况分析清楚,把问题摆上台面,要求他们摸清全镇类似信访问题,直面矛盾,举一反三,对症下药。二是上门与老汤面对面交流,逐一回复问题,详细解读政策,他很感激也表示理解。不久之后,老汤便停访息诉了。

“来来来,坐下喝杯茶、歇一歇。”前不久,我和镇干部到老汤家走访,他热情地招呼我们。镇干部告诉我,当地的重复信访问题已经明显下降,工作推动起来更方便更高效了。

这一刻,我不禁在心底感慨: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一切信访举报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稳定、一个地区的团结和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的体现。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只有用心、用情、用力多做暖人心、感人心、稳人心的事,才能真正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团结好“不请自来”的监督力量。

(秦跃平 作者系湖南省浏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