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合,不以山海爲遠,旅遊本是建立認同感

寒江 和君助理諮詢師

近年來我國的文化旅遊產業獲得較快增長,全國各地開始重視旅遊、發展旅遊、創新旅遊,但是隨著一批又一批新的旅遊地的宣傳吸引人們的眼球,“過氣”旅遊地發展失速也越發明顯,而這與許多旅遊地同質化發展密切相關,打破旅遊地發展上限、實現旅遊地良性發展的關鍵便在於旅遊地的認同感的建立。

1

認同感的重要性

旅遊地使人們在心中產生認同感是旅遊地點吸引旅客的關鍵所在。旅遊是詩與遠方,所謂詩,是感性的釋放,所謂遠方,是人性的光芒。不同的人對旅遊有著不同的需求,對好的旅遊地點的看法也不相同,但人的共性是喜愛感性的滿足,這種感性需求在旅遊中的體現便是對一個地方產生共鳴與認同。

而從旅遊地的角度看,產生認同感是旅遊地自給自足的基礎。旅遊項目前期投資要消耗大量財力、物力、人力,而由於旅遊項目的投資大、投資時間長的特點,旅遊產業想要回收成本併產生利益便需要不斷地吸引遊客前來,這種吸引便需要旅客在遊玩後產生認同感來維持,否則經過前期的火熱後,旅遊的吸引能力下降,便無法繼續獲得足夠的資本來維持產業增長。

因此大到對於一個旅遊地,小到對於一個旅遊項目,旅遊地在人們心中的認同感的建立都至關重要。認同感的建立需要具體的資源作為依託,而資源不一定是物質化的。一個地方的娛樂、餐飲、風景、人文、歷史可以用來吸引旅客,在旅客心中建立認同感,它的風格、氛圍、重要意義也可以用來建立認同感,如浪漫、現代化等感受性資源。

認同感所依託的資源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具體的進行開發。

2

認同感的分類

根據旅遊認同感的廣度和穩定度,認同感可以分為真性認同感、與假性認同感。

真性認同感一般廣度大,不會輕易改變。這種認同感的建立往往需要堅實的資源基礎,並且需要很多人在親自經歷後贊成這種認同感。由於人們心中普遍形成一種認同感,這種認同感經過潛移默化的傳播、思考使其被更多的人接受並長久存在,從而成為真性認同感。

如北京作為首都,每年都會吸引大批人口前來旅遊,這是由於北京有著堅實的資源——北京是首都(首要)、有歷史、文化、娛樂(次要),同時人們親自經歷後甚至不需要經歷便會對北京產生認同感——北京是國家和民族的象徵,因此北京在人們心中產生的認同感是真性認同感,範圍廣,不會輕易改變。

假性認同感一般廣度小,容易改變。

這種認同感的建立往往與實時熱點ip的結合密切相關,人們在親身經歷之前,容易通過媒體、社交的宣傳產生這種認同感,但這種認同感會伴隨著熱點的消失而消散,並且人們在很多時候是由外界宣傳獲得的這種認同感,一旦人們親身經歷時沒有體驗到這種認同感,那麼這種認同感便很容易喪失。因此這種認同感很難具有較大廣度。

如之前西安在抖音上十分火爆,這便是將西安與抖音這種實時熱點結合起來,短時間內傳遞給很多人,使得人們沒有親身經歷卻在短時間內產生對西安文化的認同感,這種認同感便反映為之後各個節假日西安的旅遊都十分火爆。但當抖音這種形式被廣泛接受與使用後,這種認同感便隨著熱點的消失而逐漸減少,而且當人們從宣傳中獲得的認同感與親身經歷的感受差別過大時也會造成這種認同感進一步減少。

3

認同感的建立過程

一個旅遊地不僅需要真性認同感,也需要假性認同感。假性認同感雖然不持久,但容易人為製造,可以在短時間內積攢人氣,獲取資本,而真性認同感能夠保證當地旅遊產業的持續發展,但卻需要長時間的潛移默化才能產生,需要足夠的物質基礎,

因此二者應該是動態平衡、時時相互轉化的。

理想的認同感建立過程為:建立假性認同感——人們在假性認同感的體驗中潛移默化受到真性認同感的影響——建立真性認同感——真性認同感結合實時熱點建立新的假性認同感(再循環)。

旅遊產業的發展過程為:特色(產業)聚集——人流聚集——消費聚集——產業升級——特色創新——特色再聚集。

認同感建立過程可考慮與旅遊產業發展過程相結合。

1.在特色(產業)聚集——人流聚集中建立假性認同感。

在一個地方的旅遊產業建立之初,將其向更多的人宣傳是主要任務,因此在旅遊產業建設之初要緊密結合當下旅遊行業熱點與社會熱點,從而通過熱點吸引人的眼球,將當地的特色傳播到更大範圍的人群中,吸引人們前來體驗。這一過程中人們往往是因為宣傳中的熱點前來旅遊,因此會產生假性認同感,但人流的聚集為真性認同感的建立打好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計劃建立的真性認同感也可作為假性認同感的一種伴隨建立,因為兩種認同感的區別在於廣度與持久度,而在這一階段兩種認同感並沒有明顯區別,判斷這一階段成功地標準是人流的聚集度,真性認同感可暫時作為手段來為人流聚集服務。

2.在人流聚集——消費聚集——產業升級中使人們潛移默化受到真性認同感的影響。

人流聚集是假性認同感建立的目的,但卻是真性認同感建立的基礎。人們前來旅遊一方面是為滿足來之前獲得的假性認同感,另一方面也希望看到當地的特色所在,即有代表性的資源。因此在旅遊項目的打造中,要考慮到在假性認同感中融合真性認同感,讓人們在消費聚集中切實體會到當地的真性認同感,從而為產業升級做好準備。

3.在產業升級——特色創新中建立真性認同感。

在消費聚集中,一方面當地獲得了足夠的資本,另一方面人們也對當地打算建立的真性認同感有了一定的認可,因此這時可以進行產業升級並在升級中更加凸顯設想的真性認同感,從而實現特色的創新,凸顯代表性資源,強化人們心中的真性認同感。

4.真性認同感結合實時熱點建立新的假性認同感實現產業循環再聚集與認同感循環轉化。

當真性認同感完成建立,產生真性認同感的資源便成為當地的名片之一,這一名片便具有類似實時熱點ip的吸引人流的作用,從而依靠這一名片、結合新的熱點開發新的資源,打造新的假性認同感實現產業循環再聚集,從而實現真性認同感反哺假性認同感,兩種認同感循環往復,旅遊產業螺旋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立認同感之前,先要結合旅遊地本身找到其最具代表性的資源,從而確定未來要建立的真性認同感。一個旅遊地的各種資源(不一定是物質性資源)均可作為認同感的產生來源,但同一種資源在不同旅遊地產生的認同感不同,主要原因在於資源的代表性不同。例如以現代化作為認同感的產生來源,上海與我國許多其他地方的現代化程度都很高,但上海的現代化更早、更突出,而其他地方的現代化則偏晚、偏一般化,因此現代化對於上海來說更具有代表性,更容易在人們心中產生真性認同感,而對其他地方而言則不具有代表性,人們在比較中很容易因為上海而忽略其他地方的現代化,從而只會產生假性認同感。

— 4 —

青木川古鎮如何建立認同感

青木川古鎮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屬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的小鎮——青木川,位於陝,甘,川交界處,西連四川省青川縣,北鄰甘肅省武都縣、康縣,素有“一腳踏三省”之譽,是陝西最西的鎮,距縣城108公里,距漢中市197公里。古鎮自然條件優越,生態植被良好,歷史人文資源豐厚,傳統老街區、古老民風、民俗、民情以及傳統的生活、生產用具,都具有獨特的風情畫意;古建築、古摩崖、古祠堂、古寺廟、古題刻等,展現古鎮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512”汶川大地震導致這個鎮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魏氏宅院部分屋脊和牆面開裂坍塌,一片狼藉。

青木川古鎮的旅遊發展始於十多年前。2006年,青木川古鎮幾乎無人問津,當地旅遊資源處於零散狀態,全年旅客量僅3.2萬人。從2006年開始發展旅遊產業,其發展過程基本符合筆者所提出的認同感建立過程。

建立假性認同感:2008年“512”大地震之後,青木川作為重災區為全國人民熟知(有代表性,真性認同感的產生資源),並因其獨特的建築、文化、藝術、地域(假性認同感的產生資源)等旅遊資源而享譽國內旅遊市場。此時依託旅遊地的資源吸引遊客前來,實現人流聚集。

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強化真性認同感:2008年災後重建工作開展後,遊客數量開始增長。隨著當地人更多地參與到旅遊服務活動中,之後遊客數量開始顯著增長。同時以地震重災區作為“黑色旅遊”項目的開發資源逐漸顯現其重要性,這種有代表性的資源逐漸在人們心中產生與加深認同感,真性認同感基本建立。

真性認同感結合實時熱點建立新的假性認同感實現認同感循環:2010年至2014年旅遊人次迅速增長,從8.2萬人增加到102.37萬人,而這一時期,國內古鎮旅遊(熱點成為新的假性認同感產生資源)勢頭正旺,許多古鎮開始成為吸引遊客的重要旅遊目的地,青木川古鎮順應這一旅遊市場潮流的背景下快速發展。

同時2014年《一代梟雄》的熱播使得廣大觀眾對劇中的人物和故事發生地點產生極大性質,小說《青木川》(熱點成為新的假性認同感產生資源)也吸引了許多讀者前來旅遊,使得古鎮旅遊人數再次劇增。在這一過程中青木鎮實現了兩種認同感的循環轉化。

鑑於篇幅長度與青木鎮發展的複雜性等原因,本文不對青木鎮的具體旅遊產業發展過程闡述認同感的建立過程。事實上旅遊地的兩種認同感建立的核心便在於動態平衡、時時相互轉化,其與具體的旅遊項目發展過程的結合是多樣的,青木鎮也是在旅遊項目的發展過程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立自己的認同感。

— 5 —

結語

旅遊產業如人一般,沒有認同便沒有追隨。人需要知道自己的存在價值,旅遊地也需要知道自身的特色所在,從而彰顯自我,吸人眼球。但恰如人一樣不同的年齡有著不同的獨特價值,旅遊地的特色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旅遊地的兩種認同感如何確定、如何建立始終離不開當地的發展階段與實際條件,需要長足的考量與規劃,旅遊發展道路依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